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对育成的春秋大豆新品种,采用当地和异地不同时期种植等农艺措施,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复壮了种性,从而完善了我国南方春大豆及春秋两用型早熟秋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图1)。  相似文献   

2.
南方春大豆种植密度与肥料施用正交回归旋转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春大豆种植密度与肥料施用正交回归旋转试验福建省大田县科技术中心,366100陈华塔福建省大田县农科所,366100郑祥品本文根据我县春大豆田间试验所得资料,讨论春大豆在自然条件下综合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为生产上提供参考。一、试验设计与概况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3.
以特豆1号、浙春3号和特豆5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特豆5号在施纯氮90 kg.hm-2时,大豆籽粒氮含量、氮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组合,产量达2 240 kg.hm-2。3个供试品种中,特豆5号是氮高效利用型品种,浙春3号对氮最敏感。施氮水平和品种间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以A2B3组合(特豆5号施纯氮90 kg.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内蒙古大豆主产区,以蒙豆5号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旱作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施氮、磷、钾量和密度四项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建立了四项农艺措施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优化解析,提出了单产175kg/667m2以上目标产量的优化农艺栽培措施组合方案,即密度以2.05-2.19×104株/667m2、施磷(P2O5)量4.0-5.5kg/667m2、施钾(K2 O)量3.7-4.4kg/667m2、施氮(N)量4.0-4.7kg/667m2.经田间试验验证,模型和提供的优化方案可行,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除单株荚数随着密度降低而增加外,单株粒数、荚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均随密度、施肥量增加而呈单峰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5.
大豆产量预测预控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芳 《大豆科学》1991,10(3):187-193
本试验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密度、氮、磷,钾肥四因素的综合效应产量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亩产225公斤以上的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评价了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还利用特定产区大豆的历史资料,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产区的大豆气象趋势产量模型,并将气象因素引入栽培模型,建立了具体产地的大豆产量预测预控模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主栽品种的密度、施磷量、施钾量、种肥氮量、追肥氮量5项农艺栽培技术措施的综合试验研究,系统地分析了5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的单因素和交互效应,阐明了5项农艺栽培措施的产量效益.实现大豆单产200kg/667m2以上产量的优化农艺栽培措施是株数2.53~2.75×104株/667m2;施磷量(P2O5)4.56~5.44kg/667m2;施钾量(K2O)5.77~6.74kg/667m2;种肥氮量2.73~3.18kg/667m2;追肥氮量2.49~2.91kg/667m2.  相似文献   

7.
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与分析对北青三号青稞高产农艺措施最佳组合进行了研究,得到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四个目标函数与尿素、三料磷和播种量三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四个模型的失拟项F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准,回归项F值除千粒重模型为P0.25外,其余均在P0.05水平以上显著.三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以播种量最大,尿素用量次之,碗肥效应最小.对产量模型求极值得到最优农艺措施组合,即在亩施尿素10.8公斤,三料碗肥12.8公斤(N:P=1:1.2),播种量每亩49.4万粒条件下可获得亩产331.37公斤的最高产量.用频数分析法求得亩产分别在200公斤以下,介于200与250公斤、介于250与300公斤、大于300公斤四组产量水平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指标值.亩产大于300公斤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是每亩尿素用量8.0-12.0公斤,三料磷肥11.0-14.0公斤(N:P=1:1.2-1.4),播种量49-56万粒,保苗29.4-33.6万苗.  相似文献   

8.
黑河市大豆田杂草发生每年4月至8月的春、夏、秋三季,杂草的发生随季节性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季相。大豆综合除草措施是化学除草和农艺措施相结合,同时要加强田间施药技术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可控主效因子施N量,施p_2o_5量,播种粒数和头水叶龄为自变量,以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产量为目标函数的研究,分别建立了四项主效因子与目标函数的四元二次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经过单频数分析、双频数分析,降维求优和主因子解析等,分析了四项主效因子对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影响的重要程度及变化趋势。得到了籽粒蛋白质含量(78.96±1.34)%、淀粉含量(56.75±3.55)%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获得了亩产≥400公斤、蛋白质含量≤10%的优化农艺措施组合为:亩施纯N8.33—9.18公斤,亩施P_2O_27.38—8.28公斤,亩播粒数28.52—30.7万粒,头水叶龄2.9—3.1叶。  相似文献   

10.
钼硼对大豆氮磷钾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钼或硼对浙春3号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或硼明显促进了大豆干物质积累量的增长和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了大豆株高和底荚高的增长,增加了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大豆产量。大豆植株N和P2O5含量粒期之前呈明显下降的趋势,鼓粒期之后有所回升;K2O5含量的波动幅度较大,大豆产量与底荚高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呈负相关,与株高、  相似文献   

11.
为完善以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为核心的三熟模式配套栽培技术,提高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的产量,研究了小麦(A1)、豌豆(A2)、蚕豆(A3)及马铃薯(A4)4种前作处理和施氮0(B1),30(B2)和60(B3)kg·hm-23种水平对大豆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豌豆和蚕豆处理与前作小麦相比,提高了大豆茎粗、分枝数和R2、R8期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降低了株高,其中,前作为蚕豆处理的大豆茎粗、分枝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前作为小麦处理的高3.5%、5.9%和5.7%,产量也较小麦前作平均高197.94 kg·hm-2;不同前作下各施氮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表现不一致,前作蚕豆、豌豆处理,大豆株高和分枝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茎粗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前作小麦和马铃薯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分枝数和产量则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所有处理中以A3B2处理组合大豆农艺性状较好,产量最高,即前作蚕豆和施氮30 kg·hm-2时有利于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农艺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双重组合正交旋转回归设计试验,明确了影响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八月降雨量(X_2)、施磷量(X_4),施氮量(X_3)等;建立了六元二次目标函数模型;提出了适于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实用的25个优化综合农艺措施,探讨了单因素、二因素的边际产量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迎茬大豆不同农艺措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在生产中迎茬面积占有较大的比重。我所于1994—1996年进行了减缓大豆迎茬损失的农艺措施研究,针对该区大豆生产条件、土壤及气候等特点,寻求有效的减缓迎茬大豆的农艺措施,为三江平原大豆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一、设计与方法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及宝清试验区东升基点进行。采用随机设计,行距07米,5行区,行长7米,小区面积为245平方米。密度为30株平方米,供试品种为合丰35号。试验共设7个处理,除每处理均公顷施磷酸二铵1005公斤外,各处理农艺措施如下:(1)CK,(2)硫酸钾225公斤,(3)缓解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3个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春播和秋播试验。分别估算了春大豆品种×播季互作效应;春播与秋播条件下品种间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以及秋播农艺性状与春播单株生产力的相关等。结果表明: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品种间、播季间、品种×播季互作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百粒重、株高等农艺性状秋播遗传力较高,秋播变异率较小,遗传进度大,秋播下性状与春播下单株产量相关密切,表明秋播条件下按百粒重和株高等对单株生产力进行间接选择,其效果高于对单株生产力的直接选择,认为春播秋播下两次选择,有助于加快春大豆育种进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对影响陕北丘陵区梯田马铃薯产量最主要的播期、密度、施氮、施磷和有机肥五项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电脑分析,明确了各项农艺措施的主次作用,建立起综合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筛选出该地区不同产量水平及亩产大于1800公斤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为陕北丘陵区梯田马铃薯的高产、优质和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春玉米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运用裂区设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及高产示范田的农艺措施分析,对春玉米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密度、肥料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密度与氮肥是影响春玉米高产的主导因子。高度栽培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范围小,而紧凑型大,一般平展型每公顷60000株左右,紧凑型67500~105000株。氮肥作追肥穗期施用量与苗期的比例为2:1,在高产、高密度栽培中,磷、钾肥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浙西丘陵红黄壤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西低丘红黄壤地区土壤酸瘦瘠薄,易跑水跑肥,大豆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通过“红黄壤春大豆优良品种及高产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大豆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措施是:因地制宣,选用良种。一般条件下选用“浙春2号”或”姿春l号”;肥力好的地块可选用“浙春3号”或“浙春5号”;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为22.5万株/hm^2,一般地力条件为45-52.5万株/hm^2。大豆生育期间每hm^2施尿素105-150kg,磷肥450-600kg,氯化钾种植120-150kg。  相似文献   

18.
施钼对夏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钼对夏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明显促进了夏大豆株高和底荚高的增长,增加了夏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夏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但公顷脂肪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但亩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状况。 大豆高产栽培开发研究,用系统观点,从环境条件、农艺措施和大豆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中,分析了大豆单产低而不稳的原因;用系统工程方法,依据各地生态特点,气象条件的变化,综合组装农艺措施,突破限制因素,有效地发挥了自然资源优势和技术措施的增产潜力;用回归设计方法,试验优化了各生态区主要品种的高产农艺组合。 通过三年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大规模试验,使六个中产变高产基点亩产达到350—400斤,比前三年平均亩产提高75.1%;三个低产变中产基点亩产达到250斤左右,增产1.27倍。  相似文献   

20.
高蛋白春大豆福豆310 生育特性及高产农艺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豆310系以莆豆8008为母本、88B1 - 58 - 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经系选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该 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丰产稳产、适应性广。2005年先后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采用二次 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及尿素和氯化钾施用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黄壤旱地,该品种产 量达2 250kg/hm2 以上的最佳农艺措施是种植密度31. 4~34. 7万株/hm2 ,施尿素56. 1~76. 4kg/hm2 ,氯化钾89. 7 ~124. 1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