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鲎异速生长方程的建立及校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室温条件下中国鲎早期幼鲎的生长发育情况,于2014-2016年开展了中国鲎人工育苗及其早期幼鲎的培育研究,测定1~6龄期中国鲎幼鲎湿重、头胸部长、头胸部宽、腹部长、腹部宽、剑尾长和全长等生长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法获得了1~5龄期中国鲎幂函数回归方程,同时对湿重、头胸部长、头胸部宽、腹部长、腹部宽、剑尾长和全长等生长指标进行对数处理,获得了线性回归方程。除腹部长与头胸部宽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值为0.875外,其他均大于0.900,显著性均小于0.01,说明获得的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1~5龄期中国鲎湿重、剑尾长、全长与头胸部宽呈正生长关系,腹部宽与头胸部宽呈等速生长关系,头胸部长、腹部长和头胸部宽呈负生长关系。利用2015年人工育苗新获得的1龄期和2龄期幼鲎测定值对异速生长方程的拟合性进行了校验,同时利用新蜕壳发育成的6龄期幼鲎的测定值对异速生长方程的外推测能力进行了校验,校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异速生长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性和外推测性。  相似文献   

2.
三种藻类对中华绒螯蟹Ⅰ期溞状幼体培育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华绒螯蟹Z1幼体,分别投喂微绿球藻、三角稿指藻、钝顶螺旋藻粉,培育3天后,测定各试验组幼体变态成活率、发育期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虽然微绿球藻组幼体发育期较其他组延长23.5h±5.5h,但培育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其适宜的使用浓度为50~200×104/mL。在自然海水及消毒海水中,适宜浓度的藻类对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净化稳定水质的能力以微绿球藻组为好,能抑制有害藻类过度繁生,提高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微绿球藻不失为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一种良好饵料,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对中华绒螯蟹Z1幼体,分别投喂微绿球藻、三角稿指藻、钝顶螺旋藻粉,培育3天后,测定各试验组幼体变态成活率、发育期及水质状况。结果表明,虽然微绿球藻组幼体发育期较其他组延长23.5h±5.5h,但培育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其适宜的使用浓度为50~200×104/mL。在自然海水及消毒海水中,适宜浓度的藻类对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净化稳定水质的能力以微绿球藻组为好,能抑制有害藻类过度繁生,提高Z1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微绿球藻不失为中华绒螫蟹Z1幼体的一种良好饵料,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温度对克氏原螯虾交配、抱卵、孵化及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进行正常的交配和抱卵,遮光和添加隐蔽物后雌虾抱卵尾数增加;温度与克氏原螯虾孵化及幼体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与克氏原螯虾孵化及幼体生长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同时,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时间越短,孵出幼体数量越多。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率最高及幼虾生长最快的温度均为30℃。  相似文献   

5.
选用沙蚕、菲律宾蛤仔肉、明虾肉、明虾肉海带混合、海带和初孵卤虫6组饵料投喂2龄期中国鲎幼鲎。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初孵卤虫组2龄期幼鲎存活率最高,为71.43%,其他投喂组存活率不足20%;投喂初孵卤虫组的35只2龄幼鲎有12只蜕壳发育成3龄期幼鲎,其他投喂组均未出现蜕壳;投喂初孵卤虫组幼鲎湿重和头胸部宽增加明显,其他投喂组湿重与初始湿重相比略有增加,但头胸部宽无明显变化。说明初孵卤虫是2龄期幼鲎人工养殖的适宜饵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拓展黑水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在浙江省乐清湾的海水网箱养殖场进行了黑水虻幼虫浮性试验、活体保存试验,以及大黄鱼养殖投喂黑水虻活体幼虫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在海水中多数上浮,便于鱼类养殖时投喂;黑水虻幼体在40目海水网箱中可存活10 d以上而不发育蜕皮和变硬;另外,在大黄鱼养殖纯投喂配合饲料和混合投喂黑水虻活体幼...  相似文献   

7.
仿刺参cytb和β-actin基因表达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表达分析需要采用内参基因来校正目的基因的表达量。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了cytb和β-actin基因在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未受精卵、受精卵、多细胞期、囊胚期、原肠期、小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型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11个发育阶段和幼参的体壁、体腔细胞、肠道和呼吸树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ytb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β-actin基因在稚参之前不同发育阶段中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在幼参的体壁、肠道和呼吸树中稳定表达。此外,cytb在lipopolysaccgarides (LPS)刺激前后的原肠胚、小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型幼体、稚参和幼参四种组织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异;β-actin基因在LPS刺激前后的幼参体腔细胞、肠道和呼吸树中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仿刺参功能基因表达分析中,cytb与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基因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取室内小型试验和温棚培育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密度对育成V期幼蟹存活率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Ⅴ期幼蟹存活率随大眼幼体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即幼蟹存活率与大眼幼体密度呈负相关。室内小型试验条件下大眼幼体的适宜密度为8~12只/L,Ⅴ期幼蟹存活率达43%以上,温棚培育池中大眼幼体的投放密度应低于3818只/m2。  相似文献   

9.
以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幼体为实验材料,设置不同海水盐度(15‰、20‰、29‰、45‰),对羊栖菜幼体进行梯度胁迫处理,探讨不同盐度胁迫对羊栖菜幼体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羊栖菜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明显影响。在盐度20‰条件下,羊栖菜幼体光合作用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弱,羊栖菜幼体对低盐度海水有一定的耐受性。海水盐度过低(15‰)时,羊栖菜光合作用受到明显抑制。高盐(45‰)条件下,羊栖菜幼体受到损伤,羊栖菜幼体光合作用和无机碳利用受到显著抑制。短时间(1~12 h)处理,羊栖菜的光合作用受到的影响较小,各盐度处理的羊栖菜幼体色素含量、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_(max))、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长时间(240 h)处理,盐度过低(15‰)或过高(45‰)均会抑制羊栖菜幼体的光合作用,其rETR_(max)、光能利用效率(α)、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P_(nmax))、最大光合固碳速率(v_(max))均显著降低,而且过高盐度通过阻碍羊栖菜幼体光合色素合成影响其光合作用过程。实际生产中,当产生过高或过低盐度变化时,应当及时做好羊栖菜的防低盐或高盐胁迫处理,防止长时间的盐度变化影响羊栖菜特别是其幼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幼蟹培育是指把大眼幼体培育到幼蟹的养殖过程,在这个阶段,养蟹池的水温、含氧量、酸碱度、敌害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和投饵、大眼幼体老化淡化的人工管理因素,是导致幼蟹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该文在分析幼蟹死亡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以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幼体为实验材料,设置不同海水盐度(15‰、20‰、29‰、45‰),对羊栖菜幼体进行梯度胁迫处理,探讨不同盐度胁迫对羊栖菜幼体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羊栖菜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明显影响。在盐度20‰条件下,羊栖菜幼体光合作用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弱,羊栖菜幼体对低盐度海水有一定的耐受性。海水盐度过低(15‰)时,羊栖菜光合作用受到明显抑制。高盐(45‰)条件下,羊栖菜幼体受到损伤,羊栖菜幼体光合作用和无机碳利用受到显著抑制。短时间(1~12 h)处理,羊栖菜光合作用受到的影响较小,各盐度处理的羊栖菜幼体色素含量、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长时间(240 h)处理,盐度过低(15‰)或过高(45‰)均会抑制羊栖菜幼体的光合作用,其rETRmax、光能利用效率(α)、最大净光合作用速率(Pnmax)、最大光合固碳速率(vmax)均显著...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幼体摄食和饥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对罗氏沼虾各期蚤状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量及早期饥饿对蚤幼发育变态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幼体从ZⅠ开始摄食,ZⅡ摄食量明显增加,日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量为19个,随着蜕皮变态,日摄食量逐渐增大,到ZⅪ日摄食量达90个,但在蜕变皮间期内日摄食量差别不大,从ZⅠ发育到P1平均每尾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总量为1094个。饥饿对罗氏沼虾幼体早期的变态或成活有明显影响,罗氏沼虾幼体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哺育方式对大熊猫幼崽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北京动物园1990—1998年不同哺育方式下的12只0~6月龄大熊猫幼崽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母兽哺育的大熊猫幼崽生长发育速率最低;人工—母乳交替哺育的方式具有最大的生长发育速率;纯人工哺育方式下的生长发育速率居中。双胞胎的生长发育速率较单只个体生长慢。3种哺育方式下,雄性个体均较雌性个体生长发育快。采用母兽喂养方式的个体寿命较长,而以人工和交替式哺育方式的幼崽均因体弱而在较小年龄时死亡。  相似文献   

14.
鲎是一种栖生于海洋的低等无脊椎动物。鲎素为鲎血液中抗菌肽的总称,研究表明鲎素具有抗菌、抑病毒、检测内毒素等多种作用。鲎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人肺腺癌SPCAi细胞、人早幼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鲎素的研究为细菌耐药性、药物残留和抗HIV等医学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近年来,由于对鲎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已濒临灭绝。现在,对鲎资源的保护工作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5.
河蟹仔蟹培育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是盐度不适,全淡水环境不利于蟹幼体对渗透压的调节。本试验用08%盐度人工海水培育幼体,其期仔蟹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4倍。人工海水配方中的Mg2 浓度宜选400mgL左右。  相似文献   

16.
文登市某综合养殖场饲养的獭兔,在2011年5月初发现部分2~3月龄幼兔生长发育不良,逐渐消瘦,并有个别病兔死亡。经过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艾美耳球虫病。1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地面放养120多只獭兔,其中有80多只2~3月龄幼兔。此前这些幼兔生长发育良好,5月初发现幼兔生长发育缓慢,部分幼兔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腹泻,逐渐消瘦并有死亡。据了解,这些幼兔从来没有用过抗球虫药物。  相似文献   

17.
蝌蚪是牛蛙个体发育的幼体阶段,也是生产过程的苗种阶段,所以是生产牛蛙的物质基础。蝌蚪饲养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规格大小、质量,而且对以后变态的幼蛙质量和成活率,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是牛蛙养殖生产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牛蛙养殖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蟹应设防逃设施浙江水产学院(316101)杨廷治河蟹在蚤状幼体阶段呈浮游生物生活方式,发育变态为大眼幼体后逐渐向底栖爬行生活方式过渡,因此,幼蟹和成蟹都有攀越障碍物的能力。若栖息环境不良或当性腺发育到一定阶段,便会发生群体迁移。池塘养蟹通常个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恒河猴幼猴从出生到6月龄各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统计该单位2020年幼猴的出生情况,选取同年出生的140余只幼猴,跟踪称量从出生到6月龄体重的变化情况,测量头围、坐高、体长、胸围、前肢长、后肢长、尾长的生长情况,观察牙齿的生长情况。将父母是引进猴或是野外猴的与父母是自繁猴的幼猴进行比较。[结果]幼猴出生后各生长发育指标都呈线性增长关系,0~4月龄雄猴平均体长、坐高、前肢长、后肢长、头围、胸围、尾长高于雌猴。5月龄雄猴平均体长、坐高、前肢长、后肢长、胸围、尾长高于雌猴。6月龄雌猴头围、坐高、尾长高于雄猴。父母是野外猴或引进猴的幼猴与自繁猴的幼猴各生长发育指标间无显著差异。6月龄时20颗乳牙基本长齐。[结论]该研究为人工繁育恒河猴的科学饲养管理和试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蟹苗俗称“大眼幼体”.是第五期蚤状幼体经过脱皮变成大眼幼体的.它有一对复眼附着于长长的眼柄末端.露出在眼窝处故而得名。大眼幼体是培育蟹种和养殖成蟹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早期幼蟹的成活率.因此要重视蟹苗的选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