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是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茶树良种的推广应用是实现茶叶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主要途径。仁化白毛茶是广东省优秀的地方良种。虽然生产的起点较低。但由于其特有的品种特性,在我省的名茶生产中,仍将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仁化县白毛茶的品种选育和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推广无性系良种相关的各项生产技术也日趋成熟,无性系良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实现茶园无性系良种化的指导思想已基本树立,并使仁化县白毛茶的生产取得了新的发  相似文献   

2.
3.
茶园单产的高低是决定茶园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广东省名优绿茶重点产地之一的仁化白毛茶产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与生产技术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茶园单产值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以总产量作为奋斗目标而扩大面积的发展方式,近几年已受到土地利用、劳动效率、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而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单产提高的发展方式得到了更大的重视。一、仁化白毛茶产量现状根据1999年统计资料,仁化白毛茶总面积19862亩,收获面积17168亩,总产量526吨,收获面积平均单产30.64公斤…  相似文献   

4.
5.
仁化白毛茶是广东特有的地方名优绿茶,具有芽头肥硕,满披银毫,滋味甘醇,汤色清澈,香气清幽如兰五大特点,在广东省多次名优茶竞赛中均获名茶称号。仁化白毛茶加工工艺一般经过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烘干几道主要工序。由于仁化白毛茶以大叶类为主的群体品种,芽头硕大,内含物质丰富,加工难度较大,而正因为如此,高质量的仁化白毛茶,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 一、仁化白毛茶加工及产品质量状况。 八十年代中后期,在华南农业大学刘佩娥等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改变了传统的加工技法,加工工艺和质量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保持…  相似文献   

6.
仁化县位于广东省北部,粤、湘、赣三省交界处,森林覆盖率达76%,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是粤北白毛茶的主要原产地。仁化白毛茶是广东省地方特有的名茶品种,在1980年至1981年的粤北白毛茶品种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粤北野生白毛茶资源的分布最广的地区是乐昌与仁化交界的山区,其中又以仁化县红山镇小楣水一带最为集中,而分布在仁化的  相似文献   

7.
汝城白毛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城白毛茶是一个有突出育种价值的优异地方茶树品种资源,对茶碎茶四套样地区优异红茶品种的选育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9.
正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4年第96号公告正式批准对仁化白毛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包括红山镇、城口镇、丹霞街道办事处、董塘镇、闻韶镇、黄坑镇共6个镇(街)现辖行政区域。仁化白毛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提升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仁化白毛茶是广东省特有的地方名茶,古称白茅茶,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汝城白毛茶、凌云白毛茶、阳春白毛茶、乐昌白毛茶、仁化白毛茶和曲江白毛茶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引物扩增平均表现的多态性为75.00%;6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以乐昌白毛茶和仁化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1914),凌云白毛茶与曲江白毛茶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4712),汝城白毛茶与两广主要“白毛茶”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乐昌白毛茶(0.4605)、曲江白毛茶(0.4406)、仁化白毛茶(0.4232)、凌云白毛茶(0.2968)和阳春白毛茶(0.266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乐昌白毛茶特化型(黄芽与紫芽)无性系种株,具有与群体不同的形态特征,可能为一特有的变种。通过自然杂交后观察,其株型、叶型与花型,多数表现以母体显性为主的遗传性状。从总体遗传动态分析,叶片性状的变异大于花器性状,说明性器官的遗传性较稳定。也表现这一特化型植株,具有较强的母系遗传力。因而,利用其后代作生产栽培或作杂交亲本材料,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一、前言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饮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茶叶消费从粗放的饮甩解渴进入到细品慢啜,悠然欣赏阶段,使饮茶上升为一种显示高雅和修生养性的艺术活动,这就要求茶叶不但要有较高的饮用价值,还要有较高的欣赏和艺术价值。消费高档茶叶已是新时尚。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子标记技术 ,对云南大叶茶 (C .sinensis)与汝城白毛茶 (C .ptilophylla)进行人工杂交所获得的F1代植株进行了亲子鉴定。结果表明 ,13个随机引物在第 1个杂交后代( 1F1)中共扩增出 80条RAPD谱带 ,其中 79条能在双亲中检出 ,另 1条为 1F1自身的特异带 ,卡平方检验表明在 1F1中扩增出的谱带数与亲本中各对应位点所显示的谱带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第 2个杂交后代( 2F1)中共扩增出 75条谱带 ,在第 3个杂交后代 (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紫外分光光度计法(UV)对104株汝城白毛茶茶树资源春季芽叶生化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基于特异性生化成分初步筛选出一批特异单株。  相似文献   

17.
《广东茶业》1999,(4):23-26
韶关产茶历史悠久,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已有一干多年。“韶州生黄茶、产于韶州各县”。明代嘉靖年间(仁化县志载),茶有白毛、黄毛两种,黄岭山窝产白毛茶,时称白茅茶,明代乐昌白毛茶也很著名,载有“乐昌白毛茶,茶叶微有白毛,其味清凉”,廿世纪四十年初,已故罗博鍒教授在乐昌九峰山发现野生白毛大茶树,命名为乐昌白毛茶,从此,各种科教书上称乐昌白毛茶。 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为发展这一名茶,乐昌县曾组织垦荒队开垦沿溪山,建立了沿溪山茶场。陶铸同志生前曾三次亲临沿溪山视察,给垦荒队员极大鼓舞,全县掀起了一轮种茶热潮。自从国家在英德建立红茶出口生产基地后,粤北就形成了以英德红茶为龙头的生产格局,大量引种云南大叶种,本地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被旁移了  相似文献   

18.
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单株扩增的谱带数最多时为13条,最少时为10条;DNA多态性最高为92.31%,最低为70.00%,平均为85.40%。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汝城白毛茶种群单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82,最大为0.57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中有些单株聚类很近,遗传基础比较一致,有些聚类较远,显示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种群单株间的遗传变异呈现连续性,当结合距离I为0.14时,汝城白毛茶种群可分为6个类型,这与其表观形态类型相符。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汝城白毛茶的核心种质基因群在汝城县白毛茶示范场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9.
横县南山白毛茶又名“圣种白毛茶”,是在国际博览会上最早获奖的中国名茶之一,因其茶叶披背白色茸毛而得名。据《横县县志》记载:“南山茶,叶背自茸似雪,萌芽即采。细嫩如银针,饮之清香沁齿,有天然的荷花香。”《粤西植物记要》称“南山茶色胜龙井”。1810年,即清朝嘉庆十五年,横县南山白毛茶被列为我国24种名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