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沸水法提取得到的大粒车前子粗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后,再经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反复纯化得到3个均一组分,即PLP-1、PLP-2、PLP-3,并对3个组分进行分子量及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PLP-1的相对分子量为3 292 494 u,PLP-2的相对分子量为1 725 889 u,PLP-3的相对分子量为1 286 790 u;糖含量分别为82.08 %、87.32 %和79.18 %;蛋白含量分别为0.54 %、1.16 %和0.72 %;糖醛酸含量分别为17.46 %、14.66 %和20.13 %。3个组分进行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3个组分中均有蛋白质存在。  相似文献   

2.
茶多糖的组分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65,自引:6,他引:65  
粗老茶中含有较高能治疗糖尿病的茶多糖成分。用紫外、红外和气相色谱等方法对茶多糖分析结果表明,它是由糖类、蛋白质、果胶和灰分等物质组成;其多糖部分为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各单糖的组成比例为5.52:2.21:6.08:44.20:41.99。多糖的分子量约107000。茶多糖的热稳定性较差,高温或过酸和偏碱均会使其中的多糖部分降解。它在沸水中溶解性能较好,但不溶于高浓度的有机溶剂。文中还对粗老茶中的降血糖成分、茶多糖组分和分子量上的差异原因,以及茶多糖中灰分含量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乌龙茶以天然花果香味而有别于其他茶类。其香精油含量高,可与鲜花媲美,这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随着微量分析技术的日益完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的进展,除了对香气物质的发现和鉴定外,也开展了不同品种、产地、叶位以及加工、贮藏中香气  相似文献   

4.
王晓琴  耿頔  李林宴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12):2277-2280
采用微波技术进行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以茶多糖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选用单因素试验探索料水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及浸提温度对茶多糖活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茶多糖活性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80 W、微波时间20 min、浸提温度45℃、料水比(g∶mL)1∶40,在此条件下开展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平均值达25.38%。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技术开展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选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料水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正交试验进一步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四因素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排序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水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20 W、微波时间40 min、浸提温度65℃、料水比1∶50,验证试验乌龙茶多糖得率为3.14%。  相似文献   

6.
茶多糖的分级纯化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粗老绿茶中提取茶叶粗多糖,经DEAE-纤维素DE-52和Sephacryl S-300柱层析纯化,获得三个纯化的茶多糖组分:TPS2-H2O、TPS2-0.25和TPS2-0.40;此三个组分的中性糖含量分别是:41.23%、29.33%和21.39%,糖醛酸含量分别是:19.5%、22.5%和56.4%,蛋白质含量分别是:未检出、0.8%和未检出;GC-MS分析了三个分级组分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六种单糖构成的杂多糖,其摩尔比分别是TPS2-H2O(21.3:13.8:1.8:23.3:6.9:32.9),TPS2-0.25(60.7:13.4:1.6:2.0:1.2:21.1),TPS2-0.40(60.2:10.8:4.4:3.2:5.7:15.7);HPGPC-ELSD法分析了各组分的分布及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多糖调节血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乌龙茶多糖(OTPS)对高脂模型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及机制。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通过不同剂量OTPS灌胃6周后,测定了小鼠的体重、胸腺重量、脾脏重量、肝脏重量、血脂水平、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观察了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对照组比较,OTPS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和肝脏MDA、肝脏指数显示不同程度的降低,胸腺指数、脾指数、血清和肝脏SOD活力则有所上升,肝脏病变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说明乌龙茶多糖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闽北水仙乌龙茶经提取、醇析、透析和除蛋白等过程所得的茶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构成,结舍除蛋白质过程中半乳糖的损失和红外光谱,表明茶多糖是一种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加工过程香气成分变化及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乌龙茶晒青、做青、杀青、包揉、干燥等加工过程综述了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变化,并对乌龙茶香气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车前草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PPII-a,并对其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车前草经热水提取、DEAE-Sepharose F.F柱层析、Superdex-200柱层析得到车前草多糖PPII-a,经HPLC、UV、IR、比色、β-消去等方法对其组成结构及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PII-a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4.6×105Da,其总糖含量、蛋白含量、糖醛酸含量分别为90.5%、9.7%、20.9%,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7.6∶1∶1.8∶1.9;呈现多糖特征吸收峰,含有β-吡喃糖苷键。β-消去实验结果表明,糖链与结合蛋白之间是通过O-型糖肽键相连。因此,PPII-a是一种均一的具有O-糖肽键的酸性杂多糖。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灌胃乌龙茶多糖4周后,肝肾SOD和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增强;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适制乌龙茶品种茶树田间光合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赖明志 《茶叶科学》1997,17(2):189-192
采用cl-301CO2气体分析仪,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6个适制乌龙茶品种壮年茶树的单叶光合特性,进行田间不离体测定。结果表明:乌龙茶品种茶树平均净光合速率为7.66μmolm-2s-1;它与光饱和点1553.5μmolm-2s-1、光补偿点47.1μmolm-2s-1、胞间CO2浓度164.3×10-6均呈负相关。其中,三倍体良种——梅占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而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胞间CO2浓度最低,可选为高光效育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的免疫功能试验结果表明,10%乌龙茶或茉莉花茶灌胃均能引起小鼠的胸腺缩小。1%花茶灌胃,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自发性~3H-TdR掺入及 Con A 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增高,但乌龙茶与10%茉莉花茶则未见这种作用。10%乌龙茶能抑制小鼠SRBC溶血素抗体的产生,而花茶对抗体的产生影响不大。1%花茶可使小鼠外周血 ANAE 阳性细胞增多。此外,还对茶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燕忠  张凌云  王登良 《茶叶》2008,34(2):75-77
烘焙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重要工序之一,对形成精制乌龙茶特有的色、香、味、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烘焙技术在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对炭焙茶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烘焙技术在未来乌龙茶精制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论适制乌龙茶品种的特殊性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8—1991年对17个茶树品种鲜叶进行了乌龙茶适制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的品种鲜叶形态结构特征是叶片宽、梗粗、节间短、叶长/叶宽比值小、梗粗/节长比值大、叶片厚、上表皮厚和栅栏组织厚等8项性状。这些性状与乌龙茶加工工艺和成茶品质,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利用这8项指标,建立了乌龙茶适制性分类判别函数,经对17个品种的各类性状进行回代判别,其准确率达88.2%,因而这8项性状可作为选育和推广乌龙茶良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HS-SPME-GC-MS/GC-O对白叶单枞茶、金萱、铁观音、黄金桂4个乌龙茶进行香气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白叶单枞茶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及其氧化物Ⅰ(淡花香);金萱主要香气成分是吲哚(高浓度时表现出刺激气味,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花香);铁观音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水杨酸甲酯(薄荷香味)、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黄金桂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氧化物Ⅰ(淡花香)、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  相似文献   

17.
红茶和乌龙茶色素与干茶色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红茶和乌龙茶中的主要脂溶性色素(包括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主要组分)和多酚类氧化产物(TF、TR 和 TB),并就色素系统的内部比例与外形色泽品质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Chl a、b+Cd a、b)/Car、(Chl a、b+Cda、b)/(Py a、b+Po a、b)和(Py a、b+Po a、b)/TR 能较合理地解释红茶与乌龙茶外形色泽形成的化学实质。  相似文献   

18.
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陈荣冰  张方舟 《茶叶科学》1998,18(2):113-118
用GC/MS法分析了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丹桂等5个名优乌龙茶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丹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香叶醇、(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肉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芳樟醇;黄旦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铁观音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Z)茉莉酮;毛蟹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2-苯乙醇。丹桂与其他4个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都是橙花叔醇,说明橙花叔醇是构成福建乌龙茶品种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尤其是丹桂与其母本肉桂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9%和61%。但是,不同品种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构成了不同品种的香型特征,这与感官审评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减肥功效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肥胖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病 ,其成因是由于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所引起的一种脂肪异常蓄积的结果。本文引用来自茶乡福建省的一些临床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阐述了乌龙茶减肥作用机制和临床减肥效果以及对肥胖的临床继发症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