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卷的种子是不容易得到的,即使得到了一些你也会发现其发芽率很低。临近果实成熟时,在变成褐色之前用胶带粘住,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果实干燥并弹射出种子,以便可以收集到种子。其种子寿命不长,一年之后几乎不能萌发。套袋法播种:是指将盆钵盛满已杀菌的潮湿土 相似文献
2.
纹瓣兰作为一种野生的兰花资源有其重要的保护及保存意义,本试验以纹瓣兰的种子作为外植体对其进行无菌播种,并成功诱导出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椰子水和6-BA的1/2MS培养基中纹瓣兰的种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原球茎,其中以添加6-BA 2.0mg/L+10%椰子水诱导效果最佳。添加6-BA 0.5mg/L+NAA 0.2mg/L的1/2MS培养基最有利于纹瓣兰芽的分化,在分化培养50d时其分化率可达到100%,且芽生长健壮。当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mg/L时,纹瓣兰的生根率达95%;生根培养30d后移栽,幼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叶燕萍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1,(3)
对沪麦4号6个不同播种密度、沪麦4号和舟麦1号7个不同播种期的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及若干经济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沪麦4号在土壤较肥沃的水田,各生育期群体叶面积指数以基本苗17.2万/亩处理最高,理论产量以基本苗13.0和17.2万/亩两处理较高;在土壤较瘠薄的旱地,群体叶面积指数则以基本苗21.6万/亩处理最高,理论产量以基本苗16.2和21.6万/亩两处理较高。在各播期中,早播群体发展较快。亩产量均随播种推迟而下降,且11月25日(沪麦4号)、11月5日(舟麦1号)以后播期的亩产量剧降。认为,在土壤肥力较低时,沪麦4号亩播量10kg,基本苗18~20万/亩为宜;土壤肥力较高时,亩播量应控制在5.0~7.5 kg,基本苗8~12万/亩范围。在南宁,沪麦4号播前期不应迟于11月下旬,舟麦1号不应迟于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5.
培矮64S再生稻繁殖种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桂平的生态条件下,培矮64S于8月6日播种,可在10月18日左右抽穗,但结实率只0.3%;如果把播期提前到6月18日,于9月20日,则再生稻亦10月18日左右抽穗,但结实率可达23.4%,干粒重21g,单株粒重4.5g。因此可见,利用秋季割再生,是繁殖培矮64S种子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免耕播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是土壤有机碳的一部分,在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我国华北平原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4~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SMBC含量的时空变异具有显著的影响.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处理上层(0~10cm)的含量比下层(10~20cm)增加47.4%,而清茬翻耕和还田翻耕处理的含量在土壤中的分层不显著.不同的耕作方式的SMBC含量均随气温降低而减少.全年平均来看,在0~10咖土层,不同耕作方式的SMBC含量大小表现为覆免>还翻>清翻,在10~20cm土层则表现为还翻>覆免=清翻.整个耕层(0~20cm)表现为还翻>覆免>清翻.在气温较低时,覆盖免耕的SMBC含量比清茬翻耕和还田翻耕低.在土壤表层,不同耕作方式SMBC含量的稳定性大小表现为还翻>覆免>清翻;在下层,不同耕作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春石斛是兰科石斛属的附生草本,其茎叶美丽,花型奇特,花色鲜艳,与卡特兰、蝴蝶兰和万代兰并列为四大洋兰。春石斛的园艺品种主要是由原产我国西南和华南地区的石斛,与亚热带原生种培育而成。春石斛在日本的生产和销售量比较大,是当地冬春季兰花市场上的高档盆花之一。近年来春石斛逐渐在我国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盆花生产商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的宗旨是考察玉米种子分级处理对气力式精量排种器播种效果的影响。将玉米种子按形状和大小分为4级,分别用气吹式和气吸式2种精量排种器进行试验,以考察种子分级对合格、重播、漏播等播种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气吹式排种器对玉米种子形状和大小变异的适应性较强;对于气吹式排种器而言,在满足播种指标要求前提下,种子分级对其播种合格指数、重播指数影响显著,对其漏播指数和变异系数影响不显著,圆形种子合格率为96%,扁平种子合格率为87.4%,优势明显;而对气吸式排种器而言,分级后对各项质量指标的影响不显著,且出现较多播种不合格情况,说明即使进行种子分级也未能明显改进其播种性能。试验条件下,气吹式精量排种器的播种质量指标优于气吸式精量排种器。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川中丘陵区机播质量差、季节性干旱频发危害玉米生长现象,本试验以该地区主推玉米品种‘正红505’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通过田间及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种子大小及播种深度对玉米苗期、穗期根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以期为本区域玉米的机械化精量播种和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种子越大发芽率越高;适当浅播(2~6 cm)能显著提高发芽率,2 cm较10 cm播深发芽率提高6.5%。2)大粒种子的根长、表面积、体积及干重极显著大于小粒种,虽然随生育进程推进,大、小粒种间根系生长的差异逐渐缩小,但至吐丝期,大粒种子的根长、表面积、体积及干重仍较小粒种分别高28.6%、25.0%、22.4%和11.4%。3)三叶期2 cm与6 cm播深的根系较10 cm播深下根长、表面积、体积及干重显著更高,但之后10 cm播深的根系生长更快,五叶期-七叶期后,超过2 cm播深的玉米;至吐丝期,10 cm播深玉米根长、表面积、体积和干重较2 cm浅播处理分别提高17.1%、11.9%、14.0%和10.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4)种子大小对根系的分布影响较小,但播种深度对根系分布影响显著。10 cm深播较2 cm浅播处理可显著提高10 cm以下土层玉米根系的分布。5)种子越大,产量越高,大、中粒种子较小粒种子玉米产量分别提高9.1%和7.3%(P<0.05);适当深播(6~10 cm)能有效增加产量,6 cm、10 cm播深玉米产量较2 cm播深产量分别提高11.8%、26.3%。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粒种子有利于建成发达的根系,适当深播有利于中、后期根系的生长和增加深层土壤的分布,从而提高玉米水肥吸收能力,提高其抗旱性,最终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因此,川中丘陵区应选大中粒种并适当深播。 相似文献
10.
2BG-2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数学模型的仿真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免耕播种机是在地表有残茬和秸秆条件下直接播种,因此保持其破茬质量与播种深度稳定性尤为重要。近年来许多厂家以加大整机重量的方法来提高播深稳定性,这种方法增加了机械对土壤的压实,垄形被压平,沟底坚实度增大,并且机械耗油量增加,影响了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该文以2BG-2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为对象,研究了整机设计与单体受力模型,建立了播种深度变化的数学模型,据此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影响播种机播种深度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在保持必要的机器质量条件下,应合理布置各部件以加大转动惯量并适当增大压力弹簧的刚度系数以保持播种深度稳定。在不同的机器质量和弹簧刚度系数下,理论摆角和实测摆角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系统质量为70、110和150 kg时,理论摆角与实测摆角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86%、6.98% 和8.07%,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707,0.9692和0.9697;刚度系数为16、20 和25 N/mm时,理论摆角与实测摆角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7.45%、7.91%和8.73%,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767,0.9720和0.9603;建立的播种深度模型可以反映播种作业时摆角的变化趋势。该文可为东北垄作区免耕播种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究定量机械通风对华南地区哺乳猪舍环境和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该研究实测并比较了该地区冬季自然通风和定量机械通风2种模式对两广小花猪哺乳猪舍的环境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浓度和母猪繁殖性能、呼吸频率、直肠温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夜晚期间,自然通风哺乳舍的二氧化碳和氨气浓度分别为(817.16±25.28)和(7.88±0.34)mg/m3,均显著高于定量机械通风哺乳舍的(645.71±9.49)和(5.59±0.14)mg/m3(P<0.01);自然通风哺乳舍的全天二氧化碳和氨气浓度分别为(707.34±20.42)和(6.63±0.27)mg/m3,均显著高于定量机械通风哺乳舍的(583.25±10.06)和(4.81±0.13)mg/m3(P<0.01)。定量机械通风模式下的出生活仔猪数为(12.50±0.55)头,与自然通风模式的(11.13±0.66)头相比具有升高的趋势(P=0.08);定量机械通风模式的仔猪平均日增质量为(146±40)g,与自然通风模式的(133±70)g相比也具有增加的趋势(P=0.09)。然而,与定量机械通风相比,自然通风模式下的母猪平均日体质量损失(P=0.06)和平均日背膘损失(P=0.08)均有降低的趋势。此外,在哺乳第21天,自然通风模式的母猪呼吸频率为(69.50±3.85)次/min,显著高于定量机械通风模式的(57.29±1.54)次/min(P<0.05)。综上,定量机械通风模式可对冬季华南地区两广小花猪哺乳母猪舍内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