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奎冬五号茎生叶的生长、分蘖成穗、幼穗分化的研究及籽粒灌浆分析表明,奎冬五号具有高产、早熟、植株生长发育快、幼穗分化期长、灌浆强度大的生育特点,为制定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奎冬五号茎生叶的生长、分蘖成穗、幼穗分化的研究及籽粒灌浆分析表明,奎冬五号具有高产、早熟、植株生长发育快、幼穗分化期长、灌浆强度大的生育特点,为制定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15,他引:44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 ,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9四个密度处理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存在着差异。每公顷基本苗 15 0× 10 4处理的旗叶净光合速率 (Pn)、RUBP羧化酶 (RU BPcase)活性、叶绿素 (Chl)含量、群体光合速率 (CAP)、群体叶源量 (CL SC)等几个重要光合指标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且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 49超高产栽培应适当控制基本苗数 ,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以提高生育后期光合能力 ,增加干物质积累 ,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冬小麦硫素营养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明确超高产(9 000 kg/ha左右)冬小麦的硫素营养特点,于2004~2006年冬小麦生长期间,在超高产田取样研究了超高产冬小麦硫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中的硫含量为0.27%~0.76%(干重).不同器官比较,除拔节期以茎秆含硫量最高外,其他时期几乎均以叶片含硫量最高.同器官不同时期比较,各器官均以新发生时含硫量较高.叶片的含硫量从越冬期到孕穗期一直增加,孕穗期以后逐渐下降,其他器官从发生以后含硫量即逐渐下降,各器官均以成熟期含硫量最低.生育前中期不同器官硫的积累量均以叶片最高,生育后期以籽粒最高.冬小麦对硫的吸收强度为单峰趋势,拔节到孕穗期最高.小麦植株硫的吸收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起身期以前吸收较少,拔节到开花期稳定增加,开花后吸收减弱.不同品种的硫素积累量陆续在开花到灌浆中期达到最大值.硫的累积吸收量在越冬前、起身、拔节、孕穗、开花或开花后10 d及成熟期依次达到全生育期的10%、20%、40%、80%、100%左右和85%,即硫的阶段吸收量以生育中期(起身至开花)最高,前期(出苗至起身)次之,后期(开花至成熟)最低.小麦一生对硫的总积累量为62.49~79.09 kg/ha,冬前至拔节期主要分布在叶片和叶鞘中,尤以叶片中分配比例最高,孕穗至灌浆期在叶片和茎秆中分配较多,成熟期籽粒中分配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5.
王才斌 《花生学报》2006,35(2):33-33
2006年4月,青岛市隆重召开全市科技大会,对上一年度科技成果进行奖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完成的“花生高产、超高产生育规律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奖励。  相似文献   

6.
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号为材料研究了麦套花生在7500 kg·hm^-2产量水平下植株的生育动态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麦套花生植株的营养生长主要集中在结荚前期,植株的叶龄数、分枝数、主茎高、侧枝长的净增长速率均在出苗后50-60 d达到高峰,出苗后70-90 d基本停止增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积累量也均在结荚期(出苗后50-90 d)达到高峰。麦套花生叶片内SOD、POD、CAT 3种抗衰老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MDA含量从结荚期开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饱果期是麦套花生荚果干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应加强该时期的田间管理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超高产小麦品种的生理特性及其与普通小麦品种的差异,研究了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以下称超高产小麦品种)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在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的旗叶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高,衰老延缓,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比鲁麦14高.这表明超高产小麦品种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高,有效光合时间和光合持续期延长,积累的有机物质增多.  相似文献   

8.
超级杂交稻的生育特性与超高产栽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俊良  陈立云 《作物研究》2006,20(Z1):376-382
现有超级杂交稻组合由于把杂种优势与优良的株叶形态较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其具有特殊的生育特性,表现在1)具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高的干物质生产能力;2)具有大穗优势和高结实率;3)发达的根系是实现超高产的基础;4)茎秆粗壮抗倒.根据其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实践,提出了超级杂交稻高产优化群体的创建以及相应的高产栽培策略和栽培技术要点.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对水稻轻型节本相应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不同种植行对秸秆覆盖响应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玉米秸秆覆盖冬小麦的合理行数以及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小麦不同种植行(行距20 cm)对玉米秸秆覆盖的响应差异,分析了覆盖带宽及种植带行距和行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麦田0~10 cm土壤表现出增温(返青、拔节和成熟期)和降温(抽穗和灌浆期)的双重效应,同时具有明显的保墒和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的作用,且随覆盖量的增加,覆盖效应呈先增后减趋势;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秸秆覆盖量的反应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但只有4 500 kg·hm-2 覆盖量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CK(不覆盖)。在同一覆盖量下,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干物质积累、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总体上随种植行离覆盖带距离的增大而减弱。在不同栽培模式中,以行距16 cm、种6行、覆盖带宽35 cm的模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纤维亚麻地上及地下部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根系以苗期──枞形前期生长旺盛,根茎比值为11.58,根重占全株的29.17-38.46%。茎以快速生长期──开花期生长速度最快,日生长量达2.06厘米,株高占收获时的92.5%,干重占全株的60%左右。叶面积指数动态在整个生育期中呈抛物线型,其峰值在出苗后的50天左右。群体生物产量积累强度苗期最弱,亩日均积累量4.01公斤,快速生长期积累强度最大,日均积累量为8.51公斤。  相似文献   

11.
超高产小麦产量及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给超高产小麦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超高产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对照,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高产麦田研究了两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洛麦21号和周麦18的产量及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点。结果表明,与温麦6号相比,洛麦21号和周麦18分别增产13.02%和9.92%,差异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洛麦21号和周麦18每公顷穗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温麦6号,两品种的经济系数也均高于温麦6号。洛麦21号和周麦18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大的光合叶面积指数和较高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且其光合功能期长,叶绿素含量高;旗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仅高而且下降缓慢。这些结果说明,改善生育后期旗叶光合性能、延缓叶片衰老进程、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提高经济系数可进一步提高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以洛麦21号和周麦18两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高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及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和碳氮代谢的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温麦6号产量8991.0 kg/hm2相比,洛麦21号和周麦18分别增产13.02%和9.92%,增产到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从成产三因素分析,超级小麦品种每公顷穗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穗粒数36以上,千粒重49g以上,均显著高于温麦6号。从旗叶生理特性分析,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品种(系)在生育后期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大的光合叶面积指数和较高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且其光合功能期长,叶绿素含量高;与此同时,旗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仅高而且下降缓慢。可见,超级小麦品种光合性能的提高和衰老进程的减缓为其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超高产小麦;光合特性;碳氮代谢;旗叶;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3.
甜菜45cm行距种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45cm行距种植,可增加单位面积保苗株数,且分布均匀:冠层结构合理,光能利用率高,且时间长,净同化产物分配率高;群体与个体发展较协调,中等高糖块根多,达到了缩行增株、增产、增糖作用;同时又便于机械化作业,使甜菜生产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高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Ton-grain field of 15 310 kg/ha was created by choosing Xianyu 335 as the high-yield cultivar and excellent field management.Cultivars in high-yield field have these high-yield factors: a high ration between three ear leaves area and individual plant area,excellent ear characteristics uniformity,highe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late of growth stage,higher economic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15.
宋英博 《杂粮作物》2010,30(3):233-235
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选用半矮秆大豆品种合农60,并以大垄栽培为对照,研究窄行密植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大垄栽培的产量,并且除了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其他各性状都以窄行密植的大豆表现最好;不同时期窄行密植和大垄栽培大豆的SPAD值、单株叶面积和叶干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宽幅硬茬播种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小麦宽幅硬茬播种的效应,2011-2012年在陕西凤翔县农技中心试验站,以中麦349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宽幅硬茬(玉米收获后不犁地直接播种,播幅10cm,行宽30cm)、宽幅软茬(玉米收获犁地后播种,播幅10cm,行宽30cm)和条播(玉米收获犁地后进行传统的15cm等行距条播)三种种植方式对小麦苗生长、产量及籽粒和面粉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条播相比,宽幅硬茬播种可改善小麦个体生长和抗倒伏性能,增产12.6%,并显著提高籽粒容重、硬度及沉淀值、湿面筋含量、吸水率、面团最大抗延力等籽粒和面粉品质的指标值,但对面粉蛋白质含量和面团延展性没有显著影响。宽幅软茬播种较条播对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也具显著促进或改善作用,但总体效果不如宽幅硬茬。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新冬22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条播(DR)和匀播(UN)2种播种方式,副区设150万粒·hm-2(D150)、225 万粒·hm-2(D225)、300万粒·hm-2(D300)和375万粒·hm-2(D375)4种种植密度,比较分析了不同播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冬小麦根系形态特征、根系伤流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总根干重、总根长呈先增后减趋势,单株次生根数、根系伤流量呈减小趋势。与条播相比,匀播下小麦总根干重、总根长显著增加,差异主要在0~30 cm土层;单株次生根数、根系伤流量增加,差异主要在生育中后期;产量显著提高(增幅9.89%),其中以D225处理最大。综上,匀播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提高根系活性,有利于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匀播小麦以225万粒·hm-2种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18.
超高产冬小麦四种微量元素的积累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超高产冬小麦锰、锌、铜、硼的吸收积累特点及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于2005-2006年冬小麦成熟期测定了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相关性状及植株和籽粒中锰、锌、铜、硼的含量与积累量。结果表明,成熟期不同冬小麦品种植株和籽粒中4种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都表现为锰>锌>铜>硼。植株锰积累量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植株锰含量和积累量与单株成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植株和籽粒锌含量和积累量与每穗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呈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负相关,但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植株铜含量与每穗小穂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为正相关,且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植株铜积累量与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植株硼积累量与产量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综合分析可知,4种微量元素在增加产量和优化产量构成因素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小麦生产中应针对具体的限制因素确定不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超高产品种、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研究高肥量水平下不同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产量影响差异6.1%~46.6%,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差异1.98%~12.80%。郑单958种植密度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单产为13214kg/hm2。在此密度下主要通过群体来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