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橡胶树的花粉发育,包括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生两个环节。前者是指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幼小的单核花粉(小孢子)(图版Ⅰ,1~8;图版Ⅱ,9~14);后者是指单核花粉通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三核的成熟的花粉(雄配子体)(图版Ⅲ,15~20)。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大豆锈菌在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菜豆和豇豆叶片上的致病反应。接种后锈菌均能在上述植物的叶片上形成侵染病斑,病斑形成时间和形态因物种而异;锈菌在大豆和豌豆叶片上可形成孢子堆,豌豆叶片上的孢子堆能释放出具有交叉侵染能力的夏孢子;锈菌在绿豆上可形成具有突起的病斑,在其它豆科叶片上仅形成过敏型枯死病斑,不形成孢子堆。组织学观察表明:大豆和豌豆叶片上孢子堆周围组织布满菌丝,孢子堆中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夏孢子;其他豆科植物叶片上的病斑中仅含有一些细胞碎片,未见孢子堆和夏孢子形成。  相似文献   

3.
以阴生桫椤(Alsophila latebrosa)、大叶黑桫椤(Alsophila gigantea)为研究对象,利用绿色球状体(Green Globular Bodies,GGB)途径,展开快繁体系的研究,以筛选最优的繁殖体系。结果表明:(1)阴生桫椤的快繁体系中,1/10 MS是孢子萌发最优培养配方;1/2 MS+NAA 0.3 mg/L+6-BA 0.5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是诱导配子体产生GGB的最优培养配方;1/2 MS+KT 0.1 mg/L+IAA 0.1 mg/L是其诱导GGB分化的最优培养配方;孢子体幼苗在泥炭土:菜园土:珍珠岩=3:3:1的基质中成活率最高。(2)在大叶黑桫椤的快繁体系中,1/10 MS为相对较好的培养基;1/2 MS+0.3 mg/L IBA是诱导产生GGB的最优培养配方;1/2 MS+0.3 mg/L NAA对GGB分化的促进作用最显著;1/2 MS+0.1 mg/L IAA+0.3 mg/L NAA的组合可有效促进孢子体幼苗生根。(3)通过配子体诱导GGB途径,2种桫椤属植物从孢子萌发到幼苗移栽的整个培养过程为6~8个月。可见,GGB途径不仅能提高繁殖系数,也能大大缩短桫椤属植物的繁殖时间,为实现桫椤属植物的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麦类作物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小孢子培养研究对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麦类作物小孢子培养的基本步骤,包括供体植株的生长和收获、小孢子的预处理方法、小孢子的分离和纯化、影响胚胎发生的因素和胚状体的再生等,同时介绍了有关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分子生化机理的研究进展。为了促进小孢子由配子体发育向孢子体发育途径的转变,常采用物理、生理、化学等处理诱导雄核发育。离体小孢子培养以及有关细胞学和分子生化方面的研究将为明确雄核发育机理提供十分有用的信息。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已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分离鉴定出一些在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时表达的胚胎专一基因,但小孢子胚胎发生的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栽培大豆(Glycine max)和野生大豆(G.soja)雄配子体的发育和同步性及精子发生进行了比较研究。大豆和野生大豆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是属于同时型的,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基本相同。花粉粒的发育在同一花药中基本上是同步的,在同花中九个连体花药的花粉粒的发育也基本上是同步的,而单个花药中花药粉粒的发育要稍落后于九个连体花药中的花粉粒。大豆的两个精子是在花粉管和花粉粒中形成的,即二、三细胞型;野生大豆的两个精子是在花粉管中形成的即二细胞型。本文讨论了这两种植物精子发生途径的类型及分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适合用于栽培观赏植物的新型保水、透气栽培基质。[方法]设计了两种苔藓再生基质,并与泥炭基质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它们对3种观赏植物—红星石斛、石斛和海棠生长的影响。[结果]以苔藓为基质种植的效果优于以泥炭为基质的效果,而种植石斛、海棠等对肥力要求较低但透气性较高的植物效果较好;以陶粒为基质的灰藓不宜种植观赏植物,在需要较多肥料的植物上使用以苔藓为基质的灰藓时,应增加缓释肥,以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结论]为配制新型保水、透气栽培基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内部简单序列重复(I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方法鉴定亚麻花药培养中得到的植株是否起源于小孢子.F1供试植株双亲间的多态性片段已被鉴别出来,它们在花药苗中的分离模式被用来分析这些植物的起源和确定由同一愈伤组织分化出的花药苗的同源性.运用一种ISSR引物(UBC889)和两种RAPD引物(UBC556和561)进行鉴定,16个植株中,有12个明显来自于小孢子.来自于相同愈伤组织的植株在5个多态性位点有着相同的PCR模式,因此认为这些植株极有可能来自于相同的小孢子.因此,建议用形成根的愈伤组织的数量来描述亚麻花药培养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小孢子培养一直是国内外长期以来努力攻克的课题。值得高兴的是 ,近几年来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大 ,已成功地建立了小麦小孢子的培养体系 ,同时在克服基因型限制问题上也有了一定的进展。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1.小孢子和未成熟子房共培养对胚胎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2 .通过对外植体进行胁迫处理 ,可以有效地诱导小孢子由配子体发育途径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转变 ;3.对分离的小孢子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方法进行分级分离 ,可以降低基因型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限制作用。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我国开展小麦小孢子研究作些前期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9.
采用内部简单序列重复(ISS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方法鉴定亚麻花药培养中得到的植株是否起源于小孢子。F1供试植株双亲间的多态性片段已被鉴别出来,它们在花药苗中的分离模式被用来分析这些植物的起源和确定由同一愈伤组织分化出的花药苗的同源性。运用一种ISSR引物(UBC889)和两种RAPD引物(UBC556和561)进行鉴定,16个植株中,有12个明显来自于小孢子。来自于相同愈伤组织的植株在5个多态性位点有着相同的PCR模式,因此认为这些植株极有可能来自于相同的小孢子。因此,建议用形成根的愈伤组织的数量来描述亚麻花药培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孢子形成从流行病学的观点看,孢子形成相当于传染期,必须予以数量估计,并考虑传播孢子的质量。静态的和动态的方法(包括孢子产生的时间)同样可用于孢子形成的研究。测定孢子产生的数量有许多技术上的困难,用Thoma室的计算方法不够准确。Priestley和Doling提议用Coulter计数器测量孢子形成。Johnson和Bowyer比较了Thoma室法,微平衡法,孢子悬浮混浊度法后指出,微平衡法较为有利。而我们估价孢子  相似文献   

11.
李金珠 《热带作物学报》1993,14(1):42-45,T000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荔枝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具腺质绒毡层。成熟花粉为两细胞型。花粉粒扁球形,极面观呈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具三沟孔。花粉壁务内外两层,表面具条纹状纹饰。花粉粒发育过程中,常出现退化现象,在低产的植株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对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品系ASDOR05-01的雄配子体发育特征进行了观察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每一份试验材料中均存在着正常雄配子体和异常雄配子体,而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品系ASDOR05-01表现出更弱的有性生殖能力.在3份试验材料中,正常雄配子体的发育特征基本相似,没有表现出因试验材料的种类不同所呈现出的明显差异.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水稻品系ASDOR05-01在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出现了5种不正常的分裂现象,即部分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在分裂中期形成了三极纺锤体、形成异常的二分体、在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出现了分裂不同步现象、形成异常的四分体.花粉发育过程中的败育现象可能是导致其结实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亚麻大小孢子与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明珠  李桂琴 《中国麻作》1994,16(2):1-2,32T2
1.亚麻花药由4个药室构成。腺质绒毡层发达,常具双核,成熟时药壁仅有表皮和纤维层两层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常为一纵列,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圆球状,具3萌发孔;2.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内珠被后期继续分裂增厚,并具珠被绒毡层。珠心组织不发达,孢原细胞有时多个,胚囊发良属单孢子蓼型。合点端的珠心组织常形成带状的吸器结构;3.雌雄配子体发育时序性有差异,一般雄配子体先  相似文献   

14.
从植物生理代谢的角度总结禾谷类花粉培养中一系列过程的生理代谢机制,同时探讨了小孢子脱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分化及转化等几个关键过程的生理学或细胞学机制。对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作者曾试用0.2%、0.5%、1%浓度的酚钠溶液防治茶村上的苔藓和地衣,看出O.2溶液无防治作用,0.5%溶液对这些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而1%溶液则杀灭这些植物的效果特别显著。喷药后,三天内地衣与苔藓已呈现中毒,五天后枯黄而死,在绵雨  相似文献   

16.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小穗不孕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利用携有广亲和基因的杂种和普通籼粳杂种为材料以揭示籼粳杂种配子体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小穗不孕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杂种雌雄配子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败育,并均与大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异常有关;杂种的小穗育性主要受胚囊育性、花粉育性及花药开裂特性所控制,后两者通过影响柱头上花粉的萌发量而决定小穗的受精。  相似文献   

17.
1.亚麻花药由4个药室构成。腺质绒毡层发达。常具双核,成熟时药壁仅有表皮和纤维层两层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常为一纵列,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排列。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圆球状,具3萌发孔;2.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内珠被后期继续分裂增厚,并具珠被绒毡层。珠心组织不发达,孢原细胞有时多个,胚囊发育属单孢子蓼型。合点端的珠心组织常形成带状的吸器结构;3.雌雄配子体发育时序性有差异,一般雄配子体先于雌配子体,但两者近同步成熟。  相似文献   

18.
花药是植物花的雄性器官,贮藏于其中的花粉放在一定的培养基上,一些花粉粒能够不按照正常的发育进程,即不长出花粉管,而形成愈伤组织,进而长成植株,这就是花药培养。花粉粒是由花粉母细胞经早期减数分裂形成,所以它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本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因而称为单倍体细胞。由花粉分化出的植株,其细胞中的染色体只有正常植株的一半,而自然界正常存在的高等植物的染色体通常为二倍体,因而由花粉分化出的植株就称为“单倍体植物”。花药培养还包括由花药药壁和药隔组织培养植株,虽然从严格的组织培养角度讲,药壁和药隔…  相似文献   

19.
系统研究了茉莉花双瓣品种的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观察结果表明 :茉莉花双瓣品种药壁发育为基本型 ,中层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时期逐渐解体 ,绒毡层是异型细胞绒毡层 ,解体迟 ,不利于小孢子发育 ,药室内壁纤维层加厚不明显。小孢子从减数分裂中期 开始走向败育 ,胞质分裂为同时型 ,正常四分体为正四面体形。雄配子体发育大多不正常 ,其发育早期有花粉管萌发的异常现象。空瘪、异形花粉多 ,正常与不正常比例为 10 0∶ 32 4。成熟花粉粒为 2 -细胞型 ,具三个萌发孔。  相似文献   

20.
人参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是重要的出口换汇物资,关于人参胚胎学研究,国内外学者先后在“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胚及胚乳的形成”等方面作了一定工作,但还缺少系统研究。本文主要报道人参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