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具有特低孔-低孔、特低渗-低渗以及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因而对储层的分类评价和预测有较大难度。结合该研究区的地质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资料丰富的30口井的参数数据,运用Q型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进行了分类,得到了分类评价指标;应用判别分析法对Q型聚类分析的分类指标进行验证,给出了储层分类评价的定量描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评价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具有高度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油田克深地区砂岩储层岩性复杂,属于特低孔、低渗油气藏,测井对裂缝识别评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形理论,针对常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得出可靠嵌入空间法进行裂缝识别。该方法在大北克深地区20余口井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与成像资料符合度较高,证明分数维方法识别裂缝切实可行,可在油田致密砂岩储层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B区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二段(T1f2)储层为中低孔、低渗气藏,具有分布广、厚度相对薄、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较难分辨储层,给岩性圈闭的识别带来极大挑战。为此,深入开展了叠后地震多参数反演技术研究,在岩石物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拟声波阻抗反演结合孔隙度反演,较好地区分了储层和围岩,精细刻画了岩性圈闭边界,在T1f2共识别出了与B27-B204-B205井区类似的10个岩性圈闭。实际钻探结果表明,叠后地震多参数反演技术在岩性圈闭识别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大庆长垣CC地区扶余油层为砂泥岩低孔、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导致油层和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经大量研究分析可知,孔隙结构相似的储层具有相近的测井响应特征,因此有必要对低孔低渗储层按岩石物理性质进行分类,使每类储层孔隙结构基本一致,以提高油水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基于岩电试验和测井等资料建立了岩心和测井资料储层分类标准;在储层分类基础上,应用“逐步判别”方法建立了Ⅰ类储层的流体识别图版;对Ⅱ类储层在考虑层厚影响的基础上,分薄层、厚层建立了Ⅱ类储层流体识别图版。该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地区相继发现了多个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由于该类油藏存在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大、渗透率低、压敏性强的特点,渗流规律不遵循达西定律。为做好该区此类油藏的开发工作,以该区已经投入开发的玛2井区为例,在研究总结异常高压、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历史不稳定试井曲线,确定该区油藏渗流遵循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以低速非达西渗流理论为基础,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速非达西渗流试井解释模型。通过对实际测试资料的解释分析,获得真实的油层参数,确定了生产井的启动压力梯度大小及合理关测时间,评价了油井完善程度,对异常高压、特低渗透砂砾岩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雷武刚  赵丹 《长江大学学报》2009,(4):182-183,200
头台油田无名岛区块储层基质渗透率低,储层泥、钙质成份含量较高,油层易受到油井二次污染,通过化学透析可以取得好的增产效果。通过汇4—2井化学透析效果分析,分析研究了无名岛区块油层污染原因和化学透析增油机理,确定了适合该区块地层条件的药剂配伍和化学透析选井条件。对同类油井措施增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海上平台作业空间和承重受限,高压及设备多、大、重所带来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低以及潮差对半潜式平台升沉等因素影响,在海上平台对低孔低渗油气藏进行储层压裂改造面临很大困难和挑战。惠州XX-2井是中海油的第一口压裂测试油井,通过该井压裂测试的成功实施,形成了压裂管柱补偿技术、压裂管柱重复试压技术、压裂测试施工配套技术和地面出砂处理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创新与应用,为海上半潜式平台进行储层压裂改造测试作业提供了实践经验,对突破海上低孔低渗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综合物性分析,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7井区梧桐沟组储层具有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高,中值半径和平均毛管半径较小,孔隙结构较差的特征;储集层的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原生粒间孔及粒内溶孔;吉7井区有利储层为中孔中细喉道的中等储层,梧二段为吉7井区主力油层。  相似文献   

9.
A地区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分析了该地区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并统计了A地区岩心孔隙度、渗透率的分布情况,确定了低孔、低渗储层的物性分布范围。采用孔渗关系法、经验统计法、最大曲率半径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等4种方法确定了A地区的物性下限;综合分析不同方法的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孔隙度下限为7.31%,渗透率下限为0.29mD,并利用试油资料验证了该储层物性下限的合理性。综合多种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能较好地应用于低孔、低渗地区测井资料解释处理中,为油气藏的储量计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港油田调整井存在的地层压力系统复杂、高压低渗、水侵严重、钻井液触变性强、虚泥饼厚、顶替效率差等难题,通过采用井眼准备、冲洗隔离液技术、两凝防窜韧性水泥浆技术、平衡压力固井技术等措施,形成了适合大港油田调整井固井的工艺及方法。现场应用10余口井,其中以大斜度井小5-23-1L井139.7mm油层套管固井为例,有针对性地优化固井工作液体系及工艺技术,确保了固井施工安全,保障了固井质量,扭转了固井质量差的局面,为提高大港油田调整井固井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致密砂岩油藏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之一。台盆区志留系柯下段是近几年新发现的一套海相碎屑岩含油气储盖组合,储层为典型致密砂岩。依合2A井是新钻探的一口重要的区域探井,该井在志留系柯下段获良好油气显示,通过该井系统取心、取样分析,使深入研究这套致密储层特征成为可能。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岩石薄片、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黏土矿物等系统测试分析,详细研究了柯下段致密含油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柯下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为细粒、细—中粒岩屑砂岩,岩屑含量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为特低—超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粒内孔等微孔隙,次为粒间孔;孔喉结构为细孔 —微孔微细喉型,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的特点可分为4类。造成储层致密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较弱的溶解作用,使得孔隙不发育,同时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孔隙空间和结构进一步变差,储层渗透性进一步降低,并具较强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低孔低渗气层岩样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压力条件下该类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声电参数的变化,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变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该类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压力增大呈近指数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沉积相研究,阐述了笔架岭油田东三段和沙一段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沙河街组沙一段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东营组东三段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该研究区的储层属于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储层物性控制因素中,断裂是控制沉积微相及储层性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控制砂体储层性质,成岩作用影响砂体储层性质。  相似文献   

14.
宝浪油田属于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碎屑岩油藏,储层整体物性差,三工河组部分储层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出现当含水饱和度大于60%后,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水相渗透率降低的异常现象。为了解释这种异常现象,通过室内评价试验以及储层矿物组成分析,认为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现象是由于储层岩屑和水敏性矿物含量高,水敏现象严重,从而导致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  相似文献   

15.
红岗北油田于2004年底投入开发,由于存在东西向天然微裂缝,造成东西向油井暴性水淹。对常用油层改造方法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对比后,确定采用复合射孔技术,对注水层段进行改造。根据油层发育状况不同,采用变参数射孔技术,并且增加脉冲次数,从而提高油层渗透率;另外,通过控制注水压力在裂缝启动压力之下,确定东西向油井合理穿透率,进一步降低了注入水沿裂缝推进的机率。应用后东西向油井暴性水淹得到了有效控制,采收率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近年来江汉油田在油井重复压裂研究方面所做的部分工作,及其对江汉油田油井重复压裂机理所取得的认识。针对江汉油区井深、油层渗透率低、层薄、地下油水分布复杂的地质特点,总结出了油井重复压裂的选井原则。对周16井、周181井的重复压裂改造现场试验取得一定的增油效果。对认识江汉油田老井重复改造工艺、提高老井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猛 《油气储运》2008,27(4):25-28
在稀油开采过程中,油井结蜡是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表明,降凝防蜡冷输剂能够明显降低原油凝点,具有优良的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的特性,能够起到很好的油井防蜡效果,达到油井井筒防蜡及管道降凝低温输送的要求。在茨78块通过井口套管连续定量点滴加药,利用防蜡降凝冷输剂优良的蜡晶分散和改善原油低温流动性的功能,实现整个区块油井的井筒防蜡,井口至计量站、计量站至转油站、转油站至联合站输油管道全线降凝低温输送,从而实现井筒防蜡管道降凝低温输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安塞油田“三低”特性、强酸敏性储层油水井堵塞问题,提出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探讨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机理,介绍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的现场施工工艺。通过室内岩心酸蚀试验,优选酸液体系,在安塞油田应用了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工艺技术。应用效果表明,振动压裂复合酸化解堵增注技术工艺效果比单纯的物理、化学解堵工艺效果要好,可起到明显的解堵增注效果,延长措施有效期。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挖掘J16断块兴隆台油层的潜力,对广泛发育的河口砂坝砂体内部构架进行了精细刻画,讨论了厚层内部存在的大量隔夹层特征。研究表明,在开发后期该类隔夹层具有物性遮挡的作用,可控制剩余油的分布。通过对该类潜力层优化射孔,能够有效地抑制底水上升。现场实践表明,对隔夹层实施的挖潜措施是提高河口坝厚层砂体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延长组长61油组是陕北绥靖地区主要目的层,研究陕北绥靖地区长61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分布对于加快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生产和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长61油组的沉积相和测井相标志,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发育多条主河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砂体厚度8~20m,呈条带状分布,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基本一致,河道砂体物性相对较好,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