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森林疗养是指人们置身于森林环境内,利用森林进行休闲活动,以达到保持全身活力、大脑功能及心理综合健康、预防疾病为目的一种保健休闲方式。该研究中,梳理了森林疗养概念、理论基础和各国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门头沟发展森林疗养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区位和产业政策等优势。最后,针对门头沟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提出了门头沟发展森林疗养产业的建设要点和门头沟发展森林疗养产业的政策建议,为门头沟发展森林疗养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京森林疗养工作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疗养由森林浴发展而来,开展森林疗养需要经过认证的森林环境,被医学证实的疗养课程,以及专业人员的陪护。该文介绍了森林疗养概念、主要形式和森林疗养所包含的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4个属性;森林疗养是首都园林绿化领域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森林疗养对增进公众健康和纾解老龄化引发的医疗赤字问题、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振兴地域经济和促进农民绿岗就业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概括了德国、日本和韩国各具特色的森林疗养模式、相关政策制度以及推广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北京森林疗养工作应该建立畅通的跨部门合作机制,通过机理研究、技术示范、形成标准、能力建设等举措,培育健康的森林疗养市场。  相似文献   

3.
森林疗养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森林疗养是以具备良好保健功能且通过医学认证的森林环境为载体,在医生和森林疗养师的参与和引导下,以森林疗养课程为活动依据,以驱未病和治已病为目的的一种健康行为方式,从被提出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的提升,依托于现代医学证据,森林疗养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文中梳理了森林疗养的发展历史与演变过程,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将森林疗养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即酝酿实践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探索发展阶段(20世纪30—80年代)、研究提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10年)、融合创新阶段(近10年)。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森林疗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4个特征:1)以循证医学为理论基础;2)伴随着生态意识觉醒;3)植根于本地区传统文化;4)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从理论创新、模式革新、视角拓展、政策引导4个方面分析森林疗养在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森林医学 人类福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国际上把森林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称作"森林医学",这是从医学的角度研究森林对人体所具有的治疗、康复、保健和疗养功能的一门边缘学科。森林保健功能的利用,最早起源于德国。19世纪40年代初,先富起来的德国人由于终日劳心  相似文献   

5.
森林疗养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疗养与森林游憩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人们利用休闲时间,在森林环境中进行的以消除身心疲劳、治疗疾病、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活动统称森林疗养。森林疗养是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根据"绿视率"理论,绿色环境能消除眼睛和心理的疲劳,使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感到舒适;森林能不断地释放出植物杀菌素,具有杀灭多种病菌、降血压、祛痰和镇静等功效;森林空气中有高浓度的负离子,可增强大脑皮层功能和脑力活动。该文综合概述了森林疗养的内涵和主要研究途径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森林公  相似文献   

7.
在对日本森林疗养文献查询与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将日本森林疗养研究分为森林疗养效益实证研究、森林疗养基地研究及自然体验活动研究三个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并将日本森林疗养的概念、研究内容与我国的森林康养进行比较,最后对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森林环境健康因子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通过对森林生态及环境场的生物保健效应即产生负离子、释放植物精气、杀菌、净化空气、降低嗓音功能并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等一系列疗养保健功能案例分析,综述了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的良好疗养保健与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科学地开展森林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森林康养是依托森林生态资源,开展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功能的一种健康养生方式。五感理论是通过刺激人体五感(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和味觉)来治愈人体健康,是发挥康养要素的一种重要理论。通过分析五感理论运用方式与森林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总结了基于五感理论下森林康养景观改造设计方法,并对昆明市呼马山森林公园进行了改造设计。基于五感理论并充分考虑呼马山森林公园现状,开展了景观入口、道路周边、老旧广场等景观改造设计,在提升森林公园整体景观效果的同时强化五感康养体验,为基于五感理论下的森林公园康养景观改造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森林保健生理与心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森林保健作为一种非传统医学手段的理疗方式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文中结合森林生态学与临床医学、行为心理学等融合发展的趋势, 分析了森林富氧环境、空气洁净度、小气候、益健挥发物、绿视率等因子与人体生理健康的关系; 阐述了森林活动对人体心理健康的多种积极影响; 同时, 对森林保健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发展态势和形势需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森林康养与康养森林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康养是人类利用森林环境及其释放的有益物质开展的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活动,对“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探究了森林康养的起源,考证了希尔德加德、茨维莱恩、克奈圃对森林康养的贡献;综述了森林康养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功能以及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作用;从理论基础、建设措施、维护管理等方面概述了康养森林建设情况,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加强森林康养的功效性、安全性和康养森林经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杀菌除尘等有益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问题关注的增加以及对森林疗养功能研究的深入,以森林环境为治疗及预防疾病手段的森林疗法发展迅速,由此衍生了“森林医学”这一新兴学科。在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已经积累了很多有关森林疗法的科学研究成果,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5位,将森林资源合理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有助于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中介绍了森林医学的发展和森林环境对疾病的预防作用,根据疾病的经济负担等因素,提出了森林医学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森林医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公园入选标准和指令性文件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锐 《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64-64,36
论述了土壤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测试方法的重大进展 ,森林土壤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依据森林土壤功能与其组成、结构、性质一致性的原理 ,揭示并调控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功能的动态演化规律 ,合理地利用森林土壤资源、永续经营是森林土壤学科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森林健康的主要干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森林健康问题理论研究的复杂性和实践需求的迫切性,从现实状况分析和研究森林健康的干扰甚至比森林健康的理论探讨还要重要.研究认为,森林健康的干扰主要指可能或者已经对森林的物种、结构、功能和过程产生影响并导致森林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作用或事件.干扰往往是通过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表现出来的.从理论角度分析,森林健康的干扰可区分为自然性干扰和社会性干扰.其中,自然性干扰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内源性干扰和外源性干扰.综合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森林健康干扰主要包括6个方面:人为干扰无林地转变为有林地,森林经营环节缺失,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高利用压力,大气污染和物流带来的高暴露风险,气候变化以及包括采伐政策在内的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从现代森林生态旅游需求出发,分别从文化、保健与知识分析人类对森林的需求,提出文化、保健与知识的需求是森林生态旅游的源动力,为森林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Holopainen JK 《Tree physiology》2011,31(12):1356-1377
Plants produce a variety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Under abiotic and biotic stresses, the number and amount of produced compounds can increase. Due to their long life span and large size, trees can produce biogenic VOCs (BVOCs) in much higher amounts than many other plant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t cellular and tree physiological levels, induced production of VOCs is aimed at improving plant resistance to damage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ed by multiple abiotic stresses. In the few reported cases when biosynthesis of plant volatiles is inhibited or enhanced, the observed response to stress can be attributed to plant volatiles. Reported increase, e.g., in photosynthesis has mostly ranged between 5 and 50%. A comprehensive model to explain similar induction of VOCs under multiple biotic stresses is not yet available. As a result of pathogen or herbivore attack on forest trees, the induced production of VOCs is localized to the damage site but systemic induction of emissions has also been detected. These volatiles can affect fungal pathogens and the arrival rate of herbivorous insects on damaged trees, but also act as signalling compounds to maintain the trophic cascades that may improve tree fitness by improved efficiency of herbivore natural enemies. On the forest scale, biotic induction of VOC synthesis and release leads to an amplified flow of BVOCs in atmospheric reactions, which in atmospheres rich in oxides of nitrogen (NOx) results in ozone formation, and in low NOx atmospheres results in oxidation of VOCs, removal in ozone from the troposphere and the resulting formation of biogenic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SOA) particles. I will summariz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stress-induced VOC emissions from trees, with special focus on Populus spp. Particular importance is given to the ecological and atmospheric feedback systems based on BVOCs and biogenic SOA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园林植物挥发性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大面积种植园林植物,而园林植物的挥发性气体能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需引起广泛关注。园林植物的挥发性气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对人体心理、生理的响应,或通过改变城市环境等间接途径来影响人体健康。在心理方面,植物挥发性气体能调节情绪及舒缓压力,提高认知能力和想象力,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在生理方面,植物挥发性气体能产生刺激作用,减低血压,调节心率和脑活动,提高人体免疫力。植物挥发性气体还可以通过抑制微生物生长、调控昆虫行为、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间接改善人体健康。因挥发性气体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既会对人体有一定功效,也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进行康复景观植物规划与设计时,可根据植物挥发性气体的作用来进行植物选择和群落配置,以实现植物景观对人体康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 林权成为林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词。林权作为一种私人财产权, 能够增加社会力量造林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其效果自不待言。然而这种将森林资源完全私有化的做法, 忽视了森林资源的社会价值, 比如提供公民休憩和娱乐的场所以及基本生存的能量来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林权, 为与森林资源利益攸关的其他利用人提供其合理利益的保护十分必要。德国和俄罗斯在立法上设置了森林进入权(森林逗留的权利), 这对于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尚存空缺的我国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