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庆市城口县2002年茶毛虫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 (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名茶毒蛾、茶黄毒蛾、茶斑毒蛾 ,俗称毛辣虫、茶辣虫、毒毛虫等 ,属鳞翅目、毒蛾科 ,是茶区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咬食茶树叶片 ,造成损失。危害严重时可将茶树的嫩枝、花蕾、幼果咬食吃尽 ,仅留秃枝 ,远看似枯树 ,不仅严重摧残茶树树势 ,导致当年无收 ,而且影响第 2年的树势和产量。同时由于其幼虫体外密布毒毛 ,触及人体皮肤后能引起红肿、奇痒 ,从而严重影响茶叶的采摘、茶园及间套作物的耕作管理 ,给茶叶的生产和农民的增种增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 城口县茶…  相似文献   

2.
芦毒蛾(Laelia coenosa candida Leech)为芦苇上的一种暴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湿地呈间歇性暴发态势。经过连续8年的野外监测、人工笼养和灯光诱集,系统调查了芦毒蛾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芦毒蛾在南大港湿地1年发生3代。4月上、中旬芦苇放叶后,越冬代幼虫逐渐转移到芦苇及其他禾本科杂草上为害,主要为害虫态为越冬代幼虫及第1代、第2代幼虫;10月上、中旬,2代成虫羽化后飞向苇草混生地产卵,以3代低龄幼虫越冬。芦毒蛾在湿地各种杂草上产卵、孵化及化蛹、羽化。但2龄幼虫主要转移至芦苇上取食,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冬季苇田干燥和芦苇生长期水层较浅,有利于幼虫越冬和取食为害。成虫具较强趋光性。幼虫越冬期、春季越冬代幼虫为害期是芦毒蛾的防控的关键时期,可通过越冬期烧荒或蓄水、春季药剂防控越冬代低龄幼虫、各代成虫盛发期灯光诱控和区域性联合监控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3.
茶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又名茶毒蛾、茶黄毒蛾、茶斑毒蛾,俗称毛辣虫、茶辣虫、毒毛虫等,属鳞翅目,毒蛾科,是茶区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幼虫咬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嫩枝、花蕾、幼果咬食殆尽,仅留秃枝,远看似枯树,不仅当年无收,而且严重影响第二年的树势和产量。同时,由于幼虫体密布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能引起红肿、奇痒,严重影响茶叶的采摘及田间管理。1发生为害情况该虫60年代在城口县发生严重,曾造成较大损失,后经过防治,有效地控制了为害。2002年茶毛虫在本县茶园突然暴发成灾,在为害盛期的5~6月,平均每叶有1~2头幼虫…  相似文献   

4.
素毒蛾 Laelia coenosa 是为害荻和芦苇的食叶性大害虫,间歇性暴发成灾。但在大发生年份,常伴随粉质拟青霉 Paecilomyces farinosus 的流行。此菌对压低虫口数量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对素毒蛾粉质拟青霉作了菌原的分离和形态观察、培养基比较试验和生物测验,其后又进行了田间寄生率调查和杀虫测验,现将研究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南瓜实蝇[Zeugodacus depressus (Shiraki)]是一种国际普遍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为害葫芦科、茄科等作物。通过搜集相关资料,简述了南瓜实蝇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等,分析其传播途径与趋势,提出风险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6.
茶毒蛾步甲的成、幼虫是茶毒蛾的主要捕食性天敌。一年两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雌成虫寿命246—540天。一头幼虫一生能捕食3—6龄的茶毒幼虫33.2头,一头成虫在茶毒蛾一个世代中可捕食959头茶毒蛾幼虫。成虫在活动期能忍受饥饿55天,幼虫有相互残食习性。  相似文献   

7.
麦小长蝽     
麦小长蝽是新西兰具有经济重要性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小麦和十字花科作物。本文主要介绍了麦小长蝽的分类地位、寄主、危害情况、形态特征、传播途径、生物学和防治措施等,以期为防范该虫传入我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为明确危害金刺梨的毒蛾种类、识别特征及发生规律,为金刺梨害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3月—2022年1月,通过采用踏查法和灯诱法对安顺市2个主要金刺梨种植基地开展毒蛾调查与监测。【结果】共采集到毒蛾科Lymantriidae共7属12种,其中灯诱采集毒蛾成虫11种,踏查采集毒蛾幼虫6种。踏查发现6种毒蛾直接为害金刺梨;戟盗毒蛾与双线盗毒蛾3—11月可见,发生周期最长;盗毒蛾与黑褐盗毒蛾4—9月可见,榕透翅毒蛾7—9月、环茸毒蛾3—8月可见少量幼虫。针对成虫和幼虫分别编制了检索表,对取食为害金刺梨的6种毒蛾幼虫形态进行比较。【结论】本研究记述了毒蛾幼虫为害金刺梨的特征,编制了成虫和幼虫检索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腿食根叶甲曾经是贵州省低产稻田的主要根部害虫,近年来该虫在凯里市及贵州省多个稻区均有发生,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长腿食根叶甲一旦暴发成灾,对水稻和多种水生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失。介绍该虫的分布、为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食菌核葚孢霉--一种有潜力的菌核病生防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食菌核葚孢霉是土壤中一种专门寄生于多种核盘菌科真菌菌核上的重寄生菌。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菌的形态、分类、生物学特性、对菌核的侵染过程和作为一种生防菌所具备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认为及时开展有关该菌的研究对我国各类作物上菌核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苹毒蛾病毒是典型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对苹毒蛾幼虫有较强的致死能力,对于开展苹毒蛾的生物防治有一定意义;在病毒分类上根据形态鉴别,可能属于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亚组(A)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2.
荆州大豆食叶性害虫种类及主要种生态位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荆州郊区大豆食叶性害虫调查的结果表明:该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有24种,分属5个目,14个科。其中豆卷叶螟 Lamprosema indicata(Fabricius),斜纹夜蛾 Prodenia litura(Fabricius),大豆毒蛾Cifunalocuples Walker等6种为主要食叶害虫。对它们生态位的研究表明:6种主要害虫表现出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同步性和空间生态位上的同域性。  相似文献   

13.
茶毒蛾又名茶毛虫、茶黄毒蛾。主要为害茶树,也为害油茶、梧桐、椿树等。主要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以前从未在关中东部香椿树上造成严重损失。1998~2000年在华县、渭南塬区香椿树上普遍发现茶毒蛾幼虫为害叶片,且年趋严重,整枝、整树被食,剩下枝干。据初步观察,关中东部椿树的茶毒蛾为第二代幼虫。幼虫具有群居性,三龄后群集上部枝叶间,食叶成缺刻,五、六龄食量最大,进入暴食期,8~9月间进入为害高峰期。防治方法:①清除枯枝落叶,可消灭部分蛹;②4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于晚上7~11时点灯诱杀成虫;③在幼虫三龄以前,可…  相似文献   

14.
在简要介绍以形态、行为、生态学为依据的舞毒蛾分类发展的基础上,概述了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舞毒蛾种群鉴定、起源、分化、入侵和扩散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分析了我国舞毒蛾种群遗传关系研究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舞毒蛾雌、雄蛾触角上均存在4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最发达.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运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蜀柏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蜀柏毒蛾(ParocneriaorientaChao)是四川省柏木林区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的食叶性害虫,一年发生2代。近6年年均发生面积达165960hm2,主要分布在遂宁、南充、绵阳、德阳等地。受害严重的林分鳞叶被吃光,林木年生长量损失达2.091m...  相似文献   

17.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是果树、林木的世界性大害虫。黄基多脊绒茧蜂Glytapantelesflavicoxis)(Apanteles flavicoxis)为1979年发表的新种,通常寄生舞毒蛾的近缘种Lymantriaobfuscata,亦能寄生舞毒蛾幼虫,为内寄生的聚寄生蜂。近年来美国将其引入,拟用于舞毒蛾防治,并寄以很大的希望,但对其生物学了解甚少,特别是雄蜂经常兴奋而得不到交  相似文献   

18.
几种地下害虫对农作物的为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永泰 《植物医生》2009,22(1):33-34
地下害虫是农作物的大敌,食害作物的种子、幼芽、幼根和幼茎,造成毁种、缺苗、断垄,严重的会导致作物大面积死亡,大大降低作物的产量,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  相似文献   

19.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strand 又名茶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1979—1981年我县茶毛虫发生面积为3177—9020亩,严重的达426—2265亩。为了摸索其发生规律,控制为害,1979—1981年,我站对其生物学特性、猖厥条件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严方明 《广西植保》2006,19(2):26-27
突背蔗龟(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Arrow)属鞘翅目,金龟子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发生危害比较普遍,为害造成的损失很大。突背蔗龟除了为害甘蔗外,还可以为害玉米、高梁、受旱的水稻等。1危害症状突背蔗龟以其成虫食害甘蔗基部,形成半球形缺口,地上部的一两张叶片形成干枯,如咬食更深,造成枯心;1~3龄幼虫取食蔗根,并在地下部蛀成孔洞,遇风易折倒,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2形态特征成虫:初羽化时淡黄白色,渐变成黄褐色,最后为漆黑色而带有光泽,体长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