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完善细胞融合技术,提高融合细胞的分化再生能力,对原生质体的游离、融合、培养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筛选出了既简单又高效率的细胞融合方法多聚鸟氨酸法(poly–L-ornithine,PLO)以及初始、继代、分化培养基,获得了马铃薯花培后代Удача×Жуковскийранний细胞融合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在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中具重要意义的林腐性用菌香茹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对用MYG培养的菌丝,采用以0.6mol甘露醇为稳渗剂的1.5%溶壁酶Lywallzyme进行酶解脱壁,在菌龄7d,酶解液PH值4.5、湿度28℃,酶解4h时原生质体产量最高(6×10^6/ml,每0.1g鲜菌丝)。酶解温度≥31℃时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都明显降低。用SO培养基代替MYG可使原生质体产量提高1倍,但再生率  相似文献   

3.
水稻悬浮细胞和油菜叶肉细胞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在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中具重要意义的木腐性食用菌香菇(Lentinus edodes)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对用MYG培养的菌丝,采用以0.6mol甘露醇为稳渗剂的1.5%溶壁酶Lywallzyme进行酶解脱壁,在菌龄7d、酶解液pH值4.5、温度28℃、酶解4h时原生质体产量最高(6×10~6/ml,每0.1g鲜菌丝)。酶解温度>31℃时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都明显降低。用SO培养基代替MYG可使原生质体产量提高1倍,但再生率显著下降(从8.5%下降到1.1%)。从产量和再生率两方面综合考虑,以MYG作为菌丝培养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概述了小黑麦的来源和分类、小黑麦的特性、黑麦中的有益基因及小黑麦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小黑麦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因转化技术在经济林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因转化技术进行经济林木遗传改良潜力很大。目前已建立了有效的植物基因转化技术体系,并在10多种经济林木上获得了外源转基因植株,一些重要的经济林木主要农艺性状的控制性基因图谱已经或正在开始建立。要使基因转化技术改良经济林木品种向实用化方向发展,还应在提高转化率和植株再生率以及在转化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RNAi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RNAi(RNA interfering)是由与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引发的、在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这种现象在动物、植物和真菌中广泛存在并被证实,因此可能是生物的发育调控及抗外源或内源侵染的一种普遍的生理机制。对RNAi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来该技术已经在功能基因组学、遗传学和医学等诸学科得到大量应用。本文将就RNAi的机制研究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现代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进而培育林林新品种的一项活动。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遗传杂合性高,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机理不明,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树木新品种的要求。因此,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原生质体在作物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除去细胞壁而仅为原生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由于失去了细胞壁这个屏障,因而使其具有了一般植物细胞所不具备的优点,不仅成为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体细胞遗传学等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而且也成为生物工程及作物改良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转化、无性系变异及超低温保存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原生质体应用于作物改良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诱变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诱变技术作为育种的一个重要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的性状改良.综述了诱变技术中诱变剂的种类、诱变方法、诱变材料的选择及诱变所产生的遗传效应,同时介绍了诱变技术及其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细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87-6188
人们对细胞融合的机理、融合方法的了解越来越多,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细胞融合的机理、方法、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微生物遗传育种上一项重要技术,它具有遗传信息传递量大,不受亲缘关系的影响,可有目的地选择亲株以选育理想的融合株,便于操作等优点,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其影响因子、原生质体融合的促融方法、原生质体融合子的筛选以及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解析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紫花苜蓿、扁蓿豆和黄花苜蓿有较广遗传基础,胡卢巴种质材料相对于紫花苜蓿种质材料与黄花苜蓿的亲缘关系更近。苜蓿属和胡卢巴属亲缘关系研究有利于对一些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进行分类,但在对中间过渡类型分类时应找一个合适的"度",以鉴定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属于胡卢巴属还是苜蓿属。[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一些植物材料中间过渡类型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4.
尹淑琴  范艳  常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75-3176,3192
就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重组菌构建、培养条件、生长抑制因子以及它们的控制技术等因素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介绍了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16.
苜蓿属植物遗传变异和分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苜蓿属植物分类和遗传变异等文献的研究,阐述了应用遗传生态学、分子遗传学和种群遗传学原理,从形态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研究苜蓿属粒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苜蓿属植物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展苜蓿属植物资源研究的6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高山羊卵丘细胞核移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山羊卵丘细胞核移植效果。【方法】采用秋水仙胺提高山羊卵母细胞去核率,5-氮-2'-脱氧核苷(5-aza-dC)和曲古菌素A(TSA)影响山羊卵丘细胞核移植胚胎。【结果】0.5 μg?ml-1秋水仙胺处理山羊卵母细胞效果最好,胞质突起率达91.7%(P<0.05);通过比较盲吸去核法与化学辅助去核法的去核率及构建卵丘细胞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发现,化学辅助去核法的去核率达100%,所构建的重构胚体外发育能力较高,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分别达25.2%和13.1%,显著高于盲吸去核法(P<0.05)。采用0.01 μmol?L-1的5-aza-dC处 理山羊卵丘细胞,核移植胚胎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分别达30.4%和17.0%,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采用 400 nmol?L-1TSA处理山羊卵丘细胞,核移植胚胎桑椹胚率、囊胚率分别达31.5%和15.2%。【结论】化学辅助去核法的去核率显著高于盲吸去核法,采用0.01 μmol?L-1的5-aza-dC或400 nmol?L-1 TSA处理山羊卵丘细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析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和胡卢巴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紫花苜蓿、扁蓿豆和黄花苜蓿有较广遗传基础,胡卢巴种质材料相对于紫花苜蓿种质材料与黄花苜蓿的亲缘关系更近。苜蓿属和胡卢巴属亲缘关系研究有利于对一些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进行分类,但在对中间过渡类型分类时应找一个合适的"度",以鉴定存在争议的中间过渡类型属于胡卢巴属还是苜蓿属。[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一些植物材料中间过渡类型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单独青贮品质不佳,混合青贮能够提高原料糖分含量,增加乳酸菌数量或抑制不良发酵,进而提高青贮发酵品质和养分含量。阐述了紫花苜蓿与禾本科牧草、谷物秸秆等进行混合青贮的研究现状,对乳酸菌、绿汁发酵液、纤维素酶、甲酸、蔗糖等添加剂在苜蓿青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抑制苜蓿青贮蛋白质降解的新技术手段,为调制优质苜蓿青贮饲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润枝  张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492-10494
遗传多样性可用来描述种群遗传变异和研究维持变异的机制,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综述了SS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