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饮茶史的国家。据文献记载,早在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我们的祖先即已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而以茶祛病健身。被后人奉为“茶神”的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正因此,数千年未,中华民族便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关于茶的采、制、煮、饮等相当完备的知识,出现了诸如唐·陆羽的《茶经》、宋·蔡襄的《茶录》、明·许次纤的《茶(?)》等权威性茶著,以及著名文人如晋·左思、张孟阳,唐·释皎然、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卢仝,宋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秦观、陆游等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1 普洱茶药理作用的历史记载普洱茶能够名扬中外,主要是因为它的神奇功效。古代就有许多著作记述了普洱茶的药理作用。在云南普洱茶区就有孔明用普洱茶给士兵治疗眼睛疾病的传说。清·方以智稿,其子中通、中履等编《物理小识》云:“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清·张泓《滇南新语》云:“滇茶,味近苦,性又极寒,可怯热疾。”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利肠通泄。”在其卷六《木部》中又…  相似文献   

3.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136)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语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五 )艺…  相似文献   

4.
饮茶史话     
我国是茶的故乡。在远古时代 ,人们把茶叶当作一种药材 ,称为“荼”(《说文解字》)、为“”(《尔雅·释木》)。“茶”字出现较晚 ,始见于盛唐时的《开元文字音义》。但茶的药用价值早为人们所认识。《诗经·谷风》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神农食经》说 :“利小便 ,去痰热 ,止渴 ,令人少睡。荼茗久服 ,有力悦志。”东汉华陀《食论》也说 :“甘荼久食益意思。”茶作为饮料究竟始于何时 ,历来说法不一。据《华阳国志》记载 ,传说周武王伐纣后 ,巴蜀等西南小国曾将其所产茶叶作贡品献给周武王。茶作为饮料的正式记载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红茶制作方法,远至清初(《武夷山志》就有记载:“红茶与乌龙茶一样,也起于明,盛于清,首先由福建产制。”相传平江的红茶制作是由宁州人(修水县)在长寿街传授的。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平江县志》载:“本邑产茶颇多,有茶税。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当不下数十万金。”又载:“况茶市方殷,贫家妇女  相似文献   

6.
武都买茶析     
关于王褒《僮约》“买茶”一句,宋代不同版本说法不同:一说“武都买茶”(《太平御览》宋·太平兴国(977年)李昉撰),一说“武阳买茶”(《古文苑》·淳熙六年(1179年)韩元吉辑本)。近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引证《僮约》为“武都买茶”(《中国历史》第二册)。而茶叶界多数史考者发表专论阐述,认为“武都”是“武阳”之误。武阳今彭山双江镇,川西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重镇,秦汉时其泯江上下流域  相似文献   

7.
原文: 一、种茶宜择山高向阳之地,有黑土砂砾者种之,其味清远兼有岩骨花香之胜。 诠释: 俗话:“高山出好茶,平地产好茶。”明·熊明遇《岕茶记》也述:“茶产平地,受土所多,故其质浊。”宋子安北苑《东溪试茶录》:“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唐·陆羽《茶经》记载:“上者生烂石(有光彩的砂砾土),中者生砂壤,下者生黄土”。这些都说明  相似文献   

8.
茶宴,就是以茶代酒款待宾客之举。它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中的《吴书·韦曜传》记载:“孙皓(注:吴国君主)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晋中兴书》记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又据《晋书》的《桓温列传》载:“温性俭,每讌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可见,以茶代酒,茶点作宴,晋代就开始了。不过,茶宴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首见于刘宋·山谦之的《吴兴记》,提到“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饮茶之风盛行,又加  相似文献   

9.
邵阳茶叶探源邵阳地区产茶历史悠久,从白属荆州,早有野生茶,据南北朝《荆州土地记》记载的最为明确,“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有人考证,这武陵七县,含有怀化地区、湘西自冶州八个县及常德、邵阳地区部分县共计二十五个县,今城步、绥宁县古属武陵。五代时毛文锡《茶谱》中曾载:“潭、  相似文献   

10.
麓山茶散茶类,又称道林茶,产于潭州长沙岳麓山。释齐己《闻道林诸友尝茶》:“白硾封题寄火前”,指岳麓山道林寺所产。《膳夫经》称潭州茶,北宋称麓山茶,见《文献通考》。似即《本草纲目》所称“湖南之白露”。西山寺炒青炒青散茶类,产于湖南朗州常德县北15公里的西山寺,9世纪初由寺僧创制。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自摘至煎俄顷余;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这是我国生产炒青茶的最早记载。灵溪芽茶散茶类,产  相似文献   

11.
(一 )南朝时饮茶典故中子鸾子尚兄弟颠倒陆羽《茶经·七之事》中的前目上有南北朝时南朝“新安王子鸾 ,鸾弟豫章王子尚”字样 ,后面的全文是 :“《宋录》 :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 ,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 ,子尚味之曰 :此甘露也 ,何言茶茗 ?”有人想把此典故人物说得通俗些 ,写成“新安人王子鸾、豫章人王子尚”兄弟如何赞美茶。文章加了个“人”字 ,便成姓王的了”。恰与笔者同姓 ,我知古之饮茶王氏 ,汉有王褒 ,南北朝时有王肃 ,未见还有这两位王姓饮茶名士 ,待查看他们的生平。检南朝·梁·沈约《宋书》 ,唐初李延寿《南史》 ,…  相似文献   

12.
古书《荆州土地记》,据前人考证是西晋时代的作品,但也有说是南北朝宋盛弘之撰(成书于439年)。书中载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据查历史文献,自西晋至南北朝的武陵郡,它所领的县地都不是七个。西晋的领县十;东晋的领县九;南北朝宋的领县十;南北朝齐的领县十;南北朝梁的领县九;南北朝陈的领县二。这不能不怀疑,这个武陵“七”县,可能是历来的笔误或刊误。因之,我认为当是“武陵十县通出茶”。现在,不妨  相似文献   

13.
潮州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宇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及至民国翁辉东撰《潮州茶经·工夫茶))(1957),则以详尽著称。后之介绍文字,未见有超越其窠臼者。兹特摘要引述如下。 (一)选茶 潮人独钟乌龙茶。历史上以“建茶”,最受青睐。近现代,则尚单丛茶。 (二)选水 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山水尚分等级,“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其水无味”。江水应取于远离居民区者。井水应从常用井中汲取。  相似文献   

14.
潮州工夫茶之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凰山位于潮州市北部,海拔1498米,是潮汕地区第一高峰。 凤凰山古称“翔凤山据北宋《新定九域志·潮州》载:“凤凰山,《南越志》为翔凤山。”《南越志》是南朝宋沈怀远撰著,当知在南北朝之前,凤凰山称“翔凤山”;隋唐以后才叫凤凰山。成书于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中,便有“凤凰山,在(海阳)县北一百四十里”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成语“三茶六礼”语见清·李渔《蜃中楼·姻阻》:“他又不曾有三茶六礼,行到我家来。”成语大意是说,经过“三茶”和“六礼”的习俗结婚的。指古代婚姻各种仪式的总称。比喻明媒正娶。古代我国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三茶”包括:一茶为“订婚择日敬甜茶”。甜茶一般是用茶叶沏泡的茶水,加上冰糖或金桔等冲泡而成。凡是男方首次到女方提亲时,男家要备礼前往,女家将礼品置于神明灵案前。当男家客人入座后,女儿要捧甜茶上厅,按辈份、年龄高低、先男后女依次敬甜茶。客人则赠予“红包”,谓“压茶杯”。这一…  相似文献   

16.
三、茶树种植 (一)茶籽直播陆羽《茶经·一之源》有“法如种瓜,三岁可采”之句。可能由于陆羽把茶籽直播说得过于简略,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无法完整地理解其原意。也就是说当时茶籽直播法到底是怎样的,不很清楚,而一些研究《茶经》的人则对“法如种瓜”作如下认识: 1.种瓜法的要点是:精细整地,挖坑深、广各一尺,施粪作基肥,直播种子四粒。 2.据《齐民要术》记载的种瓜法,其要  相似文献   

17.
林建志 《茶报》2004,(2):43-44
唐陆羽《茶经》之出:“福州生闽方山山阴县也”说明“方山露芽”茶在闽县方山。那方山在哪里?现全国多书载方山(五虎山附近),也有书指方山是在闽候县尚干的五虎山,如:《三山志》《闽书》《闽都别记》等志书载在闽县清廉里。《三山志》是宋淳熙九年(1182年)成书,因福州曾一度  相似文献   

18.
茶叶检验,从茶叶成为商品那时起就已开始了,早在唐宋时代,我国已有茶叶检验了,但这种检验只是对茶叶品质优次、真伪的鉴别。如唐·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分饼茶为八等”的记载,宋代的“斗茶”、“茗战”普遍成风,都说明当时对茶叶质量已有一定关注。不过,真正的茶叶检验,应该说始于1084年,据宋《食货志》所载:“元末中,宋用臣都提举汴河提岸,创奏修置水磨,凡在京茶户,擅  相似文献   

19.
茶叶对肠道疾病的疗效,古医书中早有记载.宋·陈承重《广补注神农本草》中有“茶治伤暑,合醋治泄痢,甚效”的记载.宋·杨登文《仁齐区指》中记载:“姜茶治痢,不问赤白,冷热用之皆良,苏东坡以此治久潞公有效.”宋·陈师文《太平宋徽宗圣济总录》中记有;“治霍乱烦闷,茶末一钱服之即安.”以上记载都说明了茶对人体肠道疾病的治疗作用.近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明茶不仅对某些肠道传染病有治疗作用,还能通过提高肠道免疫功能而兼具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道结缘于晋代,创立于唐代中期。“茶道”一词,最早见于陆羽好友名僧皎然《饮茶道·诮崖石君使》诗句:“孰知茶道金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到晚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诊,一说茶之功效。……常有伯熊者,又用鸿渐广论润色之,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