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交配、越冬方式对河蟹育苗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三年的生产实践表明:秋季室外土池交配的抱卵率、抱卵量明显高于水泥交配;秋季交配优于春季交配;室外土池自然越冬抱卵卵蟹的胚胎发育优于室外塑料大棚保温越冬的抱卵蟹。适宜的秋,春交配有利于河蟹多苗育苗,延长生长期,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1,(1)
<正>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交配,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杂种。杂交是不同  相似文献   

3.
鳖的人工养殖技术问答(连载)郭成舜,夏惠芝辽宁省凤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邮编118100八、鳖在什么时间开始交配产卵?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鳖便开始在池内、池沿等处寻偶交配,在池内交尾。交尾前雄鳖急游,追逐雌鳖,然后抱对交配。发情交配时间可持续5—6...  相似文献   

4.
河蟹胚胎发育不同步现象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河蟹受精卵胚胎发育不同步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河蟹受精卵胚胎发育不同步与低积温程度不足有关;种蟹交配前或抱卵后接受低温刺激均能有效提高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同步率。  相似文献   

5.
关忠志  李秋 《水产科学》1995,14(3):28-28,19
浅谈河蟹人工交配问题关忠志,李秋(丹东市水产研究所)关键词:河蟹,人工交配,环境,温度近年来,河蟹养殖业发展很快,截止1994年末丹东地区的河蟹育苗水体已发展到4万多立方米。年需人工交配的亲蟹达20多万只,这些亲蟹的准备是育苗生产的基础条件,其交配效...  相似文献   

6.
《淡水渔业》1975,(9):12-13
近年来我们用不同地区的草鱼进行交配试验,目的是选育优良的草鱼品种。从鱼苗、鱼种培育情况看,证明应用这种方法所得鱼苗,在苗种培育中呈现出较明显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7.
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前  李留霞  代明  李平 《畜禽业》2006,(12):33-35
随着养鹅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推广普及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势在必行。在养鹅生产中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不但可使公母比例提高到1:(15-20),使公鹅饲养量减少75%左右。降低了饲养成本,同时还可提高受精率,防止疫病传播,克服公母鹅固定配偶交配的习惯,特别是可以克服因公母鹅体形大小悬殊自然交配困难或习性不同引起的品种间杂交的困难。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工作实践,谈谈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群体杂交与自交 F1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通过群体间自交与杂交建立了8个交配组合。对不同交配组合F1,在幼虾和成虾阶段,进行低溶氧与高氨氮48 h胁迫试验,比较不同交配组合群体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高氨氮与低溶氧耐受性。结果显示,低溶氧胁迫,YH♀×ZX♂、SS♀×SS♂、HD♀×YH♂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76.23%、74.61%、74.38%,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存活率(P0.05),成虾的存活率分别为83.08%、65.57%、71.12%,可作为耐低溶氧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高氨氮胁迫,YH♀×KN♂、HD♀×YH♂、YH♀×ZK♂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97.71%、86.43%、80.01%,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P0.05),成虾存活率分别为85.53%、74.18%、69.23%,可作为耐高氨氮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HD♀×YH♂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均较好,但不同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间相关性检验不显著(P0.05)。研究发现,亲本中雌虾来源为YH,子代低溶氧耐受性优良,推断抗低溶氧性状为母系主导遗传;对虾低溶氧的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降低,高氨氮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增强;各交配组合高氨氮和低溶氧耐受性,在幼虾阶段和成虾阶段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凡纳滨对虾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适宜在幼虾阶段进行遗传评估。  相似文献   

9.
三种亲本规格河蟹土池育苗的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探究大规格亲本的繁育技术,2017年11月我们选用不同规格河蟹亲本进行幼体繁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亲本来源及交配不同规格河蟹亲本于2017年11月购自上海崇明、扬州江都和常州金坛等地,均为活力好且残肢少的2龄长江水系河蟹,亲本重量和数量等信息如表1所示。所购亲本运输至上海海洋大学如东河蟹遗传育种中心后,将各规格亲本分别放入3个提前准备好的土池中交配。3个交配池环境条件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苗种生产均是采用土池育苗法。克氏原螯虾与其他甲壳类有所区别,具有其特殊性,亲本繁育后大部分会继续蜕壳生长.不会死亡,经过几年养殖后,势必造成几代虾子同处一池,近亲交配在所难免,种质退化会越趋严重。,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及种质研究的快速进展,克氏原螯虾苗种繁殖会逐步走向定向交配的方向。定向交配必然涉及到雌雄配比,在定向交配时雌雄配比定在多少目前报道较少.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试验,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系青虾交配苗种繁育及成虾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太湖和长江两种不同水系的青虾进行交配,可有效改良青虾种质,增大青虾养成规格。试验分别收购天然青虾幼虾和性成熟天然青虾作亲本,进行2种方式青虾交配的苗种繁育,幼亲虾养成后交配共生产虾苗668万尾,子一代幼虾规格不整齐;性成熟亲本交配共生产虾苗295万尾,抱卵虾受精卵发育基本同步,子一代幼虾规格整齐。成虾对照养殖结果显示, 交配虾上市成虾平均体长为6.4 cm,高出天然抱卵虾子代成虾体长5.7 cm的9%,高出养殖虾仔代成虾体长4.7 cm的36%。  相似文献   

12.
杂交育种就是利用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交配产生后代的育种方法。由于通过杂交所得的后代,其性状往往超过父母亲本,这种现象,遗传学家们称之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利用最早见于种植业和畜牧业。杂种优势研究用于渔业养殖生产,还是一项年轻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研制的"河豚毒素半定量快速检测试剂盒",在双斑东方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过程中,对不同繁殖群体亲种,不同繁殖群体交配所得受精卵、胚胎及仔稚幼鱼的河豚毒素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繁殖群体亲鱼组织器官毒性差异大,亲鱼眼珠、精巢为阴性,皮肤、肌肉、肝脏、卵巢呈现不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16.2%、40.5%、40.5%;养殖繁殖群体亲鱼皮肤、肝脏为阳性,野生繁殖群体亲鱼肝脏和雌性性腺河豚毒性阳性检出率比养殖繁殖群体亲鱼高;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受精卵河豚毒素均为阳性,早期胚胎为阳性,后期胚胎为阴性;养殖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受精卵、胚胎河豚毒素皆为阴性;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稚鱼河豚毒素为阳性,早期幼鱼为阳性,后期幼鱼为阴性;野生群体雌性亲鱼与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鱼河豚毒素为阴性,稚鱼、早期幼鱼为阳性,后期幼鱼为阴性;养殖群体雌性亲鱼与野生群体雄性亲鱼、养殖群体雄性亲鱼交配组仔稚鱼河豚毒素皆为阴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饲料磷脂对已交配和未交配雌性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组织学结构和卵黄蛋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日粮类型:0%和4%大豆卵磷脂;三疣梭子蟹交配处理:已交配和未交配),共4个处理组,以大豆卵磷脂0%和4%两种人工配合饲料分别投喂交配和未交配两组三疣梭子蟹雌蟹,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无论三疣梭子蟹是否交配,饲料中添加4%大豆卵磷脂可显著增加三疣梭子蟹的卵巢指数,提高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增大卵母细胞直径;同时上调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相对表达量,但无显著性差异,肝胰腺指数呈现出和卵巢指数相反的趋势;交配后的三疣梭子蟹卵巢指数、肝胰腺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交配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交配使得三疣梭子蟹卵母细胞沉积更丰富的卵黄颗粒,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交配处理对肝胰腺指数和血清中卵黄蛋白原及孕酮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此外,饲料磷脂水平和交配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血清中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的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大豆磷脂和交配处理均能促进雌性三疣梭子蟹的卵巢发育,交配处理对卵母细胞成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一、青蟹的繁殖季节青蟹繁殖季节不同,主要与水温有关。在水温18°以上,其摄食、活动正常,性腺开始逐渐发育。在广东沿海天然海区或者养蟹池中,周年可见到卵巢成熟的青蟹。但是,一般的繁殖旺季是3~6月和9~10月。天气炎热季节或低温、盐度变化大时,卵巢成熟的青蟹较少见,这可能是因水温高、盐度低而影响到其卵巢发育。二、青蟹的交配雄蟹体重110克以上就有交配能力。青蟹交配是在雌蟹蜕壳后,新壳还没有硬化以前进行的。交配时间通常持续2~3天,交配完毕后,雄蟹还守候雌蟹一段时间,防止其他蟹侵害,直至雌蟹壳完全硬化才离开。通常青蟹交配一次…  相似文献   

19.
所谓杂交育种是人们将遗传性不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或结合)使之产生优良杂种的过程。它已作为培育鱼类新品种的基本方法之一,即使在选择育种的许多情况下也往往要应用杂交育种的一些基本原理才能凑效。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凡纳滨对虾选育技术方法,以A、B、C、D四个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的自交和杂交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仔虾幼体,进行耐低温能力的比较实验。实验仔虾发育期为P_(11)~P_(12),体长6.09~7.54 mm,实验水温为13.5~19.0℃,实验时间48 h。统计24、36和48 h的存活率,结合体长因素综合评价不同种源子代各组仔虾幼体的耐低温能力。结果表明,从低温实验24 h开始各组存活率出现显著差异。在实验48 h时,16个交配组合中,4组存活率最高且与A群种虾有关(与D群无关)的交配组合平均存活率为10.35%。而4组存活率最低且与A群种虾无关的组合,其中3组与D群有关的交配组合平均存活率为0%。不同种源子代仔虾幼体耐低温能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