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国勋  魏敏  王晶  刘克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19-7020,7077
[目的]研究氟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法]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某铝厂附近土壤及植物氟化物含量。[结果]该地区土壤及植物均已受到氟化物严重污染。对17个植物样品的测定表明,样品各部位的含氟量为叶〉茎〉根,样品季节含氟量为夏季〉冬/春季〉秋季。在所研究植物中,柏树富集氟最多,其次为杨树和柳树,且植物中氟化物的污染源不仅来自于土壤,也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结论]为植物修复氟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温州城市土壤中迁移毒性态汞污染水平。[方法]以盐酸和乙醇为浸提剂浸提土壤中汞,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提液中无机汞含量,溴化剂氧化后测试总汞含量,差值后得到有机汞含量。[结果]无机汞含量最高的区域是鹿城工业区,含量为0.018 4 mg/kg,住宅区、风景区相对较小;而有机汞和总浸提态汞含量分布状况均表现为商业区>文教区>风景区>工业区>住宅区;除了鹿城工业区,其他区域样品有机汞含量均大于无机汞含量。[结论]温州城市土壤中全汞含量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自然背景值。迁移毒性态汞主要由有机汞决定。  相似文献   

3.
以白银市城郊东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化学提取、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工矿型绿洲城郊土壤氟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域土壤全氟的含量为276.55~4 989.7 mg·kg-1,平均含量为1 689.0 mg·kg-1.在区域分布上,土壤全氟平均含量为苏家墩>郝家川>崖渠水>沙坡岗.土壤氟形态的分布规律为:残余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土壤水溶态氟与可交换态氟、铁锰氧化态氟呈正相关关系;总氟含量对水溶态氟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土壤中的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铁锰氧化态氟及有机态氟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土壤可交换态氟、铁锰氧化态氟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有机态氟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EC呈负相关关系.土壤pH、EC值对氟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土壤pH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洛阳市郊区蔬菜地土壤-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洛阳市郊区蔬菜地土壤及蔬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冷原子荧光法分别对样品中重金属(Cu、Pb、Zn、Cd、Hg)含量进行了测定,以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为评价方法分析了土壤的污染状况和蔬菜的质量,探讨了土壤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洛阳市郊区蔬菜地土壤中重金属Cu、Pb、Zn、Cd、Hg的含量均未超过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部分研究区域的蔬菜已受到重金属污染,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卫生蔬菜类标准;土壤与蔬菜中Cu、Cd、Hg的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而Pb、Zn在多数蔬菜中的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及其主要污染源。[方法]以经过四平贯穿东北的102和303国道两侧的农用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中危害较大的重金属Pb、Zn、Cd、Cr的有效态浸提方法,初次采用变异系数识别法通过计算垂向和轴向重金属元素总量的变异系数,识别土壤中该重金属元素主要污染源,并采用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土壤污染现状。[结果]公路两侧土壤中Zn、Cr的有效态测定适合采用混酸浸提法,Pb、Cd采用单酸和混酸浸提方法均可;研究区域土壤中Zn、Pb、Cr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较低,而Cd含量严重超标,施用化肥等农业活动是主要污染源。[结论]该研究为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土壤保护、评价、土壤污染源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阮从海  杨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79-1084
[目的]为了探讨土壤中5种重金属(Cu、Cd、Zn、Fe、Cr)含量,评价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方法]以太湖流域某农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土壤样品15组、蔬菜样品17组,检测土壤样品和蔬菜样品中5种重金属含量。通过研究蔬菜中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表-中-底层土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Cr(底层未超标)、Cu和Cd污染,其中Cd含量严重超标,超标率达97.8%,Zn含量比Ⅱ类土壤标准限值低,Fe含量远远低于中国土壤背景值、世界土壤中值。Cr、Cu、Cd和Zn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垂直迁移。土壤Cr、Cu、Fe、Zn以残渣态为主,而Cd以离子交换态存在,蔬菜Zn、Fe、Cr以氯化钠态为主存在,Cu、Cd以乙醇态为主存在。5类蔬菜中,Cr(葱蒜类除外)和Cd含量均严重超标,5类蔬菜对土壤Cr、Cd存在生物富集,对WS-Cd、WS-Cr,EXC-Cd、EXC-Cr有明显的富集。[结论]该研究为农业活动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人体健康风险的研究以及防治耕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相关标准和管理法规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乔沙  伊晓云  阮建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34-11538
[目的]评价茶园土壤氟的生物有效性。[方法]利用我国典型茶区21个土壤样品进行茶苗盆栽试验,探讨表征茶叶氟吸收的主要形态。[结果]不同土壤上生长的茶苗茶叶氟含量的差异叶较茎、主根和吸收根大。荼苗叶片氟含量和氟积累量随着土壤水溶性氟和稀盐浸提态氟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土壤全氟含量对茶苗各部分氟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鲒论]土壤水溶性氟和稀盐可浸提态氟是表征土壤氟生物有效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郊区蔬菜地土壤-蔬菜中氟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洛阳市郊区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洛阳市郊区蔬菜地土壤的总氟、水溶性氟含量及7种蔬菜中的氟含量,探讨土壤与蔬菜中氟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试验区土壤的总氟含量平均值为520.41~620.36mg/kg,水溶性氟含量平均值为1.15~2.66mg/kg。土壤的总氟与水溶性氟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蔬菜中的氟含量为4.71~17.83mg/kg。白菜、青菜、菠菜、韭菜中的氟含量与土壤的水溶性氟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生菜、香菜中的氟含量与土壤的水溶性氟含量呈显著相关。[结论]试验区的土壤已经受到氟的污染,蔬菜地土壤的水溶性氟含量与多数蔬菜中氟含量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西安市10种蔬菜中氟污染状况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敏  马往校  孙新涛  王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67-6269
[目的]评价西安市郊区蔬菜的氟污染状况。[方法]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西安市郊区10种蔬菜80个样品中氟含量,按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分析评价蔬菜的氟污染状况。[结果]所采集蔬菜样品中氟的检出率为100%,平均含量为0.705 mg/kg,变异系数为86.2%,总体超标率为21.2%,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33.1倍。叶菜类蔬菜中氟的平均含量远远超过茄果类蔬菜中氟的平均含量,是茄果类蔬菜的2.9倍;茄果类蔬菜氟含量无超标现象,叶菜类蔬菜氟含量超标率为42.5%。西安市郊区蔬菜氟污染水平依次是:西郊>北郊>东郊>南郊,超标率分别为35.0%、30.0%、15.0%和5.0%。[结论]重污染地区以栽种茄果类蔬菜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pH、有机质与Zn、Cu、Pb、Cd有效态含量的关系。[方法]采集耕层土壤样本,测定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结果]混养田土壤中有效态Zn、Cu、Pb、Cd含量比水稻田土壤中的低。土壤中有效态Pb含量与土壤pH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有效态Cu、有效态Pb、有效态Cd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污灌区土壤-蔬菜系统中镉的生物有效性及迁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北方城市污灌区——长春市季家和四间房为例,采用“五步提取法”分析了受污染土壤Cd的赋存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通过计算Cd在土壤和蔬菜中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探讨Cd在北方污灌区土壤-蔬菜系统中的污染和迁移特征.研究表明:污灌区土壤耕作层中Cd的形态特征为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结合态或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季家和四间房污灌区土壤Cd的迁移系数为0.367、0.651;污灌区土壤镉含量超标,蔬菜各部位镉含量分布特征呈现根>叶>茎>果实的规律;季家和四间房白菜都是土壤-根富集系数>茎-叶迁移系数,Cd主要在根部富集;季家西红柿茎-叶迁移系数最高,而四间房西红柿的土壤-根富集系数最高;四间房白菜、西红柿土壤-根的富集系数均高于季家蔬菜,这与四间房土壤活性态Cd含量较高有关,且含量越高,蔬菜吸收量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为弄清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对植茶年限的响应特征,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茶16、23、31、53 a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植茶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且主要分布于<0.25 mm粒径团聚体,分别为444.40~566.98 mg·kg-1和0.80~1.22 mg·kg-1;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各粒径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含量均逐渐升高,且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对全氟和水溶态氟的贡献率分别有48%~73%和46%~70%来自>5 mm粒径团聚体。随植茶年限的延长,>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贡献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植茶23 a时最高,可达68%~73%,而其他粒径团聚体则呈相反的趋势。不同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保持和供应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全氟和水溶态氟有向小粒径团聚体富集的趋势。随植茶年限的延长,土壤团聚体全氟和水溶态氟逐渐增加呈表聚特征,其中<5 mm粒径团聚体对土壤全氟和水溶态氟的累积作用在植茶23 a后更为明显。因此,在茶园生产管理上,应注意植茶23 a后茶园0~20 cm土层水溶态氟含量的变化,以降低土壤氟进入茶叶的风险,服务于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津市主要蔬菜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棚内菜地耕层土壤及0~90cm垂直分层土样,研究蔬菜地氮肥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耕层土壤硝态氮积累量表现为蓟县>西青>静海>北辰,且菜地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有递减趋势;蔬菜地土壤盐分与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手持田间快速硝态氮测定仪对农田测土施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萤石矿地区水稻田耕作层土壤、灌溉水、空气中的含氟量分析,以及相对应的稻米中含氟量检测,进行环境氟与作物氟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农田耕层土壤中氟含量平均值为678 mg·kg-1,灌溉水含氟化物浓度平均值为0.86 mg·L-1,空气中氟化物浓度为0.73~2.00 μg·dm-2·d-1,稻米中平均含氟量1.11 mg·kg-1。土壤中氟累积将对稻米含氟量产生显著影响,灌溉水中的氟化物对稻米含氟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调查分析了上海市郊菜枢布局变化对其水、土、气环境和蔬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重要污染元素含量下降了50%左右,“优良”和“安全”的蔬菜田土壤上升了50%多,大气中氟化物等污染物含量也大大降低,但有水质,有机污染仍然明显。与布局调整前(以近郊菜区为主时期)相比,中远郊蔬菜中污染物含量也有显著降低。说明郊区蔬菜布局的调整有利于绿色食品蔬菜在郊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集并分析测试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地土壤.研究土壤Zn、Cu、Pb和Cd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其现状进行评价;并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Zn、Cu、Pb和Cd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20%的土壤样品受到重金属轻度污染,污染因子主要为Cd.土壤中Zn和Cu以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Pb和Cd分别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酸可提取态所占的比例最高,Zn、Cu、Pb和Cd非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全量的增加而增加,Zn、Cu、Pb和Cd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Cu>Pb.人类活动已导致该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中Zn、Cu、Pb和Cd的明显积累,且土壤重金属明显向深层迁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宝山区农田大气中气氟的含置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初步结果如下:1.宝山区农田大气中气氟的基准值为1.19μg/dm~2·d;2.稻株中以剑叶对气氟污染最为敏感,剑叶罹受氟污染的起始污染值为69.14ppm;3.剑叶中氟化物浓度与大气中气氟含量(X)之间的回归关系式为:=22.98+7.35X:4.氟化物在稻谷中有着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南京城郊典型蔬菜生产基地八卦洲和江心洲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调查小区,采样分析剖面土壤、表层土壤及其对应蔬菜中重金属含量,探讨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差异和土壤重金属污染对蔬菜品质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八卦洲土壤重金属呈现表聚性特点,这与周边存在化工园区、境内贯穿长江二桥公路和靠近长江航道等外源因素有关;深层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成土母质中的含量均相近,八卦洲与江心洲两处成土母质均为长江冲积物,具有同源性特点。同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和对应的蔬菜样品能较好地评估土壤污染的危害,与全量指标相比,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与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恩施富硒茶园土壤重金属和氟含量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恩施地区富硒(Se)茶园土壤重金属及氟(F)元素含量,并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标准及F的土壤健康标准,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恩施地区10个典型茶园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为该区茶园土壤重金属和F污染风险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铅(Pb)和铬(Cr)含量均在土壤背景值范围内,3个茶园土壤镉(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F含量普遍偏高;Pb和Cr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小于1,说明土壤未受该元素污染;F和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大于1,大部分土壤处于污染水平;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土壤以轻度污染为主,有必要加强土壤F和Cd的风险防治工作以保证有机茶的品质安全。通过对富Se茶园土壤、茶叶中Cd、Pb、Cr、Se、F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中Cd、Pb、Cr、Se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茶叶Se含量与土壤Cr全量,茶叶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Se全量,茶叶Cr含量与土壤有效态Se含量,茶叶F含量与土壤有效态F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茶叶Pb含量与土壤有效态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山东部分蔬菜产区土壤与蔬菜重金属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蔬菜产品中重金属对人体的致害作用已引起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随着蔬菜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降低蔬菜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已成为蔬菜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通过对山东省中部地区蔬菜种植区域的土壤和蔬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状况的分析,进行了蔬菜生产种植的不同设施、不同土壤类型及其蔬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比较研究对蔬菜产地不同生产设施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蔬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情况作出初步评价,提出该地区今后发展蔬菜生产控制重金属污染的关键控制点。蔬菜产地及其产品重金属含量蔬菜、土壤样品选自山东省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