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65例肾小球疾病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断。方法:采用临床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结果:(1)临床诊断:65例中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有39例(60.0%),慢性肾炎12例(18.5%),陈匿性肾炎9例(13.8%),急性肾炎及慢性肾衰型各2例(3.1%),急性肾衰型1例(1.5%);原发及继发性肾炎均以女性为多(各为1.2:1,12:1)。(2)病理诊断:65例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80%),其中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35例,膜性肾病(MN)7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及急性肾小球肾炎(AGN)各3例;继发性肾炎均为狼疮性肾炎(LN)有13例(20%)。(3)临床及病理关系: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者病理类型原发性以MsPGN最常见,继发性以LN为主;以慢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病理类型主要为MsPGN,LN;以隐匿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几乎均为MsPGN。结论:粤北地区肾脏病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以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男性稍多,1.06:1);以隐匿性肾炎为主要表现者几乎均为MsPGN;继发性肾炎者几乎均为狼疮性肾炎,女性占绝对优势;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发血尿及非系膜增生性肾炎伴发高血压者明显增高P<0.01。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可大致推测肾脏病理类型。尿NAG、r-GT值不能准确反映肾间质小管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M R I改变。方法:回顾分析91例15~45岁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 R I梗死灶部位和数目。结果:31~45岁者占73.6%,15~30岁者占26.4%;腔隙性脑梗死为青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占38.4%,大动脉粥样硬化次之占22.0%;梗死灶分布最多见于单侧基底节区占47.3%,分布于脑叶的梗死灶次之占24.2%。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饮酒和吸烟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及危险因素;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及早发现病因并予充分治疗对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脑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SLE脑病21例均行CT或MRI检查。结果:本组头颅CT检查15例,仅8例异常;头颅:MRI检查7例.6例异常。脑部损害呈多部位、多病变与多灶弥漫的特点;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者,其头颅影像学表现多正常或损害较轻.其预后也较好(治疗有效率为78.6%);有神经损害或意识障碍者.影像学下脑部损害较明显,其预后亦较差,有效率仅为18.2%。结论:本病脑部损害较弥漫,损害形态各异,脑部损害情况与临床表现类型以及预后密切相关.以神经损害或有意识障碍者其脑部损害较重,预后较差;MRI头颅检查优于CT。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新生儿惊厥的类型、首发日龄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将63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中轻微型27例(42.9%),强直型9例(14.3%),限局性阵挛型6例(9.5%),多灶性阵挛型4例(6.3%),全身性肌阵挛型1例(1.6%),两种发作形式并存者(混合型)16例(25.4%);原发病依次为缺血缺氧性脑病(HIE)27例、颅内出血(ICH)13例、感染9例、低血糖7例、闷热综合征3例、低血钙2例、核黄疸2例;出生后3d内出现惊厥者35例(占55.6%),出生后1周内出现惊厥者共51例(81.0%)。结论:新生儿惊厥大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发作类型多样,以轻微型和混合型多见;病因复杂,以HIE、ICH者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早期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早期行TCD检查并与头颅CT进行比较。结果:梗死灶相对应的各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共84例,异常率为84.0%,其中大面积梗死者的异常率为86.3%,小面积梗死者的异常率为81.6%。各梗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平均流速均明显低于健侧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TCD检测无创伤,可直接对早期脑动脉硬化梗死做出判断,对急性硬化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分析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21例(80.8%).死亡5例(19.2%)。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1例患者脱机成功8例(72.7%)。本组重症哮喘的并发症以急性呼吸衰竭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最多(100%),其次为胃食管返流(15.4%)、心律失常(11.5%)、多脏器功能衰竭(7.7%)和其他(气胸、肺不张、上消化道出血各为3.8%)。结论;重症哮喘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必须及时处理,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混合性中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混合性中风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结果及治疗与预后。结果:本病在老年人与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高。临床以脑出血表现为主,CT表现以少量出血并腔隙性梗死为主,予脱水降颅压、支持疗法,预后良好。结论:本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殊性,是确诊的主要依据,脱水及支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脑梗死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外伤性脑梗死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由较轻的颅脑外伤致一侧或两侧肢体偏瘫。CT示左、右或双侧基底节区梗死。经“复活、扩容、稀释”等治疗,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以复活梗死区的神经细胞功能为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38例为2次出血,3例为3次出血;87.8%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2.9%第1次出血后血压控制不良;出血类型以基底节-基底节最多(65.9%);2a内复发出血最多(75.6%);临床表现重,预后差。结论:高血压控制不良是再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基底节-基底节为复发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积极治疗高血压病对预防复发性脑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102例ACI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D-D和hs-CRP水平。根据梗死灶大小102例ACI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ACI组患者血浆D-D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大梗死灶组D-D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灶,而中梗死灶组D-D和hs-CRP水平高于小梗死灶组。结论监测血浆D-D和hs-CRP能为ACI的临床诊断、病情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其致敏药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儿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其致敏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小儿药疹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中,男性103例(83.7%),5岁以下者74例(60.2%),荨麻疹样型、麻疹样型和多形红斑型药疹最多见(占75.6%)。致敏药物以抗生素最多见(48%)。其次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感冒药(共25.2%)。结论:抗生素是小儿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小儿药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76例CCC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A组(0—3岁)、B组(4—14岁)作比较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A组的黄疸、白陶土大便明显高于B组(P<0.05),腹痛以B组为多(P<0.05),腹部包块、发热则两组无明显差别;两组三联征仅占13.2%。(2)肝硬化率:A组为50%,B组为17.4%,差异有显著性(P<0.05)。(3)误诊率:A组(40.0%)明显高于B组(13.0%)(P<0.05)。结论:掌握婴幼儿CCC的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率及肝损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 CT的广泛应用 ,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例报道日益增多 ,但外伤后脑疝合并脑梗死的报道不多。我院 1996年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脑疝术后早期合并脑梗死11例 ,为交流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8~ 5 6岁 ,平均 34岁 ) ,其中儿童 1例 (8岁 ) ;发病原因 :车祸伤 8例 ,打击伤 1例 ,坠落伤2例 ,其中顶枕部受伤 5例 ,颞部受伤 4例 ,额部受伤 2例。所有病例伤前无心血管病史与糖尿病史。1.2 临床与 CT表现本组术前均已脑疝形成 ,其中单侧瞳孔散大 8例 ,双侧瞳孔散大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莫雷西嗪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对ll2例室性早搏的患者使用莫雷西嗪200mg,每B3次,在24h心电监护下治疗,以3周为时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12例中显效47例(41.9%),有效34例(30.4%),无效3l例(27.7%),总有效率为72.3%;有24例出现短期的副作用,但未影响继续用药。结论:莫雷西嗪治疗空性早搏的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56例的CT表现,着重观察肿瘤的形态与密度、对周围结构的浸犯及远处转移.采用病理与CT对照分析。结果:间叶性肿瘤42例(占75.0%).以实性为主(占55.4%),部分肿瘤对周围组织有侵犯及远处的转移;神经源性肿瘤8例(占14.3%),均为单侧.以实性肿块为主(占75.0%);生殖胚胎来源肿瘤6例(占10.7%).均为单侧.以囊实混合为主(占66.7%)。结论:腹膜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类型可以反映其病理改变.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6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中的52例继发癫痫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为30.77%,其中早期癫痫占34.62%,迟发性癫痫占65.38%。药物治疗控制发作效果较好。迟发性癫痫多需要长期服药。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因其多累及脑叶皮质而较易继发癫痫。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可降低死亡率,减轻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40例CT诊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40例子宫肌瘤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B超、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子宫形态改变、增大及肿块影,肿块密度可以分为等密度(60.3%)、高密度(16.2%)、低密度(14.7%)或混杂密度(8.8%),增强扫描能更好地显示肿瘤内的变性及其边缘。结论:CT是诊断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是B超检查子宫肌瘤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老年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早期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60岁)早期CHF患者(A组)76例的基础病因、诱因、临床特点和并发症,以成年(20—59岁)早期CHF(B组)100例做比较。结果:A组的病因以冠心病为首位(占38.2%),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占23.7%)和退行性瓣膜病(占15.8%);B组则以风湿性心脏病占首位(占28%)。诱因中两组均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但A组有14.5%的患者是排便困难引起,显著多于B组(P<0.025);A组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显著多于B组(P<0.05—0.005);治疗过程中出现洋地黄中毒、血压不降及低血钾、低血纳等副反应A组亦高于B组(P<0.0l一0.005)。结论:老年早期CHF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及护理,尤其是对症状的判断、药物副作用的观察、饮食和大小便的护理及心理健康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与病理。方法:对42例iNS并发ARF患者临床和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iNS并发ARF的发生率为5.87%,临床上以少尿型为主(78.6%).起病均在iNS的急性期。4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病程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少尿,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增高。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以轻微改变为主,其中微小病变型16例.轻度系膜增生型肾炎2l例;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却表现为广泛肾间质水肿及小管上皮细胞灶性坏死。经利尿、强的松等治疗后,36例患者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iINS并发ARF多发生于肾小球轻微改变者;尽早明确iNS并发ARF,并给予适当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学特点和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10例房颤患者病例资料.结果 房颤患者病因组成前4位依次为高血压性心脏病(169例)、冠心病(137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101例)、风湿性心脏病(94例);治疗以药物为主控制心室率451例,起搏器植入6例,射频消融1例,未予特殊抗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