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BP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针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价指标的非线性和复杂性,通过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价模型,实现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价,评价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火灾危险等级评价模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安全管理和预测具有指导作用,可为相关部门的火灾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兴安岭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火灾危险等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形条件、可燃物状况、气象条件及人为影响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人为活动时间、可燃物含水量、采伐迹地清理状况、伐根油脂含量为重要指标。据此建立了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定指数模型,制定了火灾危险等级评定表。参照火灾危险等级评定表,对大兴安岭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现状及潜在火险进行评估,为制定防火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运用可拓层次分析法构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火险评级指标体系。通过不同层次的分析,建立了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价模型,给出了有效的可拓区间数,确定了各个火险评级指标在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险等级评价中的权系数,为构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险等级的动态评估演化模型、促进林地更新、实现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工落叶松林采伐迹地存在大量采伐剩余物,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于秋季、春季防火期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工落叶松林采伐迹地,对采伐剩余物含水率(y)、空气温度(x1)、相对湿度(x2)、地表温度(x3)、风速(x4)进行观测。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风速(x4)与采伐剩余物含水率(y)相关性不明显,将其剔除不参与建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对回归系数标准化,结果表明相对湿度(x2)对采伐剩余物含水率(y)的影响程度最明显。应用随机抽取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误差不大,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预测模型,利用主要火环境因子数据预测采伐剩余物含水率,可为人工落叶松林采伐迹地火灾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具有与其他林地不同的独特性质,因此其地表温度变化也呈现特定的规律。本文应用有限元热分析的方法,利用线性单元建立热传导分析模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地表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可行性。表明基于有限元热分析的人工落叶松林采伐迹地地表温度模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以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更新改造、林木管理以及森林防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等级,经实地调研结合迹地自身特点,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的火灾火险等级评价体系。通过不同层次分析,针对影响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可燃物状况、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及人为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火灾危险等级的影响,做出综合性评价,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等级评定模型,制定其火灾危险等级评定表,为采伐迹地的火灾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泥河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面积约4万公顷,今后近几年内有大面积的落叶松人工林进入成熟采代年龄,采伐迹地的更新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研究和探索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问题,我们于1987年春季进行了专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对塞罕坝地区3.5万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从迹地更新的树种选择方面,系统研究和总结了塞罕坝地区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可供选择树种,探索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迹地更新的树种选择问题。对塞罕坝机械林场人工林迹地更新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树种选择问题,其核心问题是适地适树问题,特别是选树适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大部分地区,华北落叶松一代林的生长表现和经济效益均明显优于其他乔木树种。在华北落叶松一代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进行连作,尽管其表现明显优于其他供试乔木树种,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衰退的问题。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一代林的采伐迹地上进行更新造林,首选树种仍为华北落叶松,但第三代人工林是否还可以将其作为首选,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9.
姜丽 《绿色科技》2014,(4):100-102
指出了通过对直干桉人工林采伐迹地清理和采伐剩余物的分类利用,可以提高采伐剩余物的综合利用率,为日后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创造有利条件。从直干桉种子的采集、贮藏、整地、育苗、移植、水肥管理,出圊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分别简述了各项更新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贮木场木材加工剩余物的燃烧蔓延规律的分析,将贮木场木材加工剩余物分布简化为多孔燃烧床。根据风和坡度对火势蔓延规律的影响情况,建立了火场燃烧形状模型,得出了火场面积、火场周边长以及增长速度公式,建立了其燃烧蔓延模型。通过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该模型为计算机模拟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为贮木场火灾预防和减少火灾损失提供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东港市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年更新面积约150hm2,为探索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最佳树种,对其进行更新树种生长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更新红松林的保存率以及树高、胸径生长量都明显优于其它树种。因此,建议在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尽量更新红松,立地条件好的小班,可适当更新板栗。  相似文献   

12.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火灾危险具有显著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合理评价采伐迹地火险情况,利用物元可拓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关于研究区域气象、地理、人为活动及可燃物等因素的12个评价指标,对研究区域内的15个采样点进行火险评估。结果表明,15个采样点中低度火险样点有11个,占全部采样点的73.3%;无火险的样点2个,占13.3%;中度火险和高度火险样点各1个,各占6.7%。通过与2种经典的采伐迹地火险评价方法比较可知,物元可拓法应用于此方面研究是可行的,运用MATLAB2014a进行模型计算,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思茅松林区采伐剩余物的分类、相应的清理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充分利用其采伐剩余物资源的前提下,对遗留于迹地上的其他采伐剩余物应倡导自然腐烂法清理,减少烧除法清理.针对思茅松林采伐剩余物的利用途径,分析了思茅松林采伐剩余物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观念、加大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入手、以求提高其采伐剩余物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强采伐剩余物的管理等4方面提出了思茅松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森林采伐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是森林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野外迹地取样和实验室分析 ,对森林采伐剩余物迹地清理方式对迹地土壤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迹地清理方式对作业迹地土壤理化特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进而影响森林采伐后的迹地天然更新与苗木生长质量。研究结果还表明 ,火烧和堆积方法对迹地土壤物理特性影响不十分显著 ,但对土壤的化学特性影响十分显著 ,尤其是火烧迹地土壤养分流失程度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长白松采伐迹地不同风速下的火灾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观测火烧后5年内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为遭受火灾后的森林资源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模拟长白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发生火灾,利用热电偶测温系统得到火灾过程中土壤达到的最高温度,每隔半年进行1次灾后土壤的取样测量.采用折线图及柱状图的方法直观地描绘出不同风速条...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是我国木材的主要生产基地 ,采伐迹地的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加之可燃物细小而且极易干燥 ,是森林火灾的主要隐患之一。通过火烧实验分析 ,即可了解冲火与地形的相关性 ,为森林防火及其营林用火提供理论依据 ,也可以通过计划火烧进行迹地清理 ,消灭病虫害 ,提高土壤保墒的作用。1 采伐迹地林火特点东北地区四季变化明显 ,其中春秋两季气候干燥、风速较大 ,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造成林火的快速蔓延。据统计 ,森林火灾中 94 %为地表火 ,而地表火的引发多发生在杂草居多的林地内 ,其中采伐迹地占有相当比重 ,因为突然把上层木伐去 ,林…  相似文献   

17.
在普洱市思茅松林采伐迹地对其采伐剩余物进行了归堆、坑埋和铺地3种自然腐解处理及接种10种木材白腐菌腐解处理的腐解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自然状态下(不人为接种任何菌种),处理3个月后,其采伐剩余物腐解率最高的方法为砍枝铺地,其采伐剩余物干物质的失重率为3.1 %;而接种沙松1#、硅贝云芝、朱红密孔菌3种白腐菌腐解采伐剩余物的效果较好,接种3个月后检测其剩余物的干物质失重率达21.1 %、20.3 %、17.6 %.两试验结果相比较,接种白腐菌可以促进思茅松林采伐迹地采伐剩余物的腐烂分解.  相似文献   

18.
采伐迹地伐根清理机整体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伐剩余物中,伐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伐区的伐根蓄积量很大,用途广(伐根可用于硫酸盐纸浆生产、微生物工业和制造木塑料等),将伐根取出利用经济效益极为可观.伐根清除后的林地易于人工更新造林,可有效利用林地,并可清除繁殖在伐根上损害树木的病虫害和真菌.在我国原始林区和人工林中,伐根清理很少,一般留在采伐迹地任其腐朽.所以,伐根清理是高效利用伐区剩余物和伐区边地更新造林的关键.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清理采伐迹地上的伐根,使采伐剩余物得以充分利用,对森林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工更新造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采伐迹地培育的云杉绿化大苗,具有干形好、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等优点,是天然林禁伐后,林场高效商品林经营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提出了落叶松采伐迹地培育云杉绿化大苗技术,详细介绍了采伐迹地的选择、栽植、抚育管理、起苗等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正面临大面积采伐更新的问题,其采伐迹地更新树种选择严重影响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本文以塞罕坝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更新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更新树种生长表现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华北落叶松生长表现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对比树种(云杉、樟子松、桦树),并且4年内保存率也均高于对比树种,因此,根据一、二代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表现,可以确定塞罕坝地区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树种应优先选择华北落叶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