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守民 《海洋渔业》1988,10(1):16-19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绿鳍马面鲀     
《水产科技情报》1975,(8):29-30
名称和近似种 学名Navodon modestus(Gunther),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称象皮鱼,剥皮鱼,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称猪鱼、皮匠鱼、面包鱼、烧烧鱼。  相似文献   

3.
<正> 从1974年以来对开发东海绿鳍马面纯资源后,渔获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是我国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由于东海绿鳍马面纯越冬、索饵、产卵渔场处在东海暖流水系范围内,暖流水系的强、弱对渔场的位置及渔获量的变动关系密切,本文根据1977~1983年2月暖流水系的强、弱和渔获量之间的关系,明显看出其间的相关性。一、分析方法及资料  相似文献   

4.
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s)1991年春汛总产量突破4万吨,已成为东海新的主要捕捞对象。该鱼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1981年在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业资源调查中发现的新资源。经初步评估,其原始资源量在9.12万吨以  相似文献   

5.
绿鳍马面鲀     
<正> 绿鳍马面鲀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俗称橡皮鱼、剥皮鱼(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或猪鱼、皮匠鱼等(辽宁、河北、山东)。外形较特殊,体颇侧扁,口小,牙门齿状。鳞小,呈绒毛状。第一背鳍有1粗大鳍棘,第二背鳍具34~41鳍条。臀鳍具32~38鳍条。两腹鳍退化成1不能活动的短棘,体呈蓝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和胸鳍均呈绿  相似文献   

6.
采集东海区黄鳍马面 (Thamnaconushypargyreus) 7批样本共 56 0尾 ,南海区 4批样本共 330尾 ,用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判别函数以及等级聚类分析等数值分析方法 ,对其第二背鳍、臀鳍、左右胸鳍等计数性状和头长 /体长、头长 /体高、体高 /体长等量度性状进行检验和分析 ,并结合生态系方法对两海区的种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东海与南海的黄鳍马面为 2个种群 ,称之为东海种群和南海种群 ,并提出了东海种群资源的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7.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外海暖水性的近底层鱼类。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黄海,是近年来渔业捕捞的一个新鱼种,能形成规模较大的渔汛,年产量在整个海洋捕捞总产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仅次于带鱼。因此,进一步摸清绿鳍马面鲀的生活习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对于探索它的资源数量变动规律,合理利用其渔业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捕调查和机轮生产,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绿鳍马面鲀年龄和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产学报》1980,4(2):i005-i008
  相似文献   

9.
绿鳍马面鲀工厂化养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生长情况,在海水温度11.08℃~26.32℃条件下,以1月龄绿鳍马面鲀幼鱼为实验样本,进行为期9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样本初始平均体质量(0.07±0.02)g、平均全长(1.59±0.33)cm增长到(143.20±10.32)g、(20.31±0.67)cm,平均增重量最大值为(44.15±5.74)g/月,平均日增重量(0.48±0.04)g/d;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为:L=0.069 3 x+0.301 7(R~2=0.946 8),平均全长瞬时增长率为0.008;全长与体质量呈指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W=0.014 L3.047 9(R~2=0.996 8),幂指数约等于3.0,为等比生长类型,第一背鳍长、体高都与全长呈线性关系;实验样本的生长状况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水温18.52℃~26.32℃时增重较快。研究表明,绿鳍马面鲀适合温水养殖,且生长速度快,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 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e(Cope)1992年春汛总产量高达5万吨,目前已成为东海新的主要捕捞对象。东海黄鳍马面鲀的开发利用是东海水产研究所于1981年在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业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的新资源。在80年代绿鳍马面鲀资源比较丰富的时期,它仅作为主捕绿鳍马面鲀的兼捕对象,年产量甚低,兼捕多  相似文献   

11.
绿鳍马面鲀洄游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nther)分布于东、黄海和朝鲜、日本近海。我国利用绿鳍马面鲀资源已有10年历史,最高年产量达25万吨,仅次于带鱼,居海洋渔业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2.
研究鱼类的游泳运动对于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试验通过自制游泳装置来研究在不同体质量(10、15、20和25 g)和不同温度(12、16、20、24和28℃)下幼鱼的游泳能力及行为,并探讨在0.12、0.24、0.36和0.48 m/s流速下的幼鱼随时长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4个规格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分别为0.42±0.03、0.47±0.01、0.53±0.03和0.62±0.01m/s,爆发游泳速度(UB)分别为0.53±0.06、0.56±0.02、0.60±0.02和0.72±0.01 m/s。幼鱼UC和UB随体质量增加游泳能力显著提高。5个温度组下25 g幼鱼的UC和UB随温度的升高呈上升后下降趋势,24℃时UC和UB达到最大值且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随着流速的增加尾鳍、背鳍和臀鳍的摆动频率不断加快,摆尾频率的4个流速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背鳍和臀鳍的...  相似文献   

13.
东海黄鳍马面鲀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利用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阐述东海黄鳍马面的生物学特性,计测若干形态性状和差异比较。指明东海与南海的黄鳍马面系两个不同的群系。其次,从饵料生物种类组成、出现频率、摄食强度变化等方面情况反映,黄鳍马面主要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产卵前又往往处于旺盛状态,这些多与跟它相近似鱼类的适应习性一致。在繁殖上,100mm以上(1龄)的个体基本成熟。年龄与生长方面:1龄鱼平均为102.70mm、22.75g,2龄鱼和3龄鱼分别为132.70mm、56.90g和150.00mm、88.20g。另外,结合生产统计资料,分析和探讨了黄鳍马面的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4.
15.
黄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5年黄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在水温18.6~20.2℃、盐度27.3~28.6条件下,亲鱼催产效应时间为39~49h;在水温18~21℃、盐度27.3~28.6条件下,受精卵孵化时间为120~216h;在水温18~21℃、盐度20.0~30.0条件下,室内水泥池前期培育13d,仔鱼成活率69.7%;在水温26.0~29.0℃、盐度15.0~30.0条件下,30万尾稚鱼经池塘50d后期培育,共培育出平均全长3.9cm、平均体重1.1g幼鱼5.0万尾,成活率16.7%.  相似文献   

16.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自1973年开发以来,马面鲀已成为仅次于带鱼的主要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从渔业生产作业范围所反映的情况表明,东、黄海的绿鳍马面鲀在生态习性上有着地理性的差异,这主要指越冬、产卵的时间和地点显示出不一致性。因此,  相似文献   

17.
<正>象山港位于浙江穿山半岛与象山半岛之间,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深入内陆的狭长形半封闭海湾,水深在10~15米。象山港是宁波市主要海水养殖区之一,养殖种类以大黄鱼为主,另有少量鲈鱼、黄姑鱼、黑鲷等。近年来该海区养殖大黄鱼的病害有所增加、养殖风险加大、养殖效益下降,并且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品鱼种类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有必要引入其他养殖前景好的种类。  相似文献   

18.
我国黄鳍马面鲀的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977—2001年黄鳍马面鲀产量及粤、闽、浙、桂四省区捕捞努力量等统计资料,运用剩余产量模型分析,结果如下:(1)Schaefer模型:Y=8.06028f-1.0394E-5f^2,MSY=15.63万吨;(2)Fox模型:Y/f=9.4387e^-2.60B-7f,MSY=13.37万吨。我国目前对黄鳍马面鲀的捕捞产量偏高,其产量应控制在16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9.
绿鳍马面鲀人工授精和仔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鳍马面鲀 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是东、黄海区国营渔业公司和集体渔业近几年捕捞的一个新对象。1973年前尚未正式投产,但自1974年以来,渔获量猛增,目前已成为底拖网渔业的主要生产对象之一。为了解该鱼的生活习惯、洄游分布、产卵场、产卵期等情况,1975年4月,我们在海上调查时作了人工授精试验获得成功并孵出了仔鱼。1978年6月2日,舟山海洋渔业公司渔轮又在30°N,124°E 采到数百尾幼鱼(体长3厘米左右)。根据我们所作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20.
绿鳍马面鲀曾经是我国渤海、黄海、东海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最高年产量达33万t。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种群资源锐减,现已不能形成渔讯,活鱼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本文对黄海野生绿鳍马面鲀的人工驯养和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绿鳍马面鲀苗种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