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摸清朝阳市龙城区的耕地质量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进行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16项养分指标的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朝阳市龙城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稍缺,碱解氮含量较缺,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丰富;中量元素含量不缺;有效硼和有效铁含量缺乏,其他元素含量不缺;旱田土壤肥力高于果园土壤。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控制菜田土壤营养成分,改变目前存在的菜田盲目施用化肥的状况,对山西省中部菜田土壤进行了调查,并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普遍存在碱解氮和速效磷累积,速效钾、速效硼有减少的趋势,老菜田表现较为明显。祁县地区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偏低。菜田土壤碱解氮达到高含量水平的占30%以上,达到中含量水平的占50%以上;土壤速效磷达到高含量水平的占80%以上。山西省中部菜田施肥应控制氮、磷,增施钾肥和补施硼肥,大量施用秸秆类有机肥。  相似文献   

3.
在盘山县采集土壤样品195个,对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硅、有效硫、交换性钙等16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盘山县土壤氮素严重缺乏,磷素含量中等,钾素含量丰富,中量元素除钙素外基本不缺,微量营养元素硼缺乏,其他很丰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彰武县的耕地、果园土壤肥力状态,在全县采集土壤样品161个,对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16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彰武县土壤氮素严重缺乏,磷素含量中等,钾素含量丰富;除钙素外,其他中量元素基本不缺;微量营养元素硼和钼缺乏,其他很丰富。  相似文献   

5.
一、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前景广阔。农作物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源,经有关部门检测鉴定,秸秆还田有以下效能: (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作物有效养分,农作物秸秆中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左右,含氮量0.4%~0.6%,每亩还田秸秆1000kg,可增加有机质150kg,氮素3~7kg,折合标肥20~30kg,还可获得多种营养元素。据测定,干玉米秸秆含有机质75%、氮0.7%、磷0.45%、钾0.85%;每亩还田1300kg鲜玉米秆,可增加有机质330kg、氮  相似文献   

6.
作物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据测定,湿玉米秸秆中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O.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为15%左右,1250公斤玉米桔秆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作物秸秆切碎还田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松,通气性提高,贮水量增加,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叶城县为研究区,选取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四种主要养分,基于GIS运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拟合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内梅罗指数法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得出的主要结果有: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1.68 g/kg、52.19 mg/kg、6.59 mg/kg、131.51 mg/kg,相较于第二次土壤普查,除速效钾含量降幅较大外其他三种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各养分整体变异系数的范围在2207%~68.19%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且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均呈现较强空间变异性,其中有效磷与速效钾块基比为0.08、0.06,由结构性因素主导,有机质与碱解氮块基比为0.71、0.61,由随机性因素主导。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综合质量指数为1.73,比1982年提升0.4,整体呈优化态势。综合发现:总体呈现“缺氮、少有机质、少磷、丰钾”的格局,有机质由中部中山地带向东北呈减少趋势;碱解氮呈现出由西南、东北方向内逐渐增加;有效磷高值区表现为斑块状分散嵌入;速效钾在方向上没有较强规律性。根据叶城县的土壤母质特征注意少量多次施肥,在整体加大有机肥、磷肥、氮肥的同时根据养分含量空间分异调整区域性施肥结构,伯西克热乡等可适当增加钾肥投入,对依力克其乡等可加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与维护。  相似文献   

8.
对开原市水稻主产区1357个水田土样进行数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市水田土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缺乏,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下,有效锌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稍丰,有效铁、锰、铜、硫含量丰富,显微酸性。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及土壤质地特点,提出总的施肥原则是在提高有机肥用量的基础上,稳氮、减磷、增钾和适量施锌。  相似文献   

9.
对开原市水稻主产区1357个水田土样进行数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市水田土壤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缺乏,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下,有效锌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稍丰,有效铁、锰、铜、硫含量丰富,显微酸性.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及土壤质地特点,提出总的施肥原则是在提高有机肥用量的基础上,稳氮、减磷、增钾和适量施锌.  相似文献   

10.
康平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康平县大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呈下降趋势:水解氮含量中等或略丰,全氮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大幅度上升;速效钾从略丰变为较缺;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水平较低。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的高低,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所属的农场中的6个管理区,31个作业站为研究区域,探讨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较为丰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达到了45.046g/kg,超过了国家一级标准;碱解氮占全氮比例达到8.20%、有效磷占全磷比例达到4.30%、速效钾占全钾比例为0.9%,且平均含量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能够有效地为栽培作物提供所需养分。土壤中各类养分的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存在区域性含量突然变化的可能性较小,且各类养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含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根据分析结果可以为黑龙江省的土壤养分管理以及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辽宁省主要土样类型建立43个耕地质量监测点,采集86个土壤样品,对耕层厚度、容重、有机质、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7项监测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耕层厚度和容重变化不大,土壤pH值和全氮含量基本稳定,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化肥使用率有所降低,有机肥投入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评估轮作制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在辽宁省建立18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分析耕层厚度、容重、有机质、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7项指标。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与未实施轮作制度前相比,轮作区域耕层厚度和容重没有变化,土壤pH值基本持平,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农田生态平衡,在辽中县不同类型耕地抽取170个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指标的测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辽中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稍缺,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很丰富;中微量元素含量均很高,能够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耕地总体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凤城市耕地土壤的肥力现状,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等养分含量,并对全市土壤肥力水平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碱解氮含量呈平稳上升趋势;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上升幅度较大;速效钾含量略有上升;pH值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农田生态平衡,在辽中县不同类型耕地抽取170个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养分指标的测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辽中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稍缺,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很丰富;中微量元素含量均很高,能够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耕地总体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武冈市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5年(2008--2012年)监测,武冈市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趋势: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上升,有效磷上升较明显,氮、磷投入盈余,钾亏缺,提出了今后控氮、稳磷、增钾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大洼县采集土壤样品238个,对14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大洼县耕地、果园土壤总体肥力一般,其中有机质含量稍缺,碱解氮含量很丰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中等;有效硅含量很丰富,交换性钙、镁较低;微量营养元素有效硼含量稍缺,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很丰富。菜田和果园的土壤肥力较高,旱田次之,水田土壤肥力最差。  相似文献   

19.
沼液沼渣对改善农村土壤质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评估了沼液沼渣对农村土壤质量改善效果,可为农村沼液沼渣综合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沼气户和非沼气户土壤中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含量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沼气户土壤中的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平均含量均高于非沼气户,且"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沼气户土壤中四种营养成分含量高于"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可见,沼液沼渣对于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法库县无公害项目区土壤养分状况评价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了解法库县项目区的土壤肥力状况,对全县3 866.7 hm2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土壤进行采样,并分析其营养状况.统计结果显示:项目区土壤有效氮、速效磷含量大部分偏高,有机质含量大多处于中等偏高水平,速效钾含量中等偏高;土壤养分变化较大,含量分布不平衡,尤其是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