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水渔业》1977,(6):10-19,F003
前言 自1958年我国先后用鲤鱼垂体和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催产四大家鱼以来,对淡水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发现催产剂量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常见一些催产的亲鱼不产及难产。这除了与亲鱼的培育、生态条件有关外,可能生理上由于亲鱼多年连续注射HCG或垂体后,产生体液性抗体——抗激素。  相似文献   

2.
自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在我国首创成功以来生产上习惯用鲤鱼脑垂体和人类绒毛膜促进性腺激素(HCG)来催产家鱼。随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鱼苗生产大幅度增长。逐渐出现垂体和HCG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1975年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和有关单位在人工合成了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之后,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充足的鲤鱼茁种,采用了鲤鱼人工催产的方法。虽然可以采用注射鲤鱼垂体激素诱使鲤鱼排卵,但鲤鱼垂体很难采集,成本也很高,因此企图寻找一种替代物或一种可以诱使鲤鱼排卵的有效药物。Jalabert(1976)证实雌激素(雌酮、雌二醇)稍微提高了群鱼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有效剂量,睾九激素提高促性腺激素的有效剂量的2倍,低剂量固醇激素在卵母细胞水平上加强了群鱼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效果。Epler发现1μg/ml剂量的固醇激素和100μg/ml剂量的垂体激素对鲤鱼的诱熟效应。按此剂量固醇激素和垂体激素一起使用比固醇激素或垂体激素分别单…  相似文献   

4.
催产激素是家鱼人工催产繁殖必需的物质 ,选用合适的催产激素、掌握合适的用量 ,是家鱼人工催产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将生产上常用的激素作简要介绍。1鱼类脑下垂体简称垂体(PG) ,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促进鱼的精子、卵子的发育以及排精、排卵和控制性腺分泌激素。在生产上 ,广泛使用鲤鱼和鲫鱼的垂体作为催产剂 ,催产剂效果显著。一般用量为每公斤亲鱼体重用干垂体3~5mg(指雌亲鱼的用量 ,雄亲鱼用量减半 ,以下均同) ,即相当于体重500g鲤鱼的垂体3~5个。草、鲢、鳙鱼的垂体也能用 ,但用量要比鲤、鲫鱼垂体加大1/4左右。…  相似文献   

5.
我国家鱼人工繁殖始于一九五八年,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四年,用来作为催产剂的药物有两种:一是鲤鱼(包括家鱼)垂体(以下简称PG);一是从孕妇尿中提取的绒毛膜促性脲激素(以下简称HCG)。在垂体促性腺激素中致使排卵的有效成分是促黄体生成激素(LH),亦有认为还存在促卵泡成熟激素(FSH),而HCG的生理功能与LH很为接近。一九七四年,上海生化所等单位成功地人工合成了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  相似文献   

6.
自从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成功以来,人们对鱼类生殖、生理机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人繁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之中,新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尤其是催产激素借助于生化制药技术的进步,已今非昔比,高效的LRH—A和HCG等已取代鱼脑垂体和HCG粗制品而大量应用干鱼苗生产中。但是,实践中高纯度激素的催产效果却不如鱼脑垂体稳定有效,在亲鱼成熟度较差,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差别就更大,为什么呢?我们认为鱼类的繁殖需要调动和激发多方面的生理机能才能完成,仅仅使用促性腺激素是欠完善的,为此,我们综合了除促性腺激素以外的其它…  相似文献   

7.
鱼类脑垂体是水产养殖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有效催产剂,许多鲤科鱼类如鲤、鲫、鲢、鳙、草、青鱼等都可摘取脑垂体,摘取垂体时最好选择接近性成熟的鱼体,雌雄均可。 1.收集脑垂体的时间成熟鱼的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含量随性周期而有变化,一般收集垂体的时间,最好在冬季或临近生殖季节前进行,此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含量较高,干制品颗粒饱满。选择的鱼体应新鲜,或刚死但保持相当鲜度。  相似文献   

8.
近七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全国使用各类鱼用催产剂(如绒膜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鱼垂体等)对经济鱼类进行催产,据初步调查,各地在催产亲鱼时,因操作不当和机械损伤引起的炎症、产后体弱、未产雌亲鱼卵子膨胀、雄亲鱼流精过多、激素用量不当等原因,使亲鱼产后死亡率不断增高,一般为10-30%,有的竟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
鱼类脑垂体是水产养殖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效的催产剂,许多常见的鲤科鱼类如鲤、鲫、鲢、鳙、草鱼等都可摘取脑垂体。1摘取脑垂体的时间摘取垂体时最好选择在鱼体接近性成熟时,雌雄都可以。性成熟鱼体的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含量随性周期而有变化,一般在临近生殖季节或冬季进行摘取最好,此时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含量较高,所制的干制品颗粒也饱满。摘取脑垂体的鱼体一定要新鲜。2垂体的摘取方法脑垂体位于间脑下面的碟骨鞍里。摘取时,先用刀劈去鱼头盖骨,将脑腔中的脂肪拔除,使鱼脑整个暴露。然后将连在脑后的脊髓挑起,轻轻将脑翻开,…  相似文献   

10.
以往,我省人工繁殖草、鲢、鳙鱼,普遍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鲤、鲫鱼垂体(PG)作为催产剂。随着淡水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HCG和PG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人工繁殖鱼苗的需要,尤其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孕妇尿,其来源更感困难,因而迫切要求研制新的鱼用催产剂。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革命科研人员合成了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简称:LRH)和它的类似物,并对鲢、  相似文献   

11.
自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以来,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随之而来的是鱼苗需要量逐年增加,同时出现了催产用的鱼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供不应求及注射HCG后的副作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研制成一种高效鱼用催产剂LRH—A,并在草鱼、鲂鱼等催产上获得成功,但对鲢、鳙鱼的催产效果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自1958年我国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以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直作为我国人工催产鱼类的主要药物。但该药物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成本高,操作比较麻烦;不易准确掌握注射剂量,而且只对少数几种养殖鱼类有较好的催产效果,此外,这些外源的促性腺激素都是蛋白质大分子,注射到鱼体内容易引起抗药性和副作用,严重的还会使鱼死亡。宁波市激素制品厂和广东中山大学鱼类研究室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和实际应用,联合研制成功了新型的高效鱼类催产合剂,该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组成混合催产剂对曲靖金线鲃催产获得成功,单独使用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鲤鱼脑垂体(PG)+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混合催产剂均失败。  相似文献   

14.
《淡水渔业》1974,(6):24-2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长江水产研究所协作,应用人工合成的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于今年五月份在长江所试验场对团头鲂、草鱼、自鲢、花鲢催产成功,均已孵化得苗,其催产、受精、孵化效果与注射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相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用鲤鱼垂体激素催产发育成熟的雌鲤鱼,催产效应时间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观察了240尾催产后顺产的鲤鱼,经数理统计分析,水温(x,度)和效应时间(y^,小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曲线回归方程式y^=-x/3.15-0.2426x表示。  相似文献   

16.
在池塘中利用网箱人工繁殖、培育鲶鱼苗种。采用HCG或DOM LRH-A催产。试验证明HCG催产优于DOM LRH-A。投喂活饵培育鱼苗的成活率高于投喂死饵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白甲的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006年对白甲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共获苗106.5万尾,正常受精率高于82%,孵化率高于78%。混合使用DOM、LRH-A2、HCG三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产学报》1980,4(3):229-240
本文研究了海水梭鱼、淡水池养梭鱼、少盐水池养梭鱼的性腺发育和脑下垂体的组织学变化;介绍了淡水和少盐水池养梭鱼的人工催产结果;提出了人工繁殖的措施。环境盐度可以影响垂体前叶(RPD)和垂体间叶(PPD)的相对大小。前叶的增大伴随着间叶的减小。淡水和少盐水池养梭鱼的前叶比海水梭鱼的前叶大61.3%,催乳素分泌细胞活动增强,相反,前者的间叶较后者的间叶小45.8%,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活动减弱。淡水和少盐水池养梭鱼的卵母细胞滞留在Ⅳ期初向Ⅳ期中过渡阶段,仅少部份卵母细胞可发育到Ⅳ期中。这些雌梭鱼极大多数不能催产成功,仅两尾雌梭鱼催产成功,分别获得了34尾和17尾仔鱼,成活了17-18小时,淡水和少盐水池养的雄梭鱼可以成熟。  相似文献   

19.
对人工驯化的黑尾近红鲌进行人工药物催情、产卵和孵化。结果表明:用激素PG+HCG+LRH-A2、HCG+LRH-A2+DOM、PG+LRH-A2+DOM、HCG+LRH-A2组合催情,催产率100%,受精率72.4%~97.9%,孵化率63.80%~80.4%。  相似文献   

20.
对鲶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亲鱼强化培育和人工催产试验,发现鲶鱼对催产激素选择性不强;筛选了3组配型LRH-A250μg/kg、DOm20mg/kg+LRH-A210μg/kg+HCG1000IU/kg、HCG3000IU/kg;产卵过程中雄鱼具有挤压雌鱼胸腹部,压迫雌鱼产卵的特性。前期采用蛋黄水、轮虫、枝角类作为开口饵料培育鱼苗,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