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密植品种是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密植品种与稀植品种对比试验,用科学数据对玉米密植品种优劣势进行对比,得出密植品种产量比稀植品种产量高、品质好等优势和需要种子量较大、秋收时人工收获费工费时等劣势。最后总结出在吉林省双辽市,玉米密植品种应大力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种种植方式(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定额(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株行距配置下,玉米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下密植的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50cm等行条播增幅最大;玉米不同株行距配置的产量效应在中、低密度时不显现,在较高密度(7.50万~9.0万株/hm2、具体某一品种的高限密度及其以上)条件下才予以显现;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较之67cm等行条播均表现出高密度下由于玉米个体营养的改善而导致群体产量增加的增产效应;六角形穴播较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玉米开花盛期LAI稍大,但较67cm等行条播高密度下增、减产差异不一致;同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追肥灌水不方便;株行距×密度×品种的最佳组合为选用V2(89-1w×5022)、V4(郑单958)这两类杂交种,实施50cm行距条播,密度9.0万株/hm2;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下50cm等行距条播较67cm等行距条播分别增产21.4%、31.2%,增产显著,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耕作栽培。试验表明选用直立叶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采用50cm等行距条播、增大密度至7.5万~9.0万株/hm2、进行水分和土壤营养足额供给下的规范化栽培构成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技术体系,在 相似文献
3.
玉米密植品种郑单958推广面积的逐年扩大,使人们认识到密植品种的增产效果,先玉335在中国的引进,更把我国种植玉米密植品种推上前所未有的广度。近年来,全国玉米生产逐渐被密植品种代替,高杆大穗品种退出历史舞台。我市自2007年开始引进种植密植品种,至今已有四年,但密植品种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技术不当,影响玉米密植品种增产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5.
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增加密度等种植措施,进而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文章从该栽培技术的玉米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相关种植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密植型玉米品种在辽宁省成功推广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等耐密植品种在辽宁地区成功推广的典型案例,对辽宁省玉米品种及推广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土壤肥力、田间管理水平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耐密植品种将成为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栽培技术不能与之配套是当前一些优秀品种未能大面积推广的严重障碍;粮食市场的引导和拉动对优质耐密植品种的推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质虽的种子是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的有利保障;技术知识的普及、观念的转变和得力的推广措施为这些品种的成功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12.
13.
辽宁省耐密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9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高密组玉米区域试验的1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百粒重>穗长>穗位高>出籽率>株高>空秆率>倒伏率>秃尖长>倒折率.百粒重、穗长、穗位高、出籽率、株高等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与产量的关系较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百粒重和穗长是辽宁省中晚熟高密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辽宁省选育中晚熟耐密玉米品种时,应在保证适当的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育株高、穗位合理,出籽率高,空秆率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夏玉米主栽品种京单28和京玉11的合理密植技术。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等行距(60 cm)种植方式相比,采用大小行距(40、80㎝)种植方式在高种植密度(7.5万株/hm2)条件下可以显著地增加玉米的产量。在相同种植方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株高及穗位高均呈增高的趋势,但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