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密植品种是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密植品种与稀植品种对比试验,用科学数据对玉米密植品种优劣势进行对比,得出密植品种产量比稀植品种产量高、品质好等优势和需要种子量较大、秋收时人工收获费工费时等劣势。最后总结出在吉林省双辽市,玉米密植品种应大力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种种植方式(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定额(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株行距配置下,玉米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下密植的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50cm等行条播增幅最大;玉米不同株行距配置的产量效应在中、低密度时不显现,在较高密度(7.50万~9.0万株/hm2、具体某一品种的高限密度及其以上)条件下才予以显现;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较之67cm等行条播均表现出高密度下由于玉米个体营养的改善而导致群体产量增加的增产效应;六角形穴播较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玉米开花盛期LAI稍大,但较67cm等行条播高密度下增、减产差异不一致;同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追肥灌水不方便;株行距×密度×品种的最佳组合为选用V2(89-1w×5022)、V4(郑单958)这两类杂交种,实施50cm行距条播,密度9.0万株/hm2;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下50cm等行距条播较67cm等行距条播分别增产21.4%、31.2%,增产显著,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耕作栽培。试验表明选用直立叶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采用50cm等行距条播、增大密度至7.5万~9.0万株/hm2、进行水分和土壤营养足额供给下的规范化栽培构成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技术体系,在  相似文献   

3.
宋萍 《现代种业》2011,(3):24-25
玉米密植品种郑单958推广面积的逐年扩大,使人们认识到密植品种的增产效果,先玉335在中国的引进,更把我国种植玉米密植品种推上前所未有的广度。近年来,全国玉米生产逐渐被密植品种代替,高杆大穗品种退出历史舞台。我市自2007年开始引进种植密植品种,至今已有四年,但密植品种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技术不当,影响玉米密植品种增产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玉米密植品种是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开展密植品种比较试验,对玉米密植品种优劣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好玉338产量最高,为13 944.9 kg/hm~2;清玉4号居第2位,为13 127.40 kg/hm~2;富友99居第3位,为12 834.45 kg/hm~2。各品种经济系数分析表明,富友99排名第1位,为0.55;乾润568和清玉4号并列第2位,为0.49;好玉338排名第4位,为0.48。密植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优势和需要种子量较大、秋收时人工收获费工费时等劣势。综上所述,在吉林省双辽市可以推广玉米密植品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增加密度等种植措施,进而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文章从该栽培技术的玉米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相关种植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筛选出适合咸阳南部栽培的耐密植品种,设置了两个密度,以5个品种为材料,进行了不同品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咸阳南部自然条件较优越地区,可提高种植密度至5000株/亩左右,建议品种为先玉335、陕单618、陕单609。  相似文献   

7.
玉米密植品种增产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玉米密植品种试验与实践,找出影响洛南县玉米密植品种高产的原因及提高玉米密植品种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分析及密植增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辽宁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其总产量也位居粮食作物之首。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很大,每个品种都要有一个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玉米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9.
玉米密植品种与稀植品种的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密植品种和稀植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植品种产量均高于稀植品种,产值较稀植品种提高1 800元/hm2。  相似文献   

10.
密植型玉米品种在辽宁省成功推广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和先玉335等耐密植品种在辽宁地区成功推广的典型案例,对辽宁省玉米品种及推广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土壤肥力、田间管理水平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耐密植品种将成为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栽培技术不能与之配套是当前一些优秀品种未能大面积推广的严重障碍;粮食市场的引导和拉动对优质耐密植品种的推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质虽的种子是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的有利保障;技术知识的普及、观念的转变和得力的推广措施为这些品种的成功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0个密植型玉米新品种在旱地和旱期浇水2种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先玉335、大丰30、登海662这3个玉米品种抗旱性较好,可以作为旱地玉米生产中的推广品种;先玉335、大丰30、郑单958这3个品种是水分满足条件下玉米生产中较好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示范,对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通透密植栽培通过选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在常规种植生产基础上,对垄距进行调整,形成宽窄行栽培。试验最高产量达到11 623.5 kg/hm2。而且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种植密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一项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对于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增加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耐密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9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高密组玉米区域试验的15个玉米杂交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百粒重>穗长>穗位高>出籽率>株高>空秆率>倒伏率>秃尖长>倒折率.百粒重、穗长、穗位高、出籽率、株高等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与产量的关系较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百粒重和穗长是辽宁省中晚熟高密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辽宁省选育中晚熟耐密玉米品种时,应在保证适当的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育株高、穗位合理,出籽率高,空秆率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3个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3个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在中等肥水条件下5个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高产栽培时应选用种植密度为5.5万 ̄6万株/hm 2,吉单79、吉单137和吉单264获得最高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5.51万株/hm 2、5.43万株/hm 2和5.71万株/hm 2。初步探讨种植密度对子粒品质的影响,提出在生产上可采用适宜密度的下限,以求高产稳产;采用最佳密度,以求达到最高单产。  相似文献   

15.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改善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玉米密度的一项有效措施。采用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出紧凑型品种江单1号;130 cm大垄双行株距20 cm,密度76 900株.hm-2;在施用有机肥22 50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化肥750 kg.hm-2(磷酸二铵360、硫酸钾150、尿素200、硫酸锌40 kg.hm-2,除尿素作追肥外,其余肥料均作种肥)为最佳组合,比其它处理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夏玉米免耕直播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适时播种、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夏玉米免耕直播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夏玉米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夏玉米主栽品种京单28和京玉11的合理密植技术。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等行距(60 cm)种植方式相比,采用大小行距(40、80㎝)种植方式在高种植密度(7.5万株/hm2)条件下可以显著地增加玉米的产量。在相同种植方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株高及穗位高均呈增高的趋势,但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裂区设计,对大丰30、登海618、利民33、瑞普959、先玉335、郑单958等6个玉米品种,在6.0万,6.5万,7.0万,7.5万株/hm~2 4个种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玉米品种单株叶面积和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株高、穗位、秃尖长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在6.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大丰30、先玉335、瑞普959,在7.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种植郑单958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