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寒杏树矮化砧木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李杏远缘杂交的育种方法,选育出砧穗亲和性好的抗寒杏树矮化砧木或矮化中间砧1号、2号,改变黑龙江省传统杏树大冠稀植的栽培方式,建立矮化密植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三叶期前水稻幼苗抗寒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三叶期前的不同阶段水稻幼苗在遭受低温伤害时,其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提出了不同阶段耐寒性不同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寒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本文从生理的角度综述了植物抗寒性研究概况,包括生物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系统等与抗寒性的关系,以及抗寒锻炼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从俄罗斯、甘肃、宁夏、内蒙古、吉林及辽宁朝阳、北票引种到辽宁喀左县的山杏优树家系的抗寒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山杏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引种山杏优树家系的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7个抗寒生理指标间存在强弱程度不一的相关性,因此采用主成分—隶属度函数法对抗寒生理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各家系的综合隶属度E值在0.249~0.878之间,据此将76个家系划分为抗寒性强、较强、一般、较差和差5类。  相似文献   

5.
厚壁毛竹与毛竹的抗寒生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厚壁毛竹和毛竹的叶、笋、芽3种器官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厚壁毛竹叶、笋、芽3种器官的脯氨酸(PRO)含量分别为48.73,23.39,48.76 mg/g均高于毛竹,...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棕榈科植物在低温下的胁迫生理研究、防寒生理研究和低温对光合生理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并简要概述了棕榈科植物抗寒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又进一步阐明了棕榈科植物的抗寒性研究意义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认为棕榈科植物相关研究会是今后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发展中国热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播种深度对小麦抗寒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淮地区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播种深度下冬小麦的抗寒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4 cm和6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弱的品种细胞质膜透性和MAD含量低于抗寒性强的品种;在6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强的品种SOD活性、Pro含量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4 cm播种深度下,抗寒性强的品种POD活性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即在4 cm和6 cm播种深度下,小麦的抗寒性最强。从4个小麦品种SOD活性的变化看,京冬841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其它3个品种。  相似文献   

8.
温州蜜柑枳高砧的抗寒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枳高砧和枳低砧温州蜜柑宫川品种为试材,分析比较了越冬期间叶片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枝梢与叶片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结果表明枳高砧植株淀粉及可溶性糖的含量,脂肪酸的IUFA值,亚麻酸/值均与植株抗寒性加强相关;而枝,叶组织在-15℃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渗出率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牧草蔗新品系的抗寒与抗旱性生理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温与干旱胁迫下,探讨了牧草蔗新品系和耐寒和耐旱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牧草蔗94-42在低温胁迫下,其相对质膜透性的变化最小,活体抗寒鉴定的存活率最高,有较强的耐寒性;在干时胁迫下,牧草蔗94-42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变幅显著小于对照象草及闽糖86-05,其叶绿素含量的降幅也低于对照种,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0.
《农学学报》2015,(12):94-98
研究北方高寒地区对紫花苜蓿越冬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紫花苜蓿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越冬前后苜蓿根系为试验材料,于2013年10月15日、10月30日、11月15日、2014年3月30日、4月15日、4月30日挖根采样,-80℃冰箱保存,并于2014年春进行越冬率调查。通过测定6种紫花苜蓿在高寒地区越冬前后可溶性糖、全氮、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公农1号’和‘草原3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在越冬最冷月(11月)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龙牧806’和‘Wega7F’,均具有较高的抗寒能力,而‘敖汉’和‘WL319 HQ’的各项指标略低,抗寒能力较弱。供试的6种紫花苜蓿在佳木斯地区整个越冬期间其抵抗严寒能力大小为:‘公农1号’>‘草原3号’>‘龙牧806’>‘Wega7F’>‘敖汉’>‘WL319 HQ’。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滞育蛹的抗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观察棉虫滞育蛹在低温0℃和5℃下的死亡率,比较其不同发育时期的抗寒力差异,结果表明,滞育蛹在眼点移动抗寒力较强,在眼点开始移动后抗寒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afp基因导入花粉管对杏果实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afp基因导人杏花粉管对果实发育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果实进入第一速长期多数较对照推迟,最长7d,最短3d,提前3~11d进入第二速长期。所有处理组合坐果率均较对照明显下降。果实含糖量除组合1与对照相等外,其余均较对照高,以组合7最高,较对照高3.80%.各因素对坐果率和果实含糖量影响大小依次为:切除花柱〉授粉后间隔时间〉DNA浓度,影响坐果率以不切除花柱、DNA浓度500μg/ml和授粉后间隔1d处理为最佳组合;影响果实含糖量以完全切除花柱、DNA浓度2.50μg/ml和授粉后间隔2d处理为最佳组合;影响果实发育以不切除花柱、DNA浓度250μg/mL和授粉后间隔1d处理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3.
用筛选出的诱抗剂1000倍液浸水稻种子48h,在培养土旱育秧、普通土旱育秧和普通土水育秧3种育秧方式下,都能显著提高水稻种子成苗率和秧苗的干重,比用植物抗寒剂100倍液浸种效果好。在湖南省19个县(市)38个试验点,用诱抗剂1000倍液浸种,发芽率、成苗率、干重、株高和白根数比对照分别增加4.4%,10.5%,2.2%,1.8%和1.6%,死苗率和病苗率比对照分别降低2.4%和5.6%。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调查和观测结果表明:山杏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株间自然传粉是结实的主要途径,自然落果发生在果实速长期。山杏果实及其各部分的生长动态均呈“S型曲线。各部分出现生长高峰的时期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果实、果核和胚珠的迅速增大,以及青皮和核壳的迅速增长;第二阶段是胚的迅速增长;第三阶段是胚中干物质量的迅速增长。硬核期从果实基本停长后的5月下旬开始,至6月中旬结束,此期胚球已达到成熟时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粳稻品种(系)对三化螟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7 年对47 份粳稻新品种(系),包括江苏省大面积推广的粳稻品种以及外省征集的部分品种(系)进行网室抗三化螟测定和田间抗虫性调查,从中评选出1 个中抗品种,4 个耐螟性较好的品种(系)。并对抗螟性机理进行了探讨,提供育种和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孢悬液花期接种的方法,在田间研究了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与小麦植物形态学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和酶活力。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的抗赤性与品种的株高、穗长、穗形、小穗着生密度无关,与芒长有不明显的相关性,小麦抗性强弱与穗轴病变长度关系密切,病变长度越小抗力越强。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过氧化物酶的酶谱有所不同,接种后抗病品种苏麦3号在原8条酶带的基础上新增加1条酶带,但感病品种垦大1号没有增加,仍保持6条酶带。接种后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有所增强,但抗性品种苏麦3号酶比活力增长速率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垦大1号和东农120。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麦黄花叶病抗源筛选及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于1984-1991年采用病圃自然感染法,结合早播等诱发措施,对我国29个省(市、区)31个单位提供的7865份国内现存大麦品种系统地进行了抗大麦黄花叶病(BaYMV,下同)的鉴定及抗源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田间不发病的高抗品种137个,占鉴定品种数的1.74%;全部为多棱品种;集中分布在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即27°05′- 39°23′N,99°39′- 122°07′E的范围内。在这一区域内,东部沿海诸省出现抗源的比例较高,西部较低。这一趋势似与当地的栽培历史、播种期、轮作方式及BaYMV侵染期的温度、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三个杏树品种凯特、美特和金太阳的氮离子注入变异植株为试材,采用人工低温冷冻处理,通过对不同温度处理后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膜保护性酶SOD、POD和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等指标的具体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它们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机理,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变异植株和相应的栽培品种(对照)的抗寒性差异。结果表明:①凯特、美特和金太阳变异植株的LT50分别低于相应对照2.6℃、1.8℃和0.9℃;②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变异植株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高于对照(P<0.05);③随着温度的降低,MDA含量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变异植株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变异植株低温处理可能启动了相关抗寒基因的表达,有效地减弱了变异植株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加了细胞膜稳定性,进而引起了抗寒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三个杏树品种凯特、美特和金太阳的氮离子注入变异植株为试材,采用人工低温冷冻处理,通过对不同温度处理后枝条的半致死温度LT50,膜保护性酶SOD、POD和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等指标的具体变化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了它们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机理,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变异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对照)的抗寒性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可能启动了相关抗寒基因的表达,有效地减弱了变异植株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加了膜稳定性,进而引起了抗寒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豆灰斑病抗性鉴定与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提出以病斑大小和病斑数量的两个指标作为灰斑病抗性鉴定的分级标准。以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和50份材料用不种单一生理小种分别接种鉴定,其结果表明:灰斑病生理小种既有遗传差异的一面,也有互相影响的一面。抗病品种抗多个生理小种,对某一、二个生理小种即使感病,程度也轻;总之,感病品种往往感染多个小种,对某些小种表现的抗性也是低的。F_1—F_4代杂种后代的遗传分离调查表明,在田间多生理小种存在的情况下,以病情等级作分离情况调查,抗病性呈现数量性状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