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三种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的15年生鹅掌揪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的造林密度对鹅掌揪的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对蓄积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造林密度为2.5m×2.5m的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量最大,经济效益也最高;而造林密度为1.5m×1.5m的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量最小,经济效益也最低。在目前的造林生产中,以2.5m×2.5m的造林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广东省郁南县西江林场设置了4种株行距(1.7 m×4 m,2.0 m×4 m,2.5 m×4 m,3.0 m×4 m)试验,分析不同造林密度(1470、1250、1000、833株 ·hm-2)对0.8~7.8 a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除0.8 a生的林分保存率外,其它年龄的林分保存率均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470株 ·hm-2与其它3种密度间的林分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较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逐步递减,1470、1250株 ·hm-2与其它两种密度间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在2.8~7.8 a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7.8 a生时,以1250株 ·hm-2为造林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95.0 m3·hm-2,分别比造林密度为1470、1000、833株 ·hm-2的林分高16.28%、5.86%和14.37%.以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为目标,初步推荐1000~1250株 ·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3.
对8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薪炭林的造林密度以1.0m×1.5m或1.5m×1.5m为宜,轮伐期为4年;经营用材林的造林密度则以2m×2m或2m×3m为佳,轮伐期为7~8年。与大叶相思比,经营用材林马占相思的经济效益比大叶相思高近2倍。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林地沙层水分状况的测定 ,以及对樟子松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表明 :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提出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适宜密度为 5 6株·6 6 7m-2 ,即造林株行距为 3m× 4m。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雷林1号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年在海南省东部滨海丘陵台地区采用1.0m×1.0m、1.0m×1.5m、1.0m×2.0m和1.5m×1.5m等4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经9年观测,结果表明:前两种密度经营适于短轮伐期薪材林,首采年龄为4~5年;若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宜采用1.5m×1.5m或1.0m×2.0m的密度,植后8年左右采收。雷林1号桉(Eucalyptus leizhou No.1)是雷州林业局在生产中选育成功的天然杂交种,已在华南平原台地和低山丘陵地区大面积发展,造林面积已达20余万hm~2。作为用材林经营已有成套经营技术,然而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薪材林、木片或浆粕林等)经营,则缺乏经验和技术。为此,1984年在海南省滨海台地区开展了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经9年观测研究,结果分薪材林和用材林两部分论述。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效应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1.4 m×1.4 m、1.1 m×1.2 m、1 m×1 m、0.5 m×1.0 m等4种株行距进行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造林试验,通过7 a的定位观测表明,1.1 m×1.2 m的造林株行距是定向培育马尾松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较适合密度。  相似文献   

7.
闽西山地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表明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在1 665株.hm-2的造林密度下,采用2 m×3 m或1.7 m×3.5 m的株行距配置的林分生长最好,可获得较大出材量和经济效益,同时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建的“中国东部暖温带杨树丰产林”经验,认为江州滩地杨树造林关键技术是造林时间以11月至翌年2月为宜;缩小植穴口径,深栽80cm后培土至地上50cm,造林选用1、2年生苗,密度可选3m×3m,3m×4m,4m×10m或者4m×4m,造林前需清除芦苇。  相似文献   

9.
在临夏县大夏河水系支流的源头地带,用柳树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品种和不同密度营造水源涵养林试验.结果表明:植苗造林的成活和生长都明显好于压条造林;苏柳系的J172柳平均生长量最高,生长第3年平均树高达到3.67 m,明显高于对照,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采用3.0 m×3.0 m和2.0 m×2.0 m密度栽植的比较理想,采用1.5 m×2.0 m密度栽植的生长到3年后应适当进行间伐.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4年生大叶相思萌芽更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密度4年生大叶相思更新试验,经3年萌芽生长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密度3年生的萌芽林与原林分(未更新的林分,下同)径、高生长相接近,而材积和生物量(鲜重,下同)生长,萌芽林则比原林分分别增长3.11 m~3/ha和6.31 t/ha。且萌芽林林分材积和生物量生长均比原林分同期生长量(3年)显著提高,1.0m×1.5m 密度的林分材积和生物量分别提高44.7%和133.8%,1.0m×2.0m 的分别提高40.8%和63.9%,1.5m×1.5m 的分别提高43.0%和80.6%。作为薪炭林经营的大叶相思造林密度以1.0m×1.5m为宜,并且4年生时采伐更新其萌芽率和萌芽条数最高,分别达到93.9%和平均每桩萌条11.6条。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苏岭村对5种不同造林密度的中华猕猴桃林枝条生长量与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中华猕猴桃2年生枝条基部直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显著,对枝条长度的影响较小;造林密度越小,枝条平均基部直径越粗,单株产量也越高;5种造林密度的猕猴桃林单位面积枝条产量大小为C(2 m×1.66 m)D(2 m×1.45 m)B(2 m×2 m)E(2 m×1.25m)A(2 m×2.4 m)。造林与抚育管理成本与造林密度成正比,造林密度越大,成本越高;总收入、纯利润与造林密度呈抛物线关系;当造林密度为2 m×1.66 m时,其2年生生枝条总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初植密度对巨桉木材纤维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初植密度(2.0m×4.0m、3.0m×3.0m、3.0m×4.0m)20年生巨桉胸径处外缘材纤维形态特征(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长宽比和壁腔比)进行测定和分析,旨在为定向培育巨桉人工林提供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随初植密度的增大,纤维长度、宽度、壁厚、腔径先增大后减小,以3.0m×3.0m的最大;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先减小后增大,3.0m×4.0m的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最大。本研究认为3.0m×3.0m的纤维形态特征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试验设种植株行距0.7 m×0.7 m、0.7m×1.0m、0.7 m×2.0m、1.0m×2.0m、1.5 m×2.0m、2.0×2.0 m、2.5m×2.0m的7个不同处理方法.结果 表明:株行距1.5 m×2.0 m、2.0 m×2.0 m、2.5 m×2.0 m3个处理的平均树高分别为2.24、2.33、2.3...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对3种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内太阳辐射与叶面积垂直分布的观测与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马尾松叶面积随垂直向下深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②在相同时刻,3种密度的马尾松冠层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透光率Tr(0-1.5m)〉Tr(1.5-3.0m)〉Tr(3.0-4.5m);③在3种密度中,相同高度不同时刻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透光...  相似文献   

15.
在凤城宝山林场45年生日本落叶松冠下,研究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以冠下4m×5m和带状5m×5m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量影响最大。适宜的造林密度有利于幼树的生长,防止由于过密而产生的偏冠现象,3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较对照1.5m×1.5m提高21.8%~58.4.8%。  相似文献   

16.
在伊春地区进行宽叶蓝靛果人工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宽叶蓝靛果扦插苗对该地区自然因子适应性较好,造林当年苗木生长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第二年生长高峰提前至6月中下旬。造林密度对宽叶蓝靛果苗木生长有一定影响,适合的造林密度能促进苗木生长,以1 m×1.5 m的密度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不同群体结构苹果园光照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立乔砧红富士苹果园合理的群体结构,探讨群体结构对光照分布的影响,对临城县赵庄乡南沟村不同栽植密度、树形为改良纺锤形的盛果期乔砧红富士苹果园的群体结构以及树体不同部位的光照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株行距2m×3m、3m×4m、3m×5m的郁闭度分别为0.88、0.70和0.58;行间近地面相对光照强度分别为0.94、0.46和0.13;行间地面向上0.5m处相对光照强度随株行距加大而加大,其值分别为0.12、0.40、0.95;行间地面向上1.0m、1.5m、2.0m不同株行距的相对光照强度除株行距2m×3m的果园的行间地面向上1.0m处为0.17外,其他都在0.76以上。每666.7m2总枝量、树高、叶面积系数以株行距2m×3m的为最大,分别为345 210根、3.23m和3.4;株行距3m×5m的为最小,分别为139 920根、2.81m、2.6;株行距2m×3m、3m×4m、3m×5m行内地面向上1.5m、2.0m处的相对光照强度均在0.49以上。  相似文献   

18.
香椿材用林丰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开展了香椿材用林不同品种、密度与施肥量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第二年以九江种源地径增长最快,年均达2.016 cm;而树高增长以中密度2 m×2 m最大,年均增长0.606 m;复合肥株施0.75 kg对香椿后期地径、树高与冠幅增长效果最佳。提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采用九江种源、初植密度2 m×1.5 m与株施0.75 kg复合肥有利于幼林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EM 50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对4种不同整地规格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整地成本、土壤平均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量为指标,综合分析不同整地规格的效果。结果表明,4种整地规格中,2 m×1 m×0.5 m(G2)规格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最低,整地成本最高。由于太行山北段土壤干旱瘠薄,造林困难,整地时优先选取0.8 m×0.6 m×0.4 m(G0.8),0.6 m×0.5 m×0.4 m(G0.6)这两种规格。  相似文献   

20.
浙南地区秋茄红树林营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开始在温州市苍南县鳌江口滩涂地进行了秋茄(Kandelia candel)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2℃的极端低温考验,秋茄在苍南能安全越冬;胚轴成熟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能自然落种成树,完成世代更替;本地种源适应性强,长势好;造林地应尽量选取中潮位滩涂,高潮位和低潮位均不宜营造秋茄林;造林时应适当密植,以0.5 m×1.0 m为宜;秋茄幼树可进行带土移植;人工割除互花米草后,加施675 mL/hm~2的盖草灵除草剂能有效除治其在秋茄林地内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