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橡胶龟蜡蚧和它的天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场数百亩茶园发生蛇眼蚧,茶树被害成灾.茶叶生产遭受一定的损失。究其因,一是茶树多年肥培管理工作跟不上,加上采摘不合理,导致树势逐年衰老,抗逆力减弱;二是茶园滥施农药,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茶叶生产上原是次要的害虫,突发上升为重要害虫,这是我场蛇眼蚧发生严重为害的主要因子。为掌握蛇眼蚧的发生为害规律,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去年对该虫作了初步观察,并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6.
日本龟蜡蚧产卵量和卵期的测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寄生在茶树、栀子花上的日本龟蜡蚧雌蚧体重、长短径积、厚度与产卵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重(x)与产卵量(y)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且在测报中最简便实用。其方程式分别为。其卵期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分别为C_茶树=15.5℃±1.0℃、K_茶树=199.2(DD),C_栀子=15.0℃±0.8℃、K_栀子=216.44(DD)。  相似文献   

7.
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又叫白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在我国的华南、西南、江南和江北茶区均有分布。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梨、苹果、桃、桑、黄杨、女贞、松等多种林木和果树。 一、发生规律调查与药效试验 1.发生世代与产卵量调查 选择角蜡蚧发生严重的两块茶园,每隔10天调查一次,每次调查20个枝条上的虫态与数量;产  相似文献   

8.
蜡蚧是一类形态、习性较为特殊的昆虫。本文就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eriferus Green)、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 Maskell)等三种蜡蚧介壳、成虫形态的识别、习性要点及无公害防治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对龟蜡蚧越冬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安顶茶区位于浙江省富阳市与杭州市萧山区交界处,分布于富阳市里山镇、渔山乡、灵桥镇3个乡镇,北临富春江。常年云雾缭绕,相对湿度高,日夜温差大,海拔在200-780m,属典型的山区茶园,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在2008年6-7月间,安顶茶区发现小面积的介壳虫发生,当时虫体较小,没有发现明显的为害状,茶树生长仍旺盛。由于是新见的害虫,  相似文献   

11.
茶垫囊绵蚧Pulvinaria psidi Mask属同翅目蚧科(Coccidae)。一九七七年在湖南洞口县茶铺茶场发现某些采摘茶园点片发生。有关该虫在茶树上发生为害的情况,尚未见资料报道。一九七七、七八两年我们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作了初步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叙述如下: 一、为害情况茶垫囊绵蚧主要以若虫密布在茶树中下部  相似文献   

12.
蛇眼蚧是我县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因虫体小、固定取食、不活动,往往被人忽视,造成了发生面积逐年增加,损失日渐严重,引起茶树成片死亡。因此,我所于1979年起,对蛇眼蚧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着重进行了研究。经过两年来的观察和试验,已经初步掌握了此虫的生活史和防治方法。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 Green)又名角蜡虫,俗称“白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该虫主要为害茶树,也为害柑桔、(?)子等果木,现已成为四川省涪陵市茶园的主要害虫,据初步统计,全市3.4万余亩茶园都不同程度地遭到该虫为害,每年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由于常规农药防效较差,只有采取人工刮除或疏枝修剪等方法控制,既浪费人力,又难以根除。为此,作者于1988~1990年与涪陵市李渡烧碱厂合作,经过近两年反复试  相似文献   

14.
黄金蚜小蜂[Ahpytis chrysomphali(Mercet)]是茶树褐圆蚊(Chrysomphalusficus Ashmead)的主要天敌之一。据1983年室内外饲养观察结果,该蜂对褐圆蚧的自然寄生率平均达12.7%。虽然寄生褐圆蚧的天敌同时有7~8种,但黄金蚜小蜂的寄生率比其它几种较高。现将观察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短时高温胁迫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观察了橡副珠蜡蚧及其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在不同温度(33、36、39、42、45℃)和短时处理(3、6、9 h)下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橡副珠蜡蜡卵的孵化率均逐渐降低,卵经33~42℃的高温胁迫3、6、9 h后其孵化率均高于87.0%,45℃胁迫9 h后仅为14.7%;3龄若虫在36~42℃范围,随温度升高存活率降低,而45℃胁迫6 h和9 h后不能存活;初期成虫在45℃条件下,胁迫6 h后存活率仅为25.0%,胁迫9 h存活率为0。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的羽化率随胁迫温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33~42℃条件下,处理3 h后羽化率均在87.5%以上,处理6 h后,羽化率分别均在81.8%以上,处理9 h后,羽化率均在77.8%以上,当温度升至45℃时,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蛹不能羽化;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成虫寿命也随胁迫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缩短,42℃胁迫3 h仅为1.00 d,胁迫9 h后约为0.50 d,45℃胁迫3、6、9 h后初羽化雌蜂均很快死亡。橡副珠蜡蚧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对高温均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17.
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又称角蜡虫、白蜡蚧,属同翅目蚧总科蜡蚧科,是茶树上一种主要蚧虫。国内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四川、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台湾、广东、贵州、云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区。除为害茶树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致死作用的影响因子,在不同接蜂时间、接蜂比例、补充营养及寄主龄期等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能力。结果表明:寄主在2龄-初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增加而上升,在初期成虫-黑色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则随寄主龄期上升而下降,繁殖致死率以初期成虫最高(67.8%),黑色期成虫最低(2.2%);非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下降,2龄最高(60.0%),黑色期成虫最低(0)。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率受接蜂时间影响明显,随着接蜂时间延长,该蜂对橡副珠主蜡蚧的繁殖致死率下降,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上升。成虫期补充6类糖类物质后,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总致死率为:蔗糖(96.5%)>葡萄糖(95.0%)>果糖(91.3%)>蜂蜜(82.1%)>松三糖(80.0%)>海藻糖(70.8%)。接蜂比例为蜂∶蚧=1∶5~1∶15范围内,随蜂虫比下降,繁殖致死率上升,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均下降。综合分析,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随接蜂的蜂虫比例、时间增加而增强,随寄主龄期增加而减弱,成虫期补充蔗糖等营养物质有利于增强该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9.
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是橡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综述该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的现状,针对目前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橡副珠蜡蚧可持续防治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研究6种常用杀虫剂[三氯氟氰菊酯、乐果、高净蚧、敌介灵、毒死蜱及自行混剂(乐果+毒死蜱)]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及其寄生性天敌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的毒性。结果表明:乐果、毒死蜱、混剂对橡副珠蜡蚧成虫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其余药剂对橡副珠蜡蚧成虫的毒性较小;所有供试药剂对橡副珠蜡蚧3龄若虫和跳小蜂成虫毒性大,对副珠蜡蚧跳小蜂幼虫期和蛹期存活影响小,但药剂处理蛹期和幼虫期的跳小蜂都能缩短其羽化后成虫寿命。综合考虑:在橡副珠蜡蚧大发生而跳小蜂较多的胶园可优先选用乐果和毒死蜱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