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及涵养水源的角度,对巢湖低丘3种森林类型和1个新造未成林地的土壤肥力和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毛竹林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马尾松林能提高土壤有效P含量;各森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贮水量大小依次是:阔叶林(16.91 t·hm-2)>毛竹林(7.653 t·hm-2)>马尾松林(2.83 t·hm-2)>新造未成林地(2.721 t·hm-2);土壤持水量大小依次是:毛竹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新造未成林地;阔叶林和毛竹林较马尾松针叶林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是退耕还林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土壤肥力等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为参评因素,对12套土壤养分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确定土壤肥力等级,历史符合率在80%以上,为土壤肥力等级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森林凋落物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凋落物是指林内乔木和灌本的枯叶、枯枝、落皮及繁殖器官,野生动物殖骸及代谢产物,以及林下枯死的草本植物和枯死植物的根系。这些有机物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物质和养分元素释出,进入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据调查,有凋落物的土壤中有机物、N、P、K的含量均高于无凋落物土壤的含量,而且其含量随凋落物量增加而逐渐升高,使林地土壤疏松,吸水能力增强,土壤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省新乡市1991-2006年间106个土壤养分监测网点的有机质、全氮、P2O5和K2O 4项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市土壤养分4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聚类分析,全市所辖9县市区划分为4大土壤养分类型区。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了保持土壤肥力、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茶叶主产乡镇典型茶园土壤的化验分析结果表明,新昌茶园土壤pH值适宜茶树生长,钙镁含量适当,大部分地区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土壤全氮偏高,而磷钾和硫锰含量偏低,需要引导农户平衡施肥,推广有机肥,控氮肥增施磷钾肥,部分地区适量施用微肥  相似文献   

6.
对土壤肥力进行长期定位监测,了解土壤肥力动态,不仅能预测大面积土壤肥力变化,而且能为制定合理施肥和改土培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一、监测方法 1.选点原则:一是能代表所在农区主要土壤类 型的土种:二是该土种面积在该乡(镇)占较大比例。自1983年10月以来先后建立了6个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表1)。 2.监测处理:各监测点均为稻、麦轮作制,统一设两个处理:(1)常规施肥区,即根据当地农民施肥习惯,任其掌握施肥种类和数量;(2)无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林区不同森林类型下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对长白山林区4种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连栽落叶松林地有25cm厚的枯枝落叶层,且有15cm厚的部分完全分解,A层的有机质和多酚氧化酶含量最高,B层各项肥力指标均较低;②云冷杉林的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和分解状况优于落叶松纯林,且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高;③天然云冷杉林的微生物总量大于次生云冷杉林;④多酚氧化酶与有机质和全N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0和0.9737.  相似文献   

8.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对凉水自然保护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次生林和人工红松林的土壤肥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原始林经采伐后天然更新为次生林或营造为红松人工林,其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原始林的整体肥力水平最高,次生林居中,人工林最低;3种林型下,土壤酶活性差异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森林土壤肥力直接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及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本研究采用野外定位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该研究反映洞庭湖区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养分及肥力状况,对促进该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土壤肥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德州市土壤肥力变化规律,为黄淮海平原地区中低产土壤科学施肥提供依据.20年进行3次大规模土壤肥力分布状况调查,按照高中低和不同土壤类型分类布点,共采取土样63 546个,监测化验8万多项次.结果表明,全市土壤养分结构发生了变化,有机质有所增加但含量偏低,氮素不足,含磷量虽然增加幅度较大,但施用磷肥仍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速效钾含量由1982年以来的逐渐减少变为1998年以后的逐渐增加.部分土壤微量元素缺乏呈上升趋势.土壤肥力分布不均,范围较广,虽然经过耕作、施肥和灌溉,土壤肥力有所提高,但高产土壤分布面积较少,中低产土壤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改良利用和培肥的潜力还很大.根据各种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及肥料特性,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增施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本着稳氮、稳磷、补施钾及微肥和农作物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达到土壤供肥与农作物需肥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1.
对侵蚀地种植黑荆后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参与碳、氮、磷循环的主要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土壤有机质、全糖、全氮、全磷量均有明显增加,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并改善了土壤的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土壤肥力评判因子。引用Fuzzy集合理论进行综合评判。通过建立隶属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原则,确定部分立地类型土壤肥力等级。为造林选地,森林经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工阔叶林取代格氏栲天然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于1990年在福建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对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进行试验研究,采用标准地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多层次的格氏栲天然林林地自肥能力较强,具有良好自动调节及抗逆性能。格氏栲和楠木纯人工林,林分结构单一,凋落物层和表土层变薄,土壤结构性能变差(其中楠木林更为明显),土壤营养元素贮量锐减,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栽埴23年后的格氏栲人工林的土壤肥力仍远低于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江苏等5个省的20个水稻土土样的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等22项测定结果,进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铁、有效锰、脲酶、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通气孔隙及非毛管大孔隙等7项肥力因素在评价水稻土肥力水平时贡献较大。利用这7项肥力因素指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水稻土肥力水平进行分级,接近生产实际,值得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水田自然免耕土壤肥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耕作法——水田自然免耕技术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其肥力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自然免耕创造了垄沟相间的微地形,耕作层增厚,土体表面扩大,形成了良好的土体层次,有利于土壤中的水、热、气、肥的运动。因此,与传统耕作法相比,自然免耕的水稳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增加,土壤积温增高,温差变大,水分和养分的有效性提高,Eh和腐殖质含量增高,微生物和酶活性增强。所以,水田自然免耕,能使土壤稳、匀、足、适地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热、气、肥(养分)。  相似文献   

16.
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应用模糊评判的数学方法对推荐施肥中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多项参数进行了模糊评判研究,并在微机上建立了“SFFE”(Soil Fertility Fuzzy Evaluation System)系统。结果表明:本系统克服了现存的几种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由定性评价土壤肥力走向了定量化。而且可以比较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土壤的实际肥力水平,为推荐施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如为土壤肥力的监测和施肥效益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数量化手段,也为检验推荐施肥的效益和土壤培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肥力,结球初期大白菜中,上部莲座叶内矿质元素含量与大白菜产量和净菜率呈正相关性,特别是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含量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为别为r=0.8512,r=0.9535,叶内的氮,磷,钾,钙,铜,铁,锰也与大白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分析认为,叶内各矿质元素的含量可作为评估和预测大白菜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
用压力膜法测定了Igetagel P等吸水剂加入土壤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吸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吸水剂后土壤持水能力大大提高,有效水含量和单位水吸力梯度下释水的量也大为增加。此外,还研究了这类土壤的其它物理特性。结论部分简要讨论了吸水剂在造林中的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