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棉所88(原代号中29218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品系293为母本、以奥3503为父本培育的杂交组合。该组合2010—2011年参加甘肃省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甘肃省早熟棉生产试验,2013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中棉所88,审定编号为甘审棉2013003。  相似文献   

2.
陇春28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用系统选育法,自1999年通过有性杂交、南繁北育、异地穿梭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以自育品  相似文献   

3.
陇鉴9343(原系谱号93-4-14-2-1-1)是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以贵农22为母本、普通小麦兰天1号为父本经常规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2002~2004年该品种参加甘肃省天水市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5013)。  相似文献   

4.
文国宏 《中国马铃薯》2007,21(3):191-191
<正>1品种来源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1993年以武薯85-6-14为母本,以陇薯4号为父本组配杂交,在其杂交组合中经系统定向选择,至2003年选育完成了淀粉与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原代号L9408-10)。2004年8月31日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2005年5月23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淀粉与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原代号L9408-10)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育成,该品种具有抗病、高产、高淀粉、低还原糖、适应范围广等优点。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甘肃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临麦31号由甘肃省临夏州农科所以甘肃省农科院品资室引进的抗锈材料MY5930为母本,自育丰产抗倒品系9034—1—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新品种陇育5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应用双亲优势互补的杂交育种原理,以西峰20号为母本、庆农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品系代号9446—6—2—1—1—3。2002年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2003—2005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2006—2008年小面积推广示范,2009年、2010年2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麦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2012)。  相似文献   

8.
庄浪13号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2002年以兰天15为母本,豫麦5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7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原代号02-116。于2017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80018。  相似文献   

9.
新垦棉1号是由新疆农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黄羊试验场联合选育的早熟、高产、优质陆地棉常规种,2018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简要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0.
抗条锈丰产旱地小麦新品种-兰天1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天18号是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以持久抗条锈性品种Flinor为母本,以洛夫林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2005年参加甘肃省天水市高山组区域试验,2005~2006年进行生产示范,2007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7009).  相似文献   

11.
陇紫麦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针对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生产对品种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要求较高的特点,于2001年以漯珍1号为母本、陇鉴127为父本配制组合,用陇鉴127为父本连续回交两代后,通过系谱法和异地抗病性鉴定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麦2014012)。1特征特性该品种强冬性,中熟,生育期275 d,比亲本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主力为省内科研院所,联合育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科研工作者对小麦品种选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亲本配置组合主要来自主栽品种和人工创制的种质资源,并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近19年甘肃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窄;育成品种主要采用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且育种方式趋于单一,表明今后要加强创新育种方式;审定的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其中80.2%集中在陇东泾河上游川塬山地冬小麦区和陇南渭河上游河谷山地冬小麦区,而审定的春小麦97.9%则集中在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区和陇中干旱川山春小麦区;小麦抗病性方面,审定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增加0.15 d,而冬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减少0.46 d;株高年平均降低1.10 cm,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7.25 kg·hm-2,其中2012年产量最高,为8 136.2 kg·hm-2;千粒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穗粒数变化不大,年均增加0.08粒,千粒重年均增加2.71 g,有效穗数年平均增加1.29个。综上,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结合不同育种方式,更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临麦33号是甘肃省临夏州农科所以F2(92元-11)为母本,贵农20号为父本杂交,用系谱法培育而成的优质、弱筋、高产、抗病、落黄好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200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品种登记号为甘审麦2007001。  相似文献   

14.
抗病丰产旱地小麦新品种-兰天19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天19号是甘肃省冬小麦研究所以抗条锈基因Yr12载体品种Mega为母本,以兰天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4~2006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高山组区域试验,2005~2006年进行生产示范,2007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7010).  相似文献   

15.
任喜宏 《麦类作物学报》2019,(5):F0003-F0003
静麦4号是甘肃省静宁县种子管理站以抗条锈病、品质优异的自育品系(D5003-1×RAH122)F1为母本,D282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应用分子标记技术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旱地冬小麦新品种。于2015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5010。  相似文献   

16.
金源早247是甘肃省金源种业开发有限公司2004年用自选系金103作母本、SF-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单交种,2010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玉2010年30号。  相似文献   

17.
陇棕棉2号(原代号BC05)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彩色棉新品种。该品种纤维色泽棕色,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性状稳定,抗病性突出。2010年3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棉2010003号),是适宜于西北内陆棉区种植的棕色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甘垦4号(NK-1)是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啤酒原料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从杂交材料中采用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春小麦新品系。2000至2002年参加品种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2003至2004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进入小面积的试验示范,均表现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抗逆性强,丰产稳产性能好。200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定名甘垦4号,是我省农垦系统育成的一个优良春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临麦36号是甘肃省临夏州农科院农作物育种研究所于2004年通过国内外高产、优质、抗锈优异材料的引进应用,拓展遗传多样性,利用三交和聚合杂交,经北育南繁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2-0292[9414×(M75×88鉴12)]/00J26。该品种于2010-2012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4年3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4003。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新品种定薯2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品种来源1997年甘肃农业大学戴朝曦教授在渭源县城关镇利用甘3Y4为母本,Range(r阮吉尔)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筛选培育的方法完成选育程序,原代号GY1(9712-5)。1998年进行实生苗培育筛选,1999~2000年进入选种圃观察。2001年整个育种材料移交到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2009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定薯2号,审定编号为甘审薯2009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