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多数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对鸭为非致病菌,只有少数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可在鸭体免疫功能下降或饲养环境恶劣时引起鸭发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菌株或条件致病性菌株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中鸭。雏鸭常引起败血症,因此也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现将一起小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脐炎/卵黄囊感染、蜂窝质炎等。该病是目前对养鸭业危害较大的传染病。2010年4月,笔者诊治了一起以5~6周龄雏鸭以气囊粘附乳白色干酪样渗出物为特征的急性死亡病例,经细菌培养分离、生化试验鉴定为  相似文献   

3.
张君 《畜禽业》2012,(12):82-8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危害雏鸭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后,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自2007年以来,镇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仔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眼、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腿软,扭头、抽搐等为特征的疫病。剖检最典型的病理变化是浆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尤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和纤维素性气囊炎最明显。初  相似文献   

4.
蒋立  胡茂 《畜禽业》2008,(4):78-79
<正>骡鸭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及肥肝性能好等优良特点,但初春与初冬时节,其雏鸭成活率较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致死。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成片流行,很难扑灭并持续存在;同时,交叉  相似文献   

5.
徐尤田 《畜禽业》2009,(12):66-67
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敏药物,对1118只15日龄患有鸭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麻鸭进行综合预防和治疗。结果如下:用药3d后,雏鸭精神、食欲明显好转,死亡数减少,7d后疫情得到控制,期间死亡病鸭185只,治愈率83.5%,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孙瑞銮 《畜禽业》2008,(2):83-8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条件致病菌,经常与其它疫病混合感染,导致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5年11月,我区某肉鸭场鸭群发生以打喷嚏,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鼻窦明显肿大,排黄绿或  相似文献   

7.
印蓉  陈丹丹  季鹏 《畜禽业》2023,(1):97-99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内的雏鸭,应激对该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根据感染鸭发病症状缓急程度将其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2种,临床以全身败血症表现为主,该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都较高,严重的可致养殖场倒闭。因此,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科学防治措施加以阐述,以帮助养殖户了解该病的发生与防控,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1,(6)
<正>鉴别诊断主要留意雏鸭病毒性肝炎和大肠杆菌病。多数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在临死前表现的神经症状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有相似之处。但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日龄比本病小,没有显然的腹泻症状,临死前和死后大多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时,看不到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  相似文献   

9.
雏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巴氏杆菌或鸭败血症,是由鸭疫巴氏杆菌侵害雏鸭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它禽类少见。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4,(6)
<正>大肠杆菌病又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菌株或条件致病性菌株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是鸭的一种重要常发病。人们通常采取一系列综合防御措施,来降低大肠杆菌病的发展和流行,但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多种疫病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罗妃娟 《畜禽业》2006,(9):50-51
鸭是我国水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几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饲养环境和卫生相对比较差,发生疾病比较多。2005年3月中旬,贺州市铺门镇罗某的鸭场发生一起拉黄白色稀粪、出现神经症状等为主的雏鸭疾病,发病后1周内死亡雏鸭285羽,死亡率达21.9%。笔者应邀就诊,对鸭场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通过对病鸭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后,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后经有关科研单位检查确诊为大肠杆菌和里默氏菌混合感染),并及时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7d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期间死亡165只,治愈率为83.74%,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鸭副伤寒病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耐过,以地方流行为主,应激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感染鸭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影响生产性能;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鸭场的管理,控制病原的水平传播,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做好雏鸭的开口工作;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使用时需严格遵守用药规定,不可随意延长用药时间,防止出现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6)
<正>鸭大肠杆菌病又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致病血清型菌株或条件致病性菌株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是鸭的常发病。现将一起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1发病情况浦城县石陂镇养鸭专业户黄某于2014年2月14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小麻  相似文献   

14.
陈文新 《畜禽业》2012,(4):70-71
<正>鸭疫里氏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雏鸭的一种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疫里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  相似文献   

15.
不少鸭场和农户散养的鸭群,常在2~3周龄发病,死亡率较高.我们从养殖户送检的病鸭和死鸭的肝脏、心血、脑等部位分离出了两种可疑细菌.经病理剖检、接种专用培养基、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经动物试验证实了分离菌的致病性,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贵生  李冰 《畜禽业》2003,(2):48-48
2001年6月,我县托古乡某养鸭场饲养的1500只5日龄雏鸭部分发病,2天后逐渐增我,发病后3~5d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大肠杆菌病。1发病情况该村民于6月5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雏鸭1500只,放在自家房子内育雏。于6月10日开始发现有30多只雏鸭精神不振,不饱食,拉稀粪,到6月16日。共发病523只,发病率为34.2%,死亡301只,死亡率为20%。2临床症状病雏鸭精神沉郁,不吃食,缩颈离群,衰弱无力,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喙触地,流涎,流泪,喘气,喉头发出…  相似文献   

17.
李相广 《畜禽业》2010,(6):95-95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本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4,(2)
<正>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禽业的发展,禽大肠杆菌病在各地发生日趋严重,感染率、死亡率明显上升,现已成为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病型的疾病总称。本病的特征是病型众多,其中以雏鸭或小鸭的败血症和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蛋子瘟)危害最为严重。此外,临床上盲目用药,造成耐药  相似文献   

19.
王辉  蒋晓  吕亚辉 《畜禽业》2009,(6):90-90
<正>近几年来,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在某些养鹅区广泛流行,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现将一例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的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至少有21个血清型,且彼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