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发展新型肥料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国内新型肥料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对传统肥料(常规肥料)的再加工,使之具有某些新的特性和功能;另一个是利用我国的原材料,生产出一些新的肥料品种。前者种类较多,大致可归纳为四类,即缓控释肥料、功能性(多功能)肥料、全水溶性肥料和微生物肥料(菌剂),也有把生物有机肥列为一类的。这些新型肥料也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程。例如目前公认的新型肥料之一的缓控释肥在世界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研发包膜碳铵。又如全水溶性肥料作为叶面肥施用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年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资》2011,(4):37
<正>新型肥料的研发应关注保水、防病华南农业大学新肥料资源研究室主任廖宗文新型肥料至今没有一个权威、具体的定义,我觉得新型肥料至少应体现三个特征:具备新的功能,拥有新的原材料,运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符合这三点基  相似文献   

3.
<正>肥料增效剂含有丰富且高价值活性菌,具有固氮、解磷、释钾功能。肥料增效剂是肥料行业的新生事物,跟高塔造粒、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一样,也是为了顺应国家提高肥料利用率、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应运而生的。目前市面上标注"肥料增效剂"或有"增效"功能的产品生产企业有几十家,但采用的技术标准却大相径庭,让基层肥料经销商和农民无所适从。因此,正规的肥料增效剂生产企业呼吁国家尽快出台肥料增  相似文献   

4.
<正>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肥料。由于其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所以成为农业生产用肥中重点发展的新型功能性肥料品种之一。中国环境学会固废处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临沂大学生物化工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吕庆淮认为,功能性肥料是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变原有品种或剂型而创造的具有肥料性能,同时具有某一种或几种不同特性的新型肥  相似文献   

5.
<正>几乎所有新型肥料都是在传统肥料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所谓新,仅是有别于传统肥料。它是一个动态概念,是新形势下,肥料家族中不断出现的新成员、新类型、新品种,是对传统肥料的提升。传统肥料产业日渐式微产能过剩。中国化肥工业发展迅速,2000-2013年年均生产增长率6.4%,目前化肥产能近9000万吨,产量约在  相似文献   

6.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原料物资之一。当今肥料市场上,除了常规的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化肥外,出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新型肥料。如何看待新型肥料,正确认识新型肥料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不仅关系到维护肥料市场的正常秩序问题,而且关系到如何维护农民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是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产品,同时或部分符合以下条件: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调节或改善作物生长机制;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新型肥料按性质和功能可分为6类。  相似文献   

8.
贾然然 《中国农资》2014,(44):13-14
<正>11月7日,由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主办的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新型肥料分会一届二次会议暨第二届新型肥料高峰论坛在浙江宁波召开。新型肥料高峰论坛上,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国际锌协会中国项目主管樊明宪、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留生、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文胜等与会专家对新型肥料标准化发展方向、植物生长调节剂最新研究进展、肥料增值技术以及功能性肥料未来发展等课题进行热烈探讨。与会专家认为,为保证新型肥料市场的有序发展,业内人士应该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发挥好企业之间的纽带关系;二是企业要加强与政府合作、信息交流,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世界竞争力,共促新型肥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中央号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从注重数量转为数量质量并重,以可持续的方式确保农产品数量、质量双安全。为保护生态红线,不仅要加速创新农化产品,更要做好农化服务。化肥企业在维护粮食安全、保护耕地质量方面责任重大,但目前我国化肥施用过量和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加速我国肥料结构调整,促进土壤生态用肥,努力发展新型功能性肥料。功能肥料应体现肥料与土壤的和谐功能性肥料是当前我国肥料行业,尤其是新型肥料发展的关键和重点。传统肥料关注的是提供作物的养分,新型肥  相似文献   

10.
刘雯 《福建农业》2011,(8):11-11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各种优质、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涌现。海藻肥料作为新型肥料的新秀,一经出现很快成为市场的新宠。 海藻肥料以其营养全面、功效独特、天然无公害的特性和极高的性价比得以快速发展,被誉为继有机肥、化肥、生物肥之后的第4代肥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科技》2014,(10):38-40
<正>当前,虽然新型肥料总产能仍仅占我国肥料总产能的5%左右,销售额占我国肥料总销售额的7%左右,但在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新型肥料以其高效、稳定、环保等性能特点,异军突起,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形成肥料行业的新增长点。据统计,2012年我国新型肥料总产能达到1600万~1700万吨,总产值约为649亿  相似文献   

12.
棉花生产上新型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述新型肥料在棉花上的应用状况。【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概述新型肥料种类,分析新型肥料改变棉花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结果】 缓/控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商品有机肥五大类新型肥料在棉花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棉花产量,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但肥料生产和加工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应用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施用新型肥料能够提高棉花皮棉和籽棉产量,改善棉花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一、缓释控释肥料的特性 近年来,缓释、控释肥料作为新型肥料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它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设备生产的、具有使养分缓慢释放和调控释放功能的一类肥料.施用缓释、控释肥料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从1997年实行登记以来,微生物肥料在近前十年的发展初期阶段里,每年平均登记产品仅几十个。直到2010年以后,年均登记量达200多个,微生物肥料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截至目前,产品总登记量大约是2300个左右,仍在有效期内的近2100个,但这其中还有一些产品处于"睡眠状态",没有投入生产当中。2012年,新型肥料总产值近649亿元,新型肥料销售额仅占全国肥料销售额的7%左右。2012年,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种新型肥料与常规施肥田间试验,采用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新型肥料对玉米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3种新型肥料与常规施肥比较,公顷产量以米高控释肥处理最高,公顷产量达11710.5kg;3种新型肥料与常规施肥比较,产量均有所增加,较常规施肥分别增产7.6%、5.2%和10.7%。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传统化肥应用增长幅度逐渐减少,而具有各种功能的新型肥料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发展前景广阔。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中国新型肥料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主要依靠进口到供需自给有余,发展非常迅速,产业规模逐渐壮大。我国新型肥料产业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新型肥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近10年的发展,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在新型肥料产业中,缓释肥、水溶肥和部分生物肥料增长最为迅速。同时,新型肥料企业快速增加。截至2013年底,中国各类新型肥料企业共计约6500家,其中中小企业占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肥料未来研究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效率和利用率,而不是继续大幅度提高施肥水平。研究和开发新型肥料是推动我国肥料产业实现‘质量替代数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是7月27-29日在济南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中国新型肥料产业已初具规模,各类新型肥料生产企业总计2000多家,占到全国肥料生产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产品呈现出高效化、增值化、功能化、生态环保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生产生活的源泉,因此更需要新型肥料和林业辅助。根据特性和功能,新型肥料大致可分为:缓控释肥料、功能性(多功能)肥料、全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菌剂)和生物有机肥。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这五类新型肥料的特性和林业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包膜控释肥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和开发包膜控释肥料是肥料领域的新热点,其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包膜控释氮磷肥料的养分释放运移机理、预测评价方法和作物吸收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新型肥料是为了解决肥料生产、施用等过程出现的新问题而在原料种类、养分结构、功效、施用方法、养分释放方式和周期、适用对象、生产加工方式等方面采用新理念、新技术的区别于现实常态中大量存在和使用的肥料的一个概念。新型肥料应该是对长期施肥惯性的校准、补充,甚至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所以发展新型肥料首先应该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