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四倍体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雄贝与二倍体雌贝杂交,形成三倍体牡蛎受精卵。幼虫在22~23℃的水温条件下经过常规方法培育,眼点幼虫达到40%以上时.投放贝壳串、聚乙烯波纹板、塑料薄膜、废旧筛绢网作为附着基,附着变态,至壳高2~3 mm后,即可脱固着基,以单体牡蛎方式培养,这是利用了幼虫先固着后脱离固着基成为单体牡蛎的培育方法。也可中间育成至壳高10~20 mm脱离贝壳固着基进行养殖。此法生产单体牡蛎简便易行,成本低,脱基致残率低,适合应用于工厂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牡蛎苗种工厂化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蛎是世界性的贝类,种类多,分布广,适应能力强,全世界约有100多种,其产量居各种养殖贝类首位。太平洋牡蛎是牡蛎中个体较大的品种,肉细、味美、营养价值高,软体部的蛋白质含量为45%~57%,脂肪7%~11%,肝糖19%~38%,碘含量高于牛奶和鸡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铁、铜、锰等微量元素。在我国,牡蛎作食品、药品和建筑材料的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3.
电体三倍体牡蜥(图见彩中插2)是指单个游离的、无固着基的二倍体牡蛎,它将三倍体与单体两者的优点相结合,既具有三倍体牡蛎的育性差、生长快、品质好、繁殖季节死亡率低等优势,又具单体牡蛎大小均匀、先形美观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太平洋鲑(0ncorhynchus masu)属鲑科鲑属,是世界著名的高档冷海水鱼之一,也是在欧美等国家养殖范围较广的优良品种。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DHA。开展海水鱼类淡水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渔民养殖致富的好门路。现将太平洋鲑苗种培育及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比较研究了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和各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卵黄形成期,二倍体卵母细胞呈椭圆形,细胞器发达,细胞外布满微绒毛,卵黄粒多并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卵母细胞生物合成旺盛,代谢活动强;而三倍体卵母细胞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器少,不发达,细胞外未观察到微绒毛,卵黄粒少,有些细胞的卵黄粒畸形,卵母细胞生物合成及代谢弱。 相似文献
11.
在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的繁殖潜力和遗传学研究工作,三倍体精子所含DNA经流式细胞光度术测定,在1.5℃存在一个单一峰值,尽管染色体联会程度在雌体内和雌体间存在很大不同,三倍体卵内联会染色体中,三价染色体占优势(为显性)一些卵经完全联合形成10个三价染色体,大部则由11-13个三价染色体,二价染色体及单价染色体组成,用双倍体(D)和三倍体(T)亲本牡蛎交配,形成四种杂交体:DD,DT,TD及TT(雌性在 相似文献
12.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池育苗池为水泥池,呈长方形,每口均为9米2(6×1.5米),池底、池壁均为水泥抹面,池底坡度为2/100。池一端自流进水,一端采用插管溢出式排水,水源为山溪水,水质清新,水深保持在60厘米,整个育苗过程保持微流水。为保证溶氧充足,不间断地用充气泵充气增氧。水温14.5~21℃,pH值6.5~7.5,溶氧6.2~7毫克/升,氨氮0.03~0.08毫克/升,水质良好。1.2苗种引进及放养2001年1月14日从北京引进,采用泡沫箱尼龙袋充氧加冰空运,平均体长6.1厘米,平均体重3…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牡蛎升温促熟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全国动物学会贝类学会会议将太平洋牡蛎(Crassostrca gigas)统称为长牡蛎。这种牡蛎是养殖良种之一。早在三十年代,南北美一些国家就开始从日本引种,在加拿大、美国广泛开展养殖。以后法国、南朝鲜、我国台湾省相继进行了引种养殖。我国从1979年开始从日本引种, 相似文献
14.
15.
太平洋牡蛎二倍体与三倍体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太平洋牡蛎 (Crassostreagigas)是近年我国重要海水养殖贝类之一。由于三倍体育性差、生长快、肉质好等优于二倍体的特性 ,故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育种目前在我国已经进入中试阶段 ,预计不久可实现产业化。关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的核型已有人作过一些研究[1~ 5] ,但在二倍体与三倍体核型的比较方面还未见报道。本文对其二倍体和三倍体的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 ,为多倍体育种在理论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太平洋牡蛎取自荣城市桑沟湾养殖海区 ,壳长 8~ 1 0cm。蓄养成熟后 ,解剖取精卵 ,在 2 5℃条件下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技术是染色体工程育种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当今水产养殖学科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牡蛎三倍体具有生长快、品质好、繁殖力低、抗病力强等特点,为各沿海贝类养殖国家作为提高贝类养殖的生产效率,如加快生长速度、降低病害死亡率和提高产品质量等的重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一般的育苗场家在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往往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者培育的时间太短,而采用反复刺激的方法进行采卵(如流水、干露、药物等),结果给后期幼体的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导致出苗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育苗生产及养殖生产。对此,我们于2001年春天对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1.1亲贝室外暂养2001年1月5日由莱州购进亲贝50kg,放入大棚中暂养,水温6.1℃,水质新鲜,pH8.2,盐度30‰,饵料充足,其中有金藻、硅藻、少量的扁藻等;定期捡… 相似文献
18.
于2004年1月26日从北京引进太平洋鲑苗种5000尾,采用水泥池微流水方式进行苗种培育试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经过70d的培育,使原来放养规格为平均体长5.8cm,平均体重3.2g,增长到平均体长13.5cm,平均体重35.9g,成活率达98%,饲料效率达74.8%左右。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牡蛎生长快、产量高、肉质鲜美,是一种世界公认的优良养殖牡蛎。在我国沿海各省太平洋牡蛎大量养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太平洋牡蛎的品质严重劣化、出肉率低下,味道、肉质亦远不如引进当初鲜美,从而影响了民众的消费意愿,影响了太平洋牡蛎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经过多年养殖后,太平洋牡蛎是否发生了“种质变异”?太平洋牡蛎的品质下降、某些优良性状的丧失是否与此有关?它又是如何发生的?本文依据几年来对育苗场育苗情况的调查了解,以及笔者与一业者共同进行的太平洋牡蛎纯种与本地培育的种苗的对照养成试验,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上新增加太平洋牡蛎的养殖,发展形势看好,方兴未艾,因此,提供健壮,抗病害,生长快的苗种支持养殖业的发展也成当务之急,本文就如何进行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提高人工育苗的苗种质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