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对玉米密植栽培技术、机械深松少耕技术、机械深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等进行综合组装集成,在黑龙江省双城市3个试验点,推广示范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2010年核心示范面积6hm2,示范面积60hm2,辐射带动6 000hm2,产量较农户模式增产2 926kg·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共节本增效0.27亿元。  相似文献   

2.
先进、科学、实用的耕作技术和玉米栽培技术能够使玉米稳产增产,然而多数先进、科学、实用的耕作技术和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都依赖于农业机械化,因此农业机械化在玉米稳产增产中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新乡市凤泉区耕地面积0.54万hm2,粮食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玉米常年种植面积0.47万hm2。2014年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0.32万hm2,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68.6%,66.67hm2以上的种粮大户11户。为促进土地流转,农户实现玉米规模化生产,减少人工投入,实现节本增效,新乡市凤泉区农技站组织开展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主要栽培技术(一)机械化播种技术1.选择种植品种。选择生育期较短、苞叶松散、抗虫、高抗倒伏的耐密植玉米品种。种子质量要求达到国  相似文献   

4.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农田的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吉林省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农田的温室气体的净排放。【方法】以吉林省玉米主产区农田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留茬垄侧种植技术、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和玉米灭高茬深松整地种植技术)为例,分别计算土壤固碳量、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农业物资投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系统计算其温室气体净排放。【结果】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均提高了耕层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其中,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CT2)固碳潜力最大,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 955.07 kg C&;#8226;hm-2&;#8226;a-1,玉米留茬直播种植技术(CT3)固碳能力最小,仅提高了1 492.26 kg C&;#8226;hm-2&;#8226;a-1,传统耕作模式(CK)则减少了173.70 kg C&;#8226;hm-2&;#8226;a-1;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CO2排放当量(CO2-eq)排放总量平均为5 259.25 kg&;#8226;hm-2&;#8226;a-1,而CK的CO2-eq排放总量为5 367.96 kg&;#8226;hm-2&;#8226;a-1;4种模式的温室气体排放均主要发生在农业生产物资投入环节,其中氮肥投入为主要的排放促进因素。综合计算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不同,CT2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最大,其CO2-eq减排量为1 897.56 kg&;#8226;hm-2&;#8226;a-1,而CT3则最小,其CO2-eq减排量为225.75 kg&;#8226;hm-2&;#8226;a-1,而CK模式则为-6 004.87 kg&;#8226;hm-2&;#8226;a-1。【结论】吉林省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均提高SOC含量,且抵消了土壤和物资投入排放的温室气体,是温室气体的汇,而传统耕作没有提高SOC含量,没有抵消土壤和物资投入排放的温室气体,是一个温室气体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3个聊玉20、聊玉22号配套栽培技术6.7 hm2高产攻关田和1 333.3 hm2核心示范方,研究总结形成了以"麦后抢茬直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当晚收"等技术为核心内容的聊玉系列玉米杂交种666.7m2产量700 kg栽培技术规程,且推广23.4×104hm2,新增玉米2.1×108kg,增加经济效益2.42亿元。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与耕作栽培技术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回顾了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总结了黑龙江省建国以来不同年代在玉米耕作栽培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优良玉米杂交种的普及应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玉米综合栽培技术模式的建立及推广应用、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玉米产量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辽中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现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玉米是全县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0%.近年来,辽中县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6,但精量播种和机械收获环节较为薄弱,机械化水平分别只有60%和3%.辽中县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分别承担了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下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项目.2008年承担了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下达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2010年承担了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下达的旱田深松机械化示范项目.以此为契机,农机管理部门将保护性耕作与玉米机收结合起来,狠抓落实,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青贮玉米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深松全层施肥免耕精量播种青贮玉米的综合效应进行了3年的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在宁夏中部干旱带采取深松免耕全层施肥耕作栽培技术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与常规耕作栽培技术相比,0~40 cm耕层土壤蓄水量增加26.3%,肥料利用率提高34.6%,产量增加28 800 kg/hm2,经济产投比提高36.7%。其增产机理表现在集流渗水、集中施肥、根际养分增强、田间小气候改善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小麦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是对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地块进行少耕播种的机械化技术,通过将小麦带状免耕施肥播种技术与小麦机条播技术和小麦撒播耕作技术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培肥地力、提高播种质量、蓄水保墒、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等特点,与对照小麦撒播田相比增产1 532.1 kg/hm2,增产率23.41%,增加产值3 064.2元/hm2。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完善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集成适合马山县实际的多样化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从2004年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连续3年6造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免耕栽培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玉米产量等作用;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玉米平均产量达6965kg/hm2,比常耕栽培增产229kg/hm2,增产7.2%,平均节本增收1223元/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种植方式及栽培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下限主栽品种兴垦3号(半紧凑型)和江单1号(紧凑型)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栽培密度,采用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常用的5种栽培方式的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栽培方式间的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50cm小垄栽培方式、1465栽培方式、130...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南片夏玉米区‘隆平206’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在沿淮淮北的生态气候条件与技术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主推玉米品种‘隆平206’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黄淮南片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规范,提出‘隆平206’在黄淮海南片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旨在为安徽省淮北玉米主产区提供技术理论依据和配套技术体系。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计算机模拟选优的方法,对2011—2013年的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高产创建应用,探讨了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密度、氮、钾肥与产量的回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隆平206’大面积高产群体产量结构指标为:收获株数60000~75000株/hm2;每穗500~650粒,千粒重350~360 g,平均穗行数15,行粒数33~35,单穗粒重160~220 g,穗长16~18 cm。‘隆平206’种植密度及N、K优化栽培技术方案:产量9750~10725 kg/hm2,要求纯氮施用量为247.5~306 kg/hm2,施钾量为261.3~315.9 kg/hm2,折合尿素540 kg/hm2,K2SO4 450 kg/hm2。本规程规定了‘隆平206’品种适宜的生态气候条件、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技术路线、高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技术要求;提出了75000~11250 kg/hm2产量及群体结构指标;具体农艺方案:确定适宜的生态播种时期→条深旋种、肥一体化机播技术→中高密度→水肥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晚收。  相似文献   

13.
5种缓控释肥在玉米品种顺单6号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缓控释肥在玉米品种顺单6号上的应用效果,以实现轻简化栽培,根据缓控释肥释放养分的特点,结合玉米精简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5种缓控释肥(金正大专家缓释肥、金正大硝基三效缓释肥、金正大控释肥、金正大硝基双效缓释肥、骅龙长效缓释肥)对玉米顺单6号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5种缓控释肥比常规施肥增产5.03%~10.82%,纯收益增加1 851.7~2 913.0元/hm~2。其中,以骅龙长效缓释肥750kg/hm~2的施用效果最好,顺单6号的产量、产值分别达7 166.92kg/hm~2和17 917.3元/hm~2,比常规施肥增产10.80%,增加纯收益2 913.0元/hm~2。施用缓控释肥能实现玉米简化栽培,同时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陕西商洛春玉米品种密度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玉米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表明,密度是影响洛南川道地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品种对玉米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A3 B3 C1 D2,即品种掖单19,密度6.0万/hm2,施氮量255 kg/hm2,施磷量75 kg/hm2。  相似文献   

15.
忻糯301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N301为母本、自选系N401为父本,于2002年选育而成,通过2005—2007年的直接生产试验,3 a平均产量9 694 kg/hm2,比对照增产5.0%,比垦黏1号增产18.1%,于2008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一般产量为0.8万~1.0万kg/hm2,最高产量可达1.2万kg/hm2以上;抗穗腐病、矮花叶病、青枯病等多种病害,营养丰富,既可作为干籽粒加工用,也可鲜食利用;适宜在山西省中北部地区种植,结合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达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6.
杨艳  冷远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647-1649,1652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玉米品种顺单6号、遵玉3号和安单3号为材料,4种种植密度分别为75000、64500、56250、49995株/hm2(CK)。[结果]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顺单6号、遵玉3号、安单3号间的产量差异显著,顺单6号、遵玉3号的产量与安单3号差异极显著;不同种植密度间玉米产量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与品种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玉米品种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在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株高、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百粒重、穗位高、穗长、秃尖与产量呈负相关,只是相关性的显著性各有差异。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结论]在玉米栽培中,要充分利用对产量有利的影响因子,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各因子进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定兴县种植的玉米品种,在河北省定兴县特定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性状和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京单28’叶片光合速率最高,综合性状好,单产达10321.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74025株/hm2,穗粒数395粒,千粒重353.0g。参试品种中‘京单28’和‘郑单958’产量水平显著高于其余5个品种。‘京单28’和‘郑单958’适宜定兴县及光热资源相近区域的玉米高产栽培,对提高单产增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为青贮玉米的引种及其高产优质提供理论指导,综述了青贮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与其产量品质的关系,特别是种植密度、施肥水平、收获时期与青贮玉米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表明:(1)种植密度在70000~120000株/hm2之间;(2)条施150~300kg/hm2氮肥,3万~7.5万kg/hm2有机肥;(3)干物质含量为30%~40%之间的蜡熟期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青贮玉米科学研究与生产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