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微核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性杂交不亲和植物间部分基因组转移的新途径 .通过微核技术可在不同属植物间转移单条或多条染色体 ,且所得再生植株性状稳定 ,在植物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微核技术还可用于定位基因、建立特异染色体 DNA文库、鉴定基因功能等  相似文献   

2.
用微核技术检测农药对不同蚕豆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发芽率、微核率参数从3种蚕豆种子中筛选最佳的微核实验材料,采用微核技术研究4种农药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广元蚕豆种子是最佳的微核实验材料.4种农药单独使用时,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敌敌畏的诱变效应最大,除它杀虫剂的诱变效应最小.4种农药的最佳使用浓度为:敌敌畏1.9 mg/L,敌杀死-溴氰菊酯2.5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4 mg/L,除它强力广谱高效杀虫剂2.3 mg/L.  相似文献   

3.
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检测诱变物质对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有害气体、重金属、有机物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中大气、土壤、水体等污染的监测。本文对植物微核技术的建立与发展、微核技术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自19世纪80年代发现生物微核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研究,证明了凡能引起细胞染色体损伤的各种理化因子,都能使生物细胞产生微核。其中植物微核法是用微核技术用于环境监测的一种手段,用这种方法监测环境污染物的遗传毒性已取得很大进展,已具备实际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是一种以染色体断裂及纺锤丝损伤为测试终点的植物微核检测方法。于1986年被我国环保局列为水环境生物检测的规范方法,现被推广用于水体、大气、土壤及农药等领域的突变活性检测,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实验对山西省吕梁地区水质对蚕豆根尖微核实验的初步研究,以期为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南淝河水体诱变物污染的植物微核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蚕豆根尖植物微核技术(VMNS),对南淝河水体7个采样点水质情况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董铺水库水源基本无污染外,其余各点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时,对选用的大片青皮蚕豆品系的微核百分率(MCN%)及其对阳性诱变剂秋水仙素的敏感性作了测定,证实该品系对诱变剂的反应是敏感的,可作为植物微核监测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7.
甲醛诱变大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浓度的甲醛HCHO溶液和1个对照组,对大豆品种特早50号种子进行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统计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和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并进行方差分析和F检验,结果表明,大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能作为甲醛遗传毒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蒜根尖微核实验,研究联苯胺的遗传损伤效应,实验结果显示:0.5~40.0 mg·L-1的联苯胺(C12H12N2)处理6 h可诱发大蒜根尖细胞遗传损伤,导致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间期具有微核和双核的细胞数显著增多;根尖细胞分裂指数与处理浓度间呈负相关,但浓度过高(>2.5 mg·L-1)时,反而会抑制大蒜根尖细胞微核和双核的数量。研究结果表明,联苯胺可引起植物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利用大蒜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环境中联苯胺污染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应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技术方法,包括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微核技术及单细胞凝胶电泳等,对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特点进行了阐述,对其中的PCR技术与生物传感器予以较为详细的介绍。揭示了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及环境监测技术呈现的向更精细、更准确、更灵敏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综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应用于环境监测的生物技术方法,包括PCR技术、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微核技术及单细胞凝胶电泳等,对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特点进行了阐述,对其中的PCR技术与生物传感器予以较为详细的介绍。揭示了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及环境监测技术呈现的向更精细、更准确、更灵敏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有关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的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健  王璐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166-169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是1种新兴的快速生物测试方法。该方法已被列入国家"生物监测技术规范(水环境部分)",而且在监测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环境致突变性物质方面也得到了充分应用。综述了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从产生到最终确立的进程,并重点就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技术的完善和广泛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环境下野生大豆根解剖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野生大豆,即:野生大豆2013-001-01(盐生环境)和野生大豆2013-001-02(中生环境)为试材,基于结构植物学角度,应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供试的野生大豆根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大豆属植物颉颃盐逆境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结果表明:2013-001-02根的维管柱为五原型,2013-001-01根的维管柱已经演化为四原型,相对于2013-001-02,2013-001-01根的皮层较完整,韧皮纤维发达且形成"韧皮屏障",次生木质部导管数量较多且存在侵填体,导管的傍管薄壁细胞较大且数量较多,射线径向长度相对较短。研究证明:野生大豆2013-001-01植物的根已经演化出颉颃盐逆境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3.
综述对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就转基因大豆对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安全可能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叙述并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应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这一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亦注重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使中国成为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中心;同时加强对大豆生物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早日创造出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己的、安全和环保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为中国大豆产业实现新的腾飞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技术。基于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中的应用,从技术研发手段、外源基因挖掘、转基因大豆品种、大豆除草剂、种植面积、研发体系等方面对国内外转基因大豆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发展中国大豆转基因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指出,国外转基因大豆研发能力较为成熟,大豆外源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微弹轰击法,通过cp4、dmo、Pat、cry1Ac、fatb1-A等目的基因的表达,得到抗虫、抗除草剂、高油酸以及具复合性状的大豆品种,同时转基因产权保护体系比较健全,促进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而中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多为基础性研究,侧重于基因检测和再生体系培育,外源基因转化技术缺乏创新性,存在转基因安全性结论未定、舆论环境尴尬、研发体系不完善、审批过程复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开发数量少,高油、抗生素抗性等功能性基因挖掘不足等问题,制约中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化进程。今后应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考核制度、强化产学研模式、完善转基因产权保护机制、加强转基因科普与监管,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营造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微核试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2864-2866
对微核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影响微核产生的因素(包括自发因素、化学诱变剂、抗氧化因子缺乏、放射线和磁场)、微核试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微核试验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KOH/Al2O3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固体碱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方法]以层析用中性氧化铝为载体,负载KOH并经高温焙烧处理制得KOH/Al2O3催化剂,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系统地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酯交换反应等条件对大豆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该催化剂对大豆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当KOH负载量为10%,500℃焙烧3h,催化剂用量5%,醇油摩尔比12:1,酯交换反应仅2h,大豆油的转化率高达98.63%。[结论]KOH/Al2O3催化剂对大豆油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且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后处理方便,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应用大鼠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测试法,观察了富含硒的植物──大豆、硒及汞化合物对鼠的单独和联合的诱变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氯化汞和亚硒酸钠均能单独引起鼠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明显升高.当硒、汞联合作用时,亚硒酸钠对氯化汞可有明显的抗诱变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家用洗涤剂对植物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及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以优质青皮蚕豆(Vicia faba)为材料,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研究不同浓度洗衣液、洗洁精、沐浴露和洗发水4种洗涤剂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洗衣液、洗洁精、沐浴露在浓度0.10%、0.20%和0.30%,洗发水浓度在0.05%、0.10%、0.20%和0.30%都会不同程度地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均显著高于蒸馏水处理(CK),其微核率随处理浓度升高而上升,其中洗发水处理组的细胞微核率最高,除浓度0.05%外,与其他3种洗涤剂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4种洗涤剂均对蚕豆根尖细胞产生一定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