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植物的可能生产力农业和林业的气候产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植物的可能生产力是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单位面积每年可能生产的有机干物质量。包括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之和。在自然界,对于植物或植物群落的生产力起重要作用的因子是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条件,但与地形和土壤肥力等因子也有关。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首先是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同,形成植物产量也不同。因此,可根据气候因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植物气候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津市20个观测点的气候资料,应用桑维斯特纪念模型估算天津市植物气候生产力,结果显示,天津市植物气候生产力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最大值在北部蓟县山区,最小值在中部的武清和北辰。水分是限制天津市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天津市的水分亏缺量为142.8~352.5mm。  相似文献   

4.
利用呼和浩特市近50年年平均气温及年降水量资料,应用Thornth 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对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情况,评估该地区植物气候生产力的年代际变化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该区增温率为0.35℃/10a,降水呈弱减趋势,减少率为2.91 mm/10a;近50年呼和浩特市TSPV变化缓慢,表现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冷湿型"、"暖干型"气候类型均出现TSPV正负距平现象,说明气温和降水不是该地区植物气候生产力变化的唯一限制因子;TSPV增减与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同步,其中降水变化对TSPV的影响大于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气候生产力对蔬菜产量进行预测分析。[方法]利用气候生产力模型和长期气候预测方法,结合实际蔬菜产量分析了北碚区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结果]北碚区气候生产力呈波动变化,总体趋势稳定,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北部生产潜力较好;在实际生产中蔬菜单产在下降,气候利用率也呈下降趋势;据预测,未来10年,蔬菜产量将出现小幅度的增长。[结论]该研究为针对北碚区气候条件下蔬菜种植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以及蔬菜种植品种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地区的植物可能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Miami模型估算了黄土高原各地区的植物气候产量,由于水分不足,光能利用率只有0.1—0.2%,每年实际谷物气候产量371.9—111.0kg/a,木材为0.89—0.26m~3/a,都是从东南逐渐向西北递减。欲达到最大气候产量,需补充灌溉41%的水分,相当于326.1mm,可增产60—70%。计算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网格的北京山区植物气候生产力及其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北京山区1km^2网格的气候资料,应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与迈阿密模型对各网格点的植物气候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eGis与ArcView对估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处理。结果显示,北京山区植物气候生产力总体分布趋势由东向西递减,高值区集中在东北部山区的平谷中部及密云南部;低值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包括门头沟西部、延庆、怀柔北部地区。除部分海拔较高的中山区以外。水分条件是北京山区植物气候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大部地区水分亏缺量在130~260mm。用遥感方法对2种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模型估算结果与北京山区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性均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且桑斯维特纪念模型的估算结果好于迈阿密模型。  相似文献   

8.
在重庆地区,气候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贡献,丘陵比低山高12%(经济肥力)和30%(自然肥力),并推测出气候组合因子对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贡献的最佳值限.  相似文献   

9.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与实际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Lieth法估算广西森林气候生产潜力 ,并结合实测生物量进行研究表明 :广西森林气候可能生产力显示TSPt(2 2 .5 8t·hm-2 ·a-1) >TSPn(18.90t·hm-2 ·a-1) >TSPv(17.99t·hm-2 ·a-1) ;其产量的地域分布为TSPt 和TSPv 显示桂南 >桂中 >桂北 ;而TSPn 则显示桂北 >桂南 >桂中。广西森林主要树种的实际生产力均值为 6 .4 5t·hm-2 ·a-1,分别占TSPt、TSPn、TSPv 估测值的 2 8.6 %、34.1%、35 .9% ;实际光能利用率均值为 0 .30 % ,仅占理论估测值的 37.5 %。说明广西人工林的生产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9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应用气候趋势倾向率、累计距平、空间差值等方法,分析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表现出不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呈南高北低的状态,西南部气候生产力不断增长,东南部逐渐减少;气候生产力变化速率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47 a来东南部朱日和地区气候生产力减少幅度最大,该区也是气候生产力变化的敏感区。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候条件提高谷子的产量和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语说:“旱谷涝豆”。广灵是山西北部典型的干旱县份,十年九旱,自然条件适宜谷子生产,其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小有名气,其营养亦十分丰富。自2006年申请并通过成为山西省首家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之后,提高当地谷子产量和质量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的农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3.
14.
从分析林业气候资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近43a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气候条件的变化对主要林型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兴安岭林区主要林型天然红松林、天然落叶松林和人工落叶松林的气候生产力,在森林生态环境条件较好时段(20世纪80年代前)明显高于森林生态环境条件较差时段(80年代后),林木气候生产力呈下降趋势。天然红松林、天然落叶松林和人工落叶松林的气候生产力年平均减少分别为0.0143、0.0202、0.0195 m~3·hm~(-2);近43a来单位面积气候生产力的减少总量分别为0.601、0.849、0.819 m~3·hm~(-2)。气候生产力的优势区域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林区中北部的乌伊岭区、汤旺河区、新青区、红星区、五营区、伊春区、美溪区等相对比较冷凉、湿润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气候条件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农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56~2011年东北地区61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5年的气候变化趋势;应用Thomthwaite Memorial模型、Kriging插值法对该区的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区的气候生产力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结果显示:(1)东北地区的增温线性倾向率为0.320℃/10年,降水线性倾向率为-12.11 mm/10年,呈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气候生产力以61.84 kg/(hm2.10年)的速率在增加。(2)东北地区各地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递增,气候倾向率整体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农作物气候生产力除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地区气候倾向率呈减少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增加趋势。(3)假定不同气候变化背景下分别计算该地区的气候生产力,"暖湿型"的气候环境对东北地区的农业最为有利,其增产范围为6.44%~17.19%,"冷干型"的气候环境最为不利,其减产范围为7.43%~26.92%,目前东北地区的暖干化趋势在短期内对该区农业生产是有利的,但长期将使农业的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气候波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求得西南地区各代表点水稻的趋势产量,进而分解出相应地区的气候产量。再用气候产量与生长发育期内生物时段的光、热、水等气候要素进行积分回归分析,确立了产量预报的积分回归经验公式和各气候要素影响产量的时间函数a_j(t),从而揭示了水稻产量和各气候要素分布状况的定量关系,为异常气候影响水稻的对策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71—2018年浙江省常山县逐日气候数据,利用百分位阈值法和线性趋势分析法,研究常山11个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趋势特征,并通过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证实分析气候条件对常山油茶气候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山极端最高(低)气温、暖昼(夜)日数、强降水量、降水强度、大雨日数、最长连续有雨日数呈现上升趋势,冷昼(夜)日数、最长连...  相似文献   

19.
李晓东 《现代农业》2007,(11):98-98
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显著,气候要素变率大,旱、涝、低温等气象灾害频繁。同时,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差,气候波动,特别是气候异常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