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业高效系列专用肥,于2003年获得了国家星火计划及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计划的支持,现已合作建成了年产1万吨林业有机高效系列专用肥生产能力的中试厂;在全省建立完成重点试验示范基地14个,做到了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效果明显,构建了全方位营销网络。现已完成年生产、销售林业专用肥3000余吨,推广使用专用肥面积达6000多公顷,应用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企业基地造林等,效果好。多年来,在造林中形成的不施肥,或只施单质肥、普通复合肥的观念一直存在。简单的施用单质肥、无机复合肥不仅不能满足林木生长需要,还可能造成林木生长缓慢,营养供应不均,土壤板结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不利局面。科学施肥就是最大限度的利用肥料养分,减少肥料浪费,提高肥效,有针对性的对某一作物进行测土专业配方,以最少的施肥投入达到最大的收益。测土施肥是当前国家大力主张推广的农业生产手段。在农业生产上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测土配方施肥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5 ̄10个百分点,有效减少养分被蒸发、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减轻化肥源污染,提高土壤肥力。测土配方施肥后,可大大减轻农作物病害的发生。我们先后在全省12个重点造林地区取回林地土壤样本进行测土配方,并通过各树种的施肥...  相似文献   

2.
针对牡丹江丘陵半山区主要土壤类型暗棕壤在测土配方施肥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土壤有效养分系数"以及"配方专用肥"问题开展了研究。经试验研究,得到了暗棕壤土类的土壤有效养分系数,通过利用该数据筛选制定了适合牡丹江半山区土壤旱田专用的复混肥配方和最佳肥料用量,在田间试验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指导该地区和同类地区测土配方施肥的顺利开展,以及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的施用化肥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泰安有代表性的11个茶园35个土样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等6种营养指标进行测定,综合比较分析表明,泰安高产茶园小津口村茶园土壤中6项营养元素均好于其他茶园;宁阳葛石镇2个土样营养元素均处于中低水平,须补充缺乏元素肥料;肥城边院茶园2除pH值偏高外其他营养指标均达标;新泰天宝土壤pH值及茶园2各种营养指标达标,其他均处于中低水平,须施肥改善;大陡村3个土样各元素均处于中上水平;后陡村10个土样各元素不均一;新泰刘杜、山口西太平、祝阳永宁等新建茶园的土壤各项元素指标含量均处于中低水平,须对症合理配方施肥,对土壤进行改良,并适时喷施叶面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茶园套种薄壳山核桃土壤肥力情况的测定,分析了土壤养分状况和不同配方处理施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凡是施肥的薄壳山核桃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N、P、K配比为0.1:0.1:0.05时,每公顷年收益19633.5元,与不施肥的每公顷年收益7321.5元相比,投入产出效益最明显;实施科学配比,氮磷钾精细配比处理施肥,合理控制施肥量,能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国内研制和生产专用肥的发展速度滞后 ,供应品种少的落后状况 ,在经过多年山场林木配方施肥对比试验的基础上 ,先后研制和批量生产了毛竹高效专用肥系列产品 ,通用型竹类专用肥 ,推广面积达 2 0万亩 (1hm2 =15亩 ,下同 ) ,取得显著增产效果。目前研制的桉树、锥栗专用肥正在批量生产。文中论述了研制高效优质专用肥的背景、意义 ,特别是选料配方的科学依据和必须注意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永坤  牛毅  谭光荣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2):132-134,148
勐海县种茶、制茶、用茶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随着古茶树茶叶价格不断攀升,古茶树死亡和树势衰退现象变得多发。笔者认为造成勐海县古茶树的死亡原因主要有古茶树生境遭受破坏,管理不规范,私下流转现象严重、造成林权管理和服务不到位,没有规范操作规程、导致采摘过度,茶园土壤营养缺乏等;提出修复古茶树生境,加强古茶树科学研究,细化古茶园管养技术措施、制定管理规程,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土壤养分结构,加大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知识宣传力度等实现古茶树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永丰县油茶采穗辅不同施肥措施下穗条产量与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油茶采穗圃进行施肥处理后,单株穗条数量较CK提高10.74%-36.79%,穗条长度增长4.85%-23.36%,穗条直径提高10.13%-32.16%,单穗芽数增加11.37%-25.76%;施肥后的增产效果显著;2)油茶采穗圃采取全年施肥2次,每年11月施油茶专用肥0.15 kg/株,并施用N、P、K元素配方为N1P3K3的配方肥0.3 kg/株,次年2月下旬施尿素0.1 kg/株,穗条产量可获得最大收益,建议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8.
银杏是一种集叶、种、观赏和用材等多种用途为一身的树种,目前已在我国100多个县市广泛栽培。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从配方施肥的理论出发,根据平衡施肥的原理,在充分研究了银杏树叶、种及其树体需养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测土配方和营养诊断,进行了大量田间和盆栽施肥试验,筛选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栽培目的的肥料配方,然后根据不同肥料的理化性质,添加促进树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研制出了系列银杏腐酸长效复合专用肥。肥料分高、中、低三种浓度,总有效成分不小于25%。肥效可达6个月以上,一次施肥,  相似文献   

9.
库区内农业种植施肥策略直接影响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成效。以长县县合溪水库库区为例,选择库区内香樟、银杏和榉树等3种主要种植苗木为田间试验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土壤肥量策略(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套种绿肥)与苗木生长和需肥的关系。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略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但明显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测土配方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套种绿肥处理没有明显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有利于减少土壤氮素流失,但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测土配方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套种绿肥处理对于苗木茎粗、新梢粗度和新梢长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山桐子是油材兼用的特色木本油料树种,是一种含有较高的亚油酸的高端保健用油。茶园套种山桐子,可获得具有相得益彰的良好的经济效益。茶叶萌芽期早于山桐子萌芽期,茶园套种山桐子对春茶光照无影响;茶园套种山桐子可降低茶园温度,减弱光照强度,提高茶园的湿度,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增加茶叶叶片水含量,可有效减缓夏秋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延长茶叶采摘期,提高茶叶的品质;茶园套种山桐子,在水分和营养上优势互补,不会造成营养上的竞争关系,保证生态茶园的可持续发展;茶园套种山桐子,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实现茶叶和木本油料的双收益;茶园套种山桐子,可提升茶园生态效益,增加茶园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1.
Ancient tea garden has existed in Lanc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for more than 1,300 years, and is regarded as the provenance of Pu’er Tea’s seed source. The ancient tea garden ecosystem is a typical model that integrates conservation biodiversity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ol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this ecosystem, plant diversity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ancient tea gardens, normal tea gardens and secondary forestry communities in Lancang County were surveyed and compared. 360 households investigation were also conducted by using household-based agro-biodiversity assessment (HH-ABA). The results showed: (1) Ancient tea garden communities have high biodiversity, whose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H = 3.03) is lower than that of secondary forestry (H = 4.59) and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tea garden (H = 2.62); (2) Life forms analysis of plant species showed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ancient tea garden communities are intact, herbs, trees, shrubs, vines, epiphytes are included, which is similar to that of secondary forest, while normal tea garden is dominant by herbs and no trees; (3) A large number of protected species, including five endangered, seven vulnerable and three rare, is well conserved in the ancient tea garden, while no protected species were found in secondary forest and normal tea garden; (4) The analysis of agro-biodiversity revealed that 56 % of plant species in the ancient tea garden are effectively used by households, while no plant except tea trees is used in normal tea garden; (5) The integrated values of ancient tea garden and normal tea garden illustrated that both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income of ancient tea garden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tea garden. We suggest that the local people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should be well documented and encouraged, and effective conserv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ancient tea garden w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training and demonstratio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farmer.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尾松林、茶园和毛竹林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表明:3种群落间,毛竹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大于马尾松林、茶园(P<0.01),毛竹林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大于茶园(P<0.05),而马尾松林和茶园间无显著差异;脲酶在各群落间无显著差异.在垂直分布上,第1层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与其他层次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各层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表明,马尾松林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高低可作为评价马尾松林土壤肥力的指标;而人为扰动较大的茶园和毛竹林土壤酶活性高低不能作为评价其土壤肥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浙江山区茶园茶叶氟含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人体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摄入适量的氟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等.茶树(Camellia sinensis)对土壤和环境中氟具有较强富集作用,所以茶叶中氟含量状况以及饮茶是否会摄入过量氟等问题为社会所关注(孙殿军等,2005).  相似文献   

14.
苦丁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提取苦丁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提取效果的对比,确定了合理的乙醇浓度为70%~80%.研究表明,与单纯采用溶剂提取相比,采用超声振荡辅助提取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相对提取率影响较小,但是可以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提取温度,有利于提取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的保持.与小叶苦丁茶(粗壮女贞)相比,在相同提取和分析条件下,浙江本地产的大叶苦丁茶(大叶冬青)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多.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国际国内的大量调查与实验表明:占工业化国家中死亡和发病首位,并在发展中国家日益上升的心血管病疾病,与膳食结构中的脂肪来源有密切关系;并且,在中、老出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甘肃陇南茶树病虫害发生种类不清的实际,采用普查与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摸清了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探索了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园总面积、茶叶总产量及绿茶、特种茶、乌龙茶出口创汇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茶叶功能成分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使得茶叶提取物作为膳食补充剂、医药原料及化妆品原料等在国际市场上呈急剧攀升之势。对比分析茶叶等植物原材料的销售产值与茶叶等植物提取物的销售产值,指出在世界茶产业面临供过与求的情况下,扬长避短,生产绿茶、特种茶、乌龙茶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产品,加大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出口符合国际保健品市场需要的茶叶功能产品,促进茶产业升级换代,是我国茶产业经济增长及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湘妃翠"鲜叶与成品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和茶叶国标检测方法测定分析了不同季节“湘妃翠”鲜叶及其成品茶中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鲜叶与成品茶中游离氨基酸、儿茶素、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等的品质成分的季节变化明显,趋势一致,春季明显优于夏秋季、秋季优子夏季;与鲜叶的品质成分状况相比,成品茶的品质成分状况明显改善,奠定了感官品质的生化基础。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湘妃翠”品种在夏秋季生产普通绿茶而不生产名优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永定茶树种植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永定县多年(1971—2010年)的气候资料,结合茶树的生态学特性,探讨了永定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以≥10℃年活动积温5200℃为分界限将永定县茶叶种植划分为低山丘陵茶叶主产区和中、高海拔山地茶叶优质区2个类区,并提出相应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栗茶间作模式下茶树根系的基础特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安徽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大山试验示范区的栗茶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茶树根系的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栗茶间作促进了茶树根系的生长。间作茶园茶树根系的干重、吸收根比例、比根长和根系生理活性明显大于单作茶树根系;间作茶园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比单作茶树根系更深、更均匀;间作茶园内茶树和栗树根系在土壤空间中各自具有相对不同的生态位。栗茶间作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茶园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