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慧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6):120-122,129
通过分析石门县政府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存在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消费不均等、财政投入不足及缺乏良性的供给机制等问题,简析了石门县政府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行为选择,提出树立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均衡供给的公平观;统一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增强政府的能力;建立民主化的供给决策机制;抑制并纠控地方政府的自利倾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海花  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15-661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供求失衡,供给责任不清,供给渠道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更加严峻、突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法律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筹资机制,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改革现行供给决策体系等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不容乐观,已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一体化。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政府的职能划分不清,存在“缺位”与“错位”。改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应遵循以下思路:在合理配置事权与财权的基础上,多元化筹措资金。  相似文献   

4.
江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53-5155
乡镇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回应的过程实际上是从村民公共产品诉求到乡镇政府供给的过程,其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对村民需求的有效摄取不足和供给资源的贫乏。分析了造成这两种困境的障碍:农民参与的制度性渠道不完善,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各级政府财权-事权不统一,社会力量引入不足,绩效评估异化;并针对问题所在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96-13898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与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资金渠道、决策机制、使用监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市场化、社会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以农民为本。制度创新的对策是建立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制度;加大国家对于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和渠道;资金筹集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逐步实现法制化;强化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监督和使用机制;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呈现山总体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不公平。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体制、供给责任不清、改革措施不配套是农村公共产品长期短缺的主要原因。作者提出,要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筹措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的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低下,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总体质量不高,这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从财权与事权不对等、供给主体和方式、决策机制及政府监管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合理划分财权与事权,增加基层政府提供公共品的财力;供给主体和方式多元化;优化决策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孙国强  刘慧娟  孙羽涵 《安徽农业科学》2011,(5):3129-3130,3134
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公共产品二元供给结构,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一体化,必须建立起能够统筹城乡发展、缩减城乡差距的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河北省在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要进一步将以城市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环境治理模式逐步向农村转移,达到新农村要求的环保质量,实现城乡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目标,还需要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职能和机构上进行创新,如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各级政府怎样发挥主导作用、各级政府间财政上怎样合理分工、打造绿色GDP与农村环境保护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能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历史性欠账较多,供给严重不足。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仍存在着各级政府职责不清等诸多问题。该研究基于治理和善治理论,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旨在实现公共产品的最优配置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体制原因形成的乡镇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是造成我国农村公共品短缺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严重的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直接导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短缺,要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必须调整上级与乡镇之间的财力分配和事权划分,实现乡镇财权与事权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韩素卿  韩芳  刘卫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20-11222
针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建立农民需求表达机制,改变政府单一供给主体,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体制和规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公共产品的特殊属性,加上政府的总体政策向城市倾斜,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相当不平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只有改变传统观念,明确各级政府责任,促进供给机制的改革创新,才能有效摆脱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书群 《农业与技术》2007,27(4):138-142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普遍短缺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公共品供给政策、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程序、政府责任划分不清等因素密切相关,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思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品供给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决策程序,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职责,创新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简述农村公共产品内涵界定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借助统计和普查资料对浙江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浙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断增加,但其规模结构、区域布局和供给效率等方面仍存在缺憾,主要表现在“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村级医疗卫生事业落后、农田水利建设不足、生态环境仍较差、城乡和地区供给仍失衡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财政支农水平不高、府际间协作不足以及政府供给机制与农民需求脱节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64-8765,8770
新农村建设无法离开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撑,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通过实证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最终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范围,建立了自下而上的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重构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玉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28-16030
从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责任和农村现实需求等方面,揭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政府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这是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提出了新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现状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规范各级政府的供给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培育多元化供给主体,以及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等方面来推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改革滞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就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未来需要而言,迫切需要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协同学揭示了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演化的机理与规律,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其关键是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民众之间的协同效应,即明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协同治理的权责体系;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协同治理的资源保障;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协同治理的信息平台;培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协同治理的社会资本,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形成协同治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的界定入手,分析了中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现状及存在的数量不足、经费不够、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纳入对口扶贫计划;赋权于非正式组织,探索自愿供给模式;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平等共享机制等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