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埃蒙特和契安尼娜改良牛肉用潜势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纯种南阳牛公牛1 头,皮埃蒙特杂公牛 2 头,契安尼娜杂公牛 2 头,在日粮成份、用量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进行为期 244 天的育肥,结果南阳牛、皮杂牛和契杂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06g/d,960 g/d 和1170 g/d,屠宰结果:南阳牛 、契杂牛和皮杂牛的屠宰率分别为 61.0% 、58.0% 和 61.8% ;瘦肉率依次为 41.5% 、40.9% 和42.1% ;眼肌面积分别为88.5cm 2、91.7cm 2 和141.0cm 2;背最长肌面积三个牛种的性能接近,肉的嫩度评分,南阳牛、契杂牛和皮杂牛分别为 6.43 分、5.14 分和 5.86 分。  相似文献   

2.
选用18 ̄24月龄南阳公牛20头,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组,在精料水平相同情况下,分别喂以微贮和普通麦秸,观测微贮饲料对供试牛的增重效果。经过90天饲养试验,试验组牛与对照组牛平均头总增重分别为76.7kg和61.2kg;平均头日增重分别为0.852kg和0.680kg。屠宰结果,试验组牛和对照组牛屠宰率分别为55.6%和53.2%;净肉率分别为45.5%和42.4%。试验组牛比对照组平均每头多产净肉  相似文献   

3.
奶公牛与肉用杂种公牛育肥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10月龄体重250kg左右的奶公牛和海福特杂种公牛(以英国海福特纯种公牛为父本,与荷斯坦奶牛杂交所产杂一代公牛,以下简称海杂牛)各10头,经190d肥育,出栏月龄为16月龄,平均体重海杂牛为491kg,奶公牛为495kg;平均日增重海杂牛为1242.5g,比奶公牛1219.7g高22.8g。饲料报酬海杂牛高于奶公牛,每千克增重营养消耗,海杂牛与奶公牛相比,干物质低2.8kg,可消化粗蛋白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进40头皮埃蒙特肉牛冻胚以南阳牛母 和为受体进行胚胎移植,结果妊娠率为60%,同期发情处理的受体黄牛,72小时发情率为87.88%。胚胎牛与南阳牛比较,其体尺、体重均比南阳牛相应增大,8月龄体重胚移牛比南阳牛高65kg(25%),以南阳牛作母本,以皮埃蒙特牛作父本杂交试验,结果:18日龄肥育牛体重达500kg,料、活重比为1.6:1,屠宰率为61%,眠肌面积为141.11cm^2。  相似文献   

5.
以氨化麦秸为基础的肉牛高效育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秸秆氨化技术与增重剂联合应用,配合以专用复合添加剂,选用30头2岁以下的夏黄杂一代公牛进行了为期100天的肥育饲养试验,试验I,Ⅱ组和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210g,1050g和875g,试验I,Ⅱ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I组级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1),平均屠宰率为58.0%,净肉率为48.6%,眼肌面积为87.5cm^2,肉质良好,达到了优质肉牛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用氨化麦秸和棉籽饼饲喂肉牛,供试的40头小公牛为南阳牛的杂交后代,平均年龄为1岁左右,平均体重为182千克。供饲牛分五个组,每组8头。氨化麦秸自由采食,棉籽饼饲喂量第一、二、三、四组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头日,第五组为对照组,单喂氨化麦秸。试验结果第四组增重最快,每天平均增重872.24g/头,第三组经济效益最好,每天每头牛盈利1.311元,平均每天增重836.25g/头。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了60头牦牛的0.5岁,1.5岁和2.5岁三个年龄段牦牛的鲜皮面积,它们分别为0.903m^2,1.229m^2和1.539m^2,从而得出从半岁到2.5岁牦牛皮张面积的增长幅度。在该年龄段内,牦牛体重与皮张面积的关系为:Y=0.3162+0.0082X;牦牛鲜皮重与皮张面积的关系为:Y=0539+0.0827X;并得出在用主要体尺估测皮张面积时缺乏统计意义,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浇注剂对牛痒螨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自然感染牛痒螨的杂交牛30头,将其分成6组,每组5头,第1-4组分别用阿维菌素浇注剂(阿维必淋)按0.2,0.3,0.4和0.5mg/kg体重剂量在牛背部皮肤1次浇注给药;第5组用阿维菌素注射液(阿福丁)皮下1次注射;第6组为不治疗对照组。通过治疗后不同时间对每头试验牛皮肤固定部位的寄生虫检查和临床观察结果,评估阿维菌素浇注剂对牛痒螨病的疗效。治疗后第7d显微镜检查时,仅从阿维菌素浇注剂0.2  相似文献   

9.
以长×荣二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试验猪20~35、35~50、50~80、80~100kg阶段的生产性能和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胴体无脂瘦肉沉积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全期日增重平均为762g,平均日采食量2153g,饲料报酬(F/G)2.787,各生产性能公母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ADG(g/d)=293.03+15.1BW-0.1 034BW2(R2=0.9988);试验猪全期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为227g/d;体蛋白沉积模型Y(g/d)=72.211-1.5275BW+0.0648BW2-0.0005BW3(R2=0.955);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模型Y(mg/d)=8665.41-183.3BW+7.7788BW2-0.0612BW3+36BW0.75,据此模型推算出20~50、50~80、80~100kg阶段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9.67、13.63和11.61g/d,总赖氨酸需要量为11.12、15.76和13.42g/d,真可消化赖氨酸按占风干日粮的百分比表示为0.61%、0.56%和0.41%,总赖氨酸需要量按占风干日粮的百分  相似文献   

10.
从478份现场牛尿样中分离钩端螺旋体,结果表明,稀释法接种优于过滤后接种。第1、2、3稀释管污染率分别为41.1%、24.4%和17.4%;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2%。3.3%和0%。可见第2管结果最佳。来自江西、湖南和浙江的478份牛尿样中分离出15株钩端螺旋体,阳性率为3.1%。其中江西上高县牛尿培养阳率最高,达6.2%。13株钩体鉴定了血清群。5Jc004,5Jc098,5Jc148,5Jc1  相似文献   

11.
随机将2 ̄3岁未去势秦杂公牛26头分为两组,在精料相同情况下,在39天内分别饲喂以风干玉米秸(对照组)和微贮玉米秸,观察微贮玉米秸对秦杂牛的育肥效果。试验结果:微贮组与风干组头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144g和902g差异极显著(p〈0.01);微贮组牛每增重1kg比风干组少耗精料1.14kg,降低成本1.08元;饲喂微贮玉米秸较饲喂风干玉米秸平均每头牛可增加收入109.51元。结果表明:利用微贮玉米秸  相似文献   

12.
设(年初头数+年末头数)÷2×365为理论饲养头日,a、b分别为补充率和更新率,c_2、d_1分别为下半年补充比和上半年更新比,实际饲养头日(G)与理论饲养头日(N)的差距[S=(G-N)÷N]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当a=b、c_2=d_1时,S=0.5_a-2c_2=0.5b-bd_1;当a≠b、c_2≠d_1时,S=[0.5(a+b)-acw-ac_2-bd_1]÷(2-a-b)。实际饲养头日可按以下公式计算:G=N±SN。  相似文献   

13.
生长期牦牛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8头1.5岁生长牦牛分为Ⅰ、Ⅱ、Ⅲ三组,分别饲喂含CP6.71%,10.14%,13.43%的日粮,用比较屠宰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氮代谢。结果表明:Ⅰ、Ⅱ、Ⅲ组日增重分别为54.06g,193.67g,247.47g,其中Ⅱ组与Ⅰ组差异显著(P<0.05),Ⅲ组与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Ⅲ组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应的尿氮(UN)排出(g/d·W ̄(0.052))分别为0.562,1.291,1.762,其中Ⅱ、Ⅲ与Ⅰ差异极显著(P<0.01),Ⅱ与Ⅲ差异显著(P<0.05);在氮沉积(NR)、采食氮利用效率方面,三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牦牛的维持需要量RDCPm=6.093W ̄(0.52),增重需要量RDCPg=(1.1548/△W+0.0509/W ̄(0.52)) ̄(-1)。得出的三个回归方程均呈强直线相关(P<0.01):1.UN与进食氮(NI)的回归方程UN(g/d)=-0.11W ̄(0.52)+0.4732NI(n=9,r=0.928)2.粪氮(FN)与干物质进食量(DMI)及NI的回归方程FN(g/d)=-0.7510(1+0.8  相似文献   

14.
燕麦品种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柳英 《草业科学》1998,15(3):19-22
在西宁地区,对632个燕麦品种的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的性状差异很大,不同品种各性状最大与最小值的范围为;生育期75 ̄138d,千粒重13.2 ̄58.3g,茎粗0.25 ̄0.76cm,株高74.2 ̄210.0cm,单株粒重1.5 ̄14.9g,拮秆产量3030 ̄14910kg/hm^2,籽实产量1500 ̄5925kg/hm^2,粒色有白、黄、褐、棕、黑等;株高,生育期和产量三者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天农肥育牛用添加剂饲喂肉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年龄2~3岁,体重300~400千克的夏洛来杂公牛,西门塔尔杂交牛及黑白花公牛等品种牛共20头,用天津农学院研制的“天农肥育牛用添加剂”进行了肥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牛平均日增重1.282千克,对照组牛为1.012千克,试验组比对照组牛平均头日增重多0.27千克,经t经验两组牛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经济收益比对照组头日净协1.93元。  相似文献   

16.
我省40个县从1998年以来参加推广牛羊四种寄生虫病(血矛线虫病,肝片吸虫病、锥虫病、血吸虫病)联合诊治技术(四联),到目前为止,检查牛181323头,羊24008只,治疗牛52757头,羊3052只。经查治后,阳性率有变化;血矛线虫病;牛从诊治前的5.2%下降为目前的1.2%,羊从6.5%降为2.1%,血吸虫病:牛从3.8%降为1.1%,羊从1.5%降为0.8%;伊氏锥虫病:牛从3.03%降为0  相似文献   

17.
对50头西门塔尔泌乳母牛的日粮进行了为期60d的实测,结果如下:奶牛日均采食混合精料6.7kg,青贮玉米(带穗)20.0kg,青干草5.0kg;其营养成分含量为干物质16.38kg,奶牛能量单位33.77,可消化粗蛋白1.33kg,钙93.32g,磷71.16g;日粮主要养分转化为乳成分的效率为干物质12.82%,奶牛能量单位转化为乳能量51.91%,可消化粗蛋白45.41%,钙24.38%,磷2  相似文献   

18.
用42头7月龄安格斯公牛进行试验,测定加钼或未加钼的低铜饲粮对牛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铜状态的长期影响。断奶前28d给22头犊牛注射90mg断奶后,饲粮中添加铜7.5mg/kg干物质,对照组不添加铜。在获得铜后第40d后,铜的添加量降低到5mg/kg干物质,施铜期后,每组1/2牛的日粮中添加钼5mg/kg干物质。  相似文献   

19.
选用24头杜二杂种猪和32头大二杂种猪(试验2)进行日粮添加CIM1μg/g试验。试验1和2试验期分别为28d和20d。其中CIM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5.7%和12.9%,粒重比分别降低13.3%和10.0%。  相似文献   

20.
荣昌猪瘦肉型品系肥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荣昌猪瘦肉型品系0至5世代共246头同胞肥育试验猪进行了肥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六个世代的选育,荣昌猪瘦肉型品系具有优良的胴体品质及较快的生长速度,并保持了原种荣昌猪肉质优良的遗传特性,胴体瘦肉率、肩腰荐三点均膘、后腿比例、胴体长分别由0世代的51.73%、2.63cm、31.39%、84.75cm提高(降)至5世代的55.00%、2.06cm、32.39%、87.25cm,分别提高(降低)了6.3%、21.7%、3.2%、2.9%;20~90kg日增重、每增重1kg耗料、达90kg体重日龄分别由0世代的450.0g、4.17kg、234.9天提高(降)至5世代的598.8g、3.39kg、189.5天.分别提高(降低)了33.5%、19.3%、1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