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退耕还林(草)是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为新疆加快林业产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研究尝试运用一些主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农户退耕还林(草)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农户的意愿,为促进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草)工程,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方法]定性分析与计量模型(Logistic模型)相结合.[结果]农户的退耕还林(草)意愿受区域、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总体环境、对封山育林的态度、人均农用地、非农收入、劳动时间以及地块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结论]在做退耕决策时,农户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行为总体来看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补助下农户退耕还林成果保持的意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呼吁出台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的背景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四川147户农户退耕还林成果保持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生活环境特征变量对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意愿影响显著,农户的个人特征变量对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意愿元显著影响。从而得到有益的启示,要加强农户保持退耕还林成果的意愿,必须从改变农户生活环境特征变量入手。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退耕还林(草)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本策略.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中存在政策不能及时兑现、资金划拨滞后、造林质量低下等问题.作者建议应明确指导思想,建立新的投入和保障机制,走一条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大刚  刘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39-2240
要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树立全局观念,明确战略目标;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发展后续产业;在全社会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生态经济管理,实现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双赢;”运用系统管理思想,再造组织流程,整合资源,形成强势合力;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率,增强后续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综合效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退耕还林(草)效益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主要采煤破坏区的67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户复垦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是否支持复垦主要与农户人均收入、国家是否投入复垦资金、技术,能否给予农户补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分析岢岚县退耕还林的现状,并针对近几年岢岚县退耕还林(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市场经营,重点突破;发动群众,群防群治;间隔放牧,舍饲圈养;坚持移民,防火护林;改进技术,完善政策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和县退耕还林(草)的效应及后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民和县为例,应用数据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后的生态和社会效应,结果表明,退耕工程实施后改善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微气候环境,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仍存在退耕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农业产业链等后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姚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96-598,601
黄土高原是我国退耕还林(草)工程重点建设的区域之一,在工程实施中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稳固退耕成果的有效手段。该研究分析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面向国家生态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特点,提出了构建完善的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机制、推进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部退耕还林(草)生态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现行退耕还林(草)生态目标的众多冲突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协调冲突的三条思路:调整目标、完善政策和产业化发展.首先,对退耕还林(草)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应调整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兼顾的目标的观点.即在遵从公平性、有效性、持续性的原则下,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林种比例;其次对完善政策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胡明  权轻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67-16569
分析了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安塞县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被园地和林地所取代,从而使农村空闲出来的劳动力向能获得更高收益的产业流动,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吉林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对农户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不同类型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的因素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纯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纯农型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而对于其他三类农户而言,收入水平不再是影响因素,他们更关注于对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农业保险的服务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非农型农户而言,是否购买农业保险对这类农户来说已经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平台,利用射洪县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并结合该县的DEM、聚落、水域和道路数据,建立一、二级退耕还林决策模型。结果表明,射洪县可以退耕还林的总面积为8 907.86 hm2,其中一级退耕还林的对象为坡度大于25°的旱地,退耕面积为6 314.23 hm2,占退耕总面积的70.9%,占旱地总面积的10.5%,占耕地总面积的7.8%;二级退耕还林的对象为坡度在15°~25°,且在聚落500 m和道路1 000 m范围外与水域1 000 m范围内的耕地,退耕面积为2 593.63 hm2,占退耕总面积的29.1%,占耕地总面积的3.2%。本研究通过构建退耕还林决策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退耕还林数据,为新一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永明 《北京农业》2012,(24):98-99
在退耕还林森林经营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和管理中结合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退耕还林应采取的措施,方便工程更好的经营管理.着重分析当前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并相应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农地非农化空间效率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成都市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建设用地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单位建设用地对GDP的贡献额、单位建设用地平均边际产出等指标对成都市1996~2005年农地非农化空间效率效率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农地非农化并没有达到空间效率的均衡。因此,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在成都市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可加大对Ⅱ区(双流县、龙泉驿区、郫县、新都区)、Ⅲ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金堂县、温江区、青白江区),尤其是Ⅰ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农地非农化的供应量,从而在促进成都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有效保护农地,特别是有限的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禹慧强  赵兵  王晓龙  冯健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53-4954,4957
在对宁夏泾源县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当地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生存状况,尤其是从农民收入方面入手,对8年补助期限结束后退耕还林地区农民可持续生计难题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邵阳县及其周边地区的降水资料,定性分析了退耕还林对降雨量的影响效果,对比退耕还林前、后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及旱涝趋势,并对邵阳县及周边地区降水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对增加降雨量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长白县耕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政策的演变,耕地保护的政策绩效虽有所提高,但耕地减少的趋势仍没有得到遏制。本文结合长白县实际,对长白县耕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耕地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影响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通过对1 619户农户的全面调查,了解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系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行为方式、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不仅使当地农民受惠,而且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