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水清  谢九皋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37-2938
研究了N-硝基-N-(N′-间硝基苯基)-氨基甲酰-2,4,6-三氯苯胺对单子叶作物水稻和双子叶作物油菜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及其对单子叶杂草稗和双子叶杂草绿苋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水稻、油菜具有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对稗草、绿苋具有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N -硝基 -N - ( 2 ,4,6—三氯苯基 ) -N′ - 2 -甲氧基苯基脲对单子叶作物水稻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及对单子叶杂草稗的除草活性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该化合物对水稻具有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对稗具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3.
试验了N-硝基-N-(N'-间羧基苯基)-氨基甲酰-2,4,6-三氯苯胺对单子叶和双子叶作物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及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的除草活性,确定了其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和除草活性的EC50。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水稻、油菜具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对稗草、青葙具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马莲甲醇提取物对稗草的除草活性。利用小杯法测定枝、叶和花的甲醇提取物对稗草的生长抑制活性。在8mg/mL的处理浓度下,花的甲醇提取物对稗草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好。马莲甲醇提取物对稗草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可使稗草的根长、茎长抑制率分别达到92.64%、93.44%。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省水田杂草种类繁多,密度大,竞争能力强,常年用药产生抗药性,对水稻的分蘖和产量影响非常大,防治不当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稻稗为常发性杂草,各地区普遍发生,是主要防除对象。稻稗是禾本科单子叶杂草,是水稻的伴生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喜水喜肥。稻稗为一年生草本,无叶耳叶舌,大多数根据这个特征区分水稻与稻稗。其株高70~100cm,叶片线形,粗糙,边缘有微小的刺毛。圆锥花序直立或垂  相似文献   

6.
将色满酮官能团与肟酯官能团拼接起来,制得7个色满酮肟酯化合物4a ~ 4g,其结构经1H NMR,IR,EI-MS,元素分析确证.初步杀菌和植物生长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200 mg·L-1目标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比较明显;10 mg·L-1目标化合物对苋菜的幼根和幼茎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g对苋菜的幼根和幼茎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4.78%和84.06%.化合物4d对油菜的幼根的生长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87.86%.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水稻化感品种、非化感品种和稗草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土壤接种的植物-土壤反馈研究方法,探讨水稻化感品种、非化感品种和稗草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水稻和伴生稗草的反馈影响,以期揭示植物-土壤反馈在化感特性不同水稻品种与稗草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稗草根区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稻化感品种根区土壤。对根区土壤PLFA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化感品种、非化感品种和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明显不同。单种条件下,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高于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但添加根分泌物后,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低于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添加根分泌物影响了不同土壤接种物对稗草生长的反馈作用。水稻和稗草混种条件下,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显著低于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增强了水稻化感品种对稗草的抑制作用,调节不利于稗草生长的负反馈;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显著高于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调节有利于稗草生长的正反馈。无论是单种还是混种条件下,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和水稻根区土壤接种物对化感水稻品种生物量影响差异均不显著,但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显著降低了混种条件下非化感水稻品种的生物量,调节不利于非化感水稻品种生长的负反馈。可见,水稻化感品种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调节不利于伴生稗草生长的负反馈过程,提高了水稻化感品种对稗草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一展清可以用于直播稻田前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除,在稗草2~4叶,用药量在4 500~6 000 m L/hm2之间,药后15 d,对单双子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在95%以上;在稗草4~6叶,用药量在4 500~6 000 m L/hm2之间,药后15 d,对单子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十分理想,但对双子叶草的防效却显著下降。一展清使用后对水稻叶色有稍微落黄现象但不影响生长,对莎草防效差。  相似文献   

9.
以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为原料,三乙胺为缚酸剂,与取代苯磺酰氯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NMR、HR-ESIMS确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50μg/m L浓度的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和稗草显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2种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率达到76.1%。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简要介绍稗属植物的分布、形态学、细胞学及分子学特征,概括稗草类植物的栽培和竞争生长特性,总结稗草光合酶单基因的克隆及其对水稻的遗传转化及稗草总基因组DNA对水稻转化的部分研究成果,说明稗属植物除了普遍认为是危害作物的恶性田间杂草外,也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