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关于旱作农业耕作技术与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作为整个农业综合技术系统中的硬件,它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前提,是代表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因素。因此,在旱作农业区发展机械化,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进新技术,实施高科技,节能提效,满足农业对农机化的需 相似文献
4.
5.
本文论述了旱作农业的内涵、提出了农业工程技术是旱作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促使旱作农业由传统农业现现代农业发展,同时促进了持续农业的发展,保护了环境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保证了旱作农业增产技术实施的时间性和精确性,特别强调,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可提高旱作农业地区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并把传统的旱作农业生产经验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是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7.
8.
9.
本文论述了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并按照国家最新技术经济核算要求,对试验区实例进行了分析、核算和论证,表明技术上可行,机具配套合理,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农业需水价格弹性分析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计量经济学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原始资料样本数据建立预处理模型,剔除水价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农业用水量的影响,建立农业需水价格弹性分析模型,得出农业需水的价格弹性,研究表明农业水价与需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将预处理模型和农业需水价格弹性分析模型在江苏省高扬程灌区中进行了定量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农业水价对用水量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洱海流域及周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指出治水思路要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并提出了实现该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包括:工业节水和农业节水,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对该区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农业用水的历史变化及可持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10):54-57
我国农业用水的大量增加发生在1949年-1980年之间,与我国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快速增加紧紧相随。农业用水大量增加,在解决我国的粮食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水资源缺短和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保证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唯一可行的途径。在未来重点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灌溉基础设施,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抓好各项农业配套技术的实施,充分发挥农艺节水技术的作用;制定完善配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促进灌溉用水管理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张玉春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4,(4):54-55
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实施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分配灌溉用水使用权的基本依据。在明确灌溉用水定额概念及其主要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指标的含义、性质,论述灌溉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的关系,为合理确定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河流随机水质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河流域污染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二维随机水质数学模型,该水质模型把一维水质随机降解模型和二维迁移扩散模型相结合,同时考虑了各水质参数K1,K2,K3和河道横向扩散系数Dy的随机性影响,该模型适用于各种水力复杂条件和排污范围的水体,对于平面二维的任一个计算点,它都能给出该点水质浓度随机变化的概率分布,用该模型对三峡建库后的香溪河库湾水质进行预测,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及规划治理提供设计数据。 相似文献
18.
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具有不可预期、自组织、非线性等特征,决定了对区域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以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12个国有农场为研究基点,选取DPSIR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模糊AHP-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TOPSIS评价方法对其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进行评价,利用ArcGis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农业用水是影响是资源系统恢复力的核心驱动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五九七农场水资源恢复力最强,红旗岭农场次之,双鸭山农场最弱。研究成果揭示了当地水资源系统恢复情况,为国内其他区域进行农业水资源系统恢复力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
北京市农村用水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京市农村各业用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耕地面积和水资源为约束条件,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采用了线性规划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水文年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的农村用水及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北京市农业节水的潜力及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