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50年山东省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34-1536
利用山东26个代表站1961年1月~2009年2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及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山东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东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且以夏季减少的幅度最大,其次为冬季,春季减少的幅度最小;全省各地均呈递减趋势,减幅大的地区主要位于山东省的西部及中南部地区;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转折时间大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2.
近59年邯郸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邯郸市气象观测站1955~2013年逐年、逐月的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邯郸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并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59年邯郸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103.68 h/10a;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5年与谷值点1996年相差可达1 096.6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变化趋势最明显,其次是冬季、秋季,而春季变化趋势不显著;近59年来5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12月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是7月,3、4月变化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在1982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为少日照时段,秋季突变时间点与年突变相同。  相似文献   

3.
利用连山县1966—2015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50年连山县日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连山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5.05 h/a,减少趋势非常显著;春、夏、秋、冬各季日照时数变化总体都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74、-2.20、-1.44、-0.59 h/a。连山县年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准16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为主周期,25~28年尺度为第2周期。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具体是从1990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廖晶晶  刘闯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522-5524,5526
利用葫芦岛地区所辖4个气象台站1960~2009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葫芦岛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葫芦岛地区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最低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以1988年为界,葫芦岛地区气候可分为冷、暖2个阶段,1960~1987年为相对冷期,1988~2009年为相对暖期;葫芦岛地区年和四季的平均气温均先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陕西黄土高原1961~201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基于陕西黄土高原43个台站1961~2010年逐月日照时数,采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Mann-Kendall分析、小波分析和线性相关等方法,对近50年陕西黄土高原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引起该区域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47 h/10a。除春季日照时数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其他季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以夏季减幅最显著,平均减少24.34h/10a。陕西黄土高原年、季日照时数气候趋势系数呈上升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米脂、子洲、绥德、延安、延长和安塞,其余区域为下降趋势。近50年来,陕西黄土高原年日照时数在1972和2003年发生突变,并存在5~7年的振荡周期。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混浊程度加大,从而增强了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及吸收作用,使太阳辐射减小,由此造成年日照时数减少。[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陕西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玉树市1968—2017年日照时数气象资料进行了研究,对该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区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25.28 h/10年;春、夏、秋季日照时数均呈线性减少趋势,冬季为较弱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日照时数减少最显著,春、秋季平均日照时数减少趋势较弱,阶段性波动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5年杂多县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气象资料,并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法、小波分析对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杂多县的年日照时数最大值为2 731.8 h,最小值为2 194.3 h,年日照时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537.5 h。杂多县的年日照时数明显减少,气候倾向率为-17.61 h/10年。四季的日照时数除了夏季呈增加趋势外,其余季节均有所减少,秋季的减少幅度最小,春季的减少幅度最大,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555、-9.768 h/10年。近55年来日照时数减少最多的月份是1月,其次是5月;增加最多的月份是7月,其次是2月。年日照时数变化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以3年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6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为主,3年左右周期是年平均日照时数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8.
贵南县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守生  贺连炳  许正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30-8532,8538
利用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1961-2009年日照时数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滑动t检验法等方法,对贵南县近50年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量、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贵南县年日照时数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49年间日照时数共增加了67.2 h,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70、80年代日照时数变化振幅比较大,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极差达484.2 h。春、秋、冬各季的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呈减少的变化趋势。6、8、12月各月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他月份均呈增加趋势。年和四季日照时数与同期总云量、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年日照时数在1976和1993年附近的突变现象显著,1976年表现为日照的急剧减少,而1993年后表现为上升趋势。春季在1976年、冬季在1977年也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黑龙江省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黑龙江省气象资源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利用黑龙江省71个台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与累计距平法分析黑龙江省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黑龙江省年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6.7 h ;20世纪6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90年代最少;年日照时数最多为1967年,最少为2003年;四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春季最为明显,其次为冬季、夏季,秋季最不明显;除8月、9月外,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6月最为明显;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转折时间大致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海口市1961~2010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年代际、年际和季节的气候变化特征,同时与总云量、低云量、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海口市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偏少117.2 h,其中2001~2010比1961~1970下降了20%以上。海口市日照减少与低云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与夏秋季节的降雨量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贵港市1963~2012年的日照、云量、雾、轻雾、降水等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贵港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与云量、雾和轻雾日数、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港近5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27.8h/10年;四季日照时数也均呈现下降特征,夏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月日照时数7月份最多,3月最少;云量、雾和轻雾日数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是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东阳市50年来的日照时数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阳市1957-2006年日照时数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东阳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开始减少趋势更加明显,四季变化以夏季的减少趋势最大;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分析,其时间序列表现为一具有高复杂度的混沌轨迹。  相似文献   

14.
为四川盆区水稻生产布局、品种选择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四川盆区10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盆区水稻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水稻生长季热量和日照资源,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盆中偏少,由盆中向盆地边缘增加。2)稳定通过12℃初日呈提前趋势,22℃终日呈推迟趋势,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和积温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3)水稻气候资源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不同要素的周期性不同。稳定通过12℃初日存在18~20a的周期变化,22℃终日存在4~6a、8~12a的周期变化,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和积温具有10a左右、18a左右的周期变化,日照时数有5a左右和25a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量有8a和20a左右的周期变化。4)水稻气候资源各要素除降水量之外,都有比较明显的突变性,但不同要素的突变点有所不同。稳定通过12℃初日的突变点在2000年,22℃终日的突变点在1995年,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积温和日照时数突变点分别为1999年、1999年和1980年,突变性都较强。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Mann-Kendall方法、滑动t检验等,对近50年青州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青州市平均日照时数为2 517.3 h,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幅为61.1 h/10 a,其年际变化振幅较大,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20世纪60年代日照时数最多,70年代次之,80—90年代接近常年平均值略偏低,21世纪以来日照时数大幅减少。春、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同,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最大,秋季次之,冬季和春季日照时数减少缓慢,四季变化差异很明显。近50年青州市逐月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为双峰型,年内最高峰出现在5月,从6月开始雨量、云量增多,日照时数逐渐减少,7—8月降水日数最多,12月日照时数最少。  相似文献   

16.
新疆奎屯垦区土壤氟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网格布点法在奎屯垦区4个团场共采集土壤样品99个.通过对土壤中可溶性氟的测定,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与GIS技术研究了该地区土壤(0~20 cm)水溶性氟的污染状况,并对水溶性氟在土壤中的含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数据水溶性氟含量均超过了我国地氟病发生区表层土壤水溶性氟的含量2.50 mg/kg,平均值达22.15 mg/kg,最高值达76.39 mg/kg,已经出现了高氟现象;4个团场中,129团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差异最大,变异系数为64.98%,土壤水溶性氟含量高的区域相对集中,大于30.00 mg/kg的区域出现在127团、128团和129团一带,其中128团所占的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7.
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合肥市近55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合肥市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t检验法对合肥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各季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多的是8月,减少最缓的是4月。合肥市年日照时数在1969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运用哈密市近40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特征,并运用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近40年来哈密市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增加26.69 h;春、夏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秋、冬季呈减少趋势,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减少趋势;月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呈负距平,21世纪10年代为正距平,月日照时数增加显著,日照时数没有突变现象发生,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