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肩星天牛对损伤后复叶槭植株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该文利用Y型玻璃嗅觉测定仪对光肩星天牛的趋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诱源为受不同机械损伤和天牛咬食损伤处理后不同时间内整体复叶槭植株释放的挥发物 .结果表明 ,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但经机械刻伤复叶槭木质部及损伤叶片、或天牛咬食复叶槭后 ,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 ,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逐渐减弱 ,驱避作用逐渐增强 .在咬食创伤 2 4h后复叶槭挥发物对天牛的驱避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 ,48h后达到最大值 ,72h后驱避作用明显降低 .而叶片损伤处理 4h时 ,复叶槭就表现出较强的驱避作用 ;木质部刻伤引起的驱避作用则要于 4h后才出现 . 相似文献
2.
光肩星天牛对寄主植物萜烯类化合物触角活性和电位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引诱剂和驱避剂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离体触角各节嗅觉反应差异,离体触角活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雌、雄两性对2 mol/L的顺-3-烯-1-醇、月桂烯、水芹烯、3-蒈烯、S型α-蒎烯、莰烯、R型α-蒎烯、S型β-蒎烯、柠檬烯、罗勒烯、正己烷和乙酸乙酯12种植物挥发物进行了EAG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触角各节的嗅觉感受存在差异,最敏感节是端部第2节.雌、雄两性离体触角活性随时间变化规律不同,雌性呈缓慢减弱趋势,雄性0.8h内活性陡降,而后呈缓慢减弱趋势;雌、雄虫触角分别在离体10.0、2.8h基本失去活性.2 mol·L-1挥发物EAG测试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雌性对12种挥发物EAG反应明显(P<0.01),雄性除对S型α-蒎烯无明显EAG反应外(P>0.05),对其余11种挥发物反应明显(P<0.01).T检验表明:雌、雄虫除对Sβ-蒎烯差异不显著外,对其余11种挥发物的EAG反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4.
光肩星天牛取食后复叶槭挥发物的释放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阔叶植物叶片通常释放少量的挥发物,但是当受到害虫取食后植物会释放大量的物质,并且其挥发物的指纹图谱与未被损伤的植株相比大不相同.这些挥发物在植物-害虫-害虫天敌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昆虫取食植物后挥发物的释放机制,作者选用复叶槭(Acer negundo)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为试验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检测挥发物.在天牛取食后大多数物质在9h的释放率达到第一个峰值(β-蒎烯、六氢法尼烯基丙酮、乙酸苯乙酯、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syn-2-甲基丁醛肟除外).在经过短时间下降后又逐渐上升,至天牛取食后48h达到最大值.只有β-蒎烯、3-蒈烯、桉树脑、D-柠檬烯、trans-香叶基丙酮、苯甲酸甲酯、苯乙酮、苯并噻唑等物质在72h达到最大,而syn-丁醛肟、1,3,3-三甲基-2-甲烯二氢吲哚在咬食1h后就达到峰值.天牛咬食诱导出的复叶槭挥发物(即在正常植株中未被检测到的物质)种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在48h达到17种. 相似文献
5.
光肩星天牛取食后复叶槭挥发物的释放机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阔叶植物叶片通常释放少量的挥发物,但是当受到害虫取食后植物会释放大量的物质,并且其挥发物的指纹图谱与未被损伤的植株相比大不相同.这些挥发物在植物-害虫-害虫天敌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昆虫取食植物后挥发物的释放机制,作者选用复叶槭(Acer negundo)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为试验材料,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检测挥发物.在天牛取食后大多数物质在9h的释放率达到第一个峰值(β-蒎烯、六氢法尼烯基丙酮、乙酸苯乙酯、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syn-2-甲基丁醛肟除外).在经过短时间下降后又逐渐上升,至天牛取食后48h达到最大值.只有β-蒎烯、3-蒈烯、桉树脑、D-柠檬烯、trans-香叶基丙酮、苯甲酸甲酯、苯乙酮、苯并噻唑等物质在72h达到最大,而syn-丁醛肟、1,3,3-三甲基-2-甲烯二氢吲哚在咬食1h后就达到峰值.天牛咬食诱导出的复叶槭挥发物(即在正常植株中未被检测到的物质)种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在48h达到17种. 相似文献
6.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近年来危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给浙江省临安市山核桃产业造成巨大影响。为给光肩星天牛引诱剂和驱避剂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测定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蒎烯、-蒎烯、对二氯苯、邻二甲苯、莰烯、柠檬烯、樟脑、罗勒烯、对乙基苯乙酮等9种山核桃植株挥发物5个浓度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雌虫触角对-蒎烯的EAG活性高于其他化合物,而雄虫触角对柠檬烯、罗勒烯有明显的EAG反应。此外,光肩星天牛雄虫触角对柠檬烯的EAG反应活性随浓度的升高而加大,而光肩星天牛雄虫触角对樟脑的EAG反应活性则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天牛触角对不同种挥发物质的不同浓度所产生的EAG活性都存在差异,且雌雄差异显著(P<0.05)。这些特性很有可能为研发高效特异性光肩星天牛引诱剂与趋避剂提供理论基础。表2参19 相似文献
7.
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对昆虫触角电位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不同性别昆虫对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EAG反应的差异,以及刺激化合物结构和碳链长度对昆虫EAG反应的影响,阐述了昆虫EAG反应与行为反应的关系,并探讨了EAG反应复原快慢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光肩星天牛不同寄主树种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首次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提取了光肩星天牛部分寄主树种合作杨、新疆杨、毛白杨、旱柳未损伤及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包括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脂肪酸类等.结果表明,感光肩星天牛树种释放较多的酯、萜类物质,而抗性树种则释放较多的醇、醛类物质.在遭受机械损伤后醛类和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同时还产生大量的萜类物质.这些物质释放的变化可能与光肩星天牛的取食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光肩星天牛不同寄主树种挥发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昆虫搜寻寄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首次利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提取了光肩星天牛部分寄主树种合作杨、新疆杨、毛白杨、旱柳未损伤及遭受机械损伤后的挥发性物质,共鉴定出56种化合物,包括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脂肪酸类等.结果表明,感光肩星天牛树种释放较多的酯、萜类物质,而抗性树种则释放较多的醇、醛类物质.在遭受机械损伤后醛类和醇类物质的释放量增加,同时还产生大量的萜类物质.这些物质释放的变化可能与光肩星天牛的取食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椴树内含物对光肩星天牛抑制作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椴树内含物撮物对光肩星天牛卵和幼虫的抑制试验,数据分析表明,A1、A2、A3等3种提取物对天牛卵和幼虫总体有显著抑制作用。特别对幼虫能抑制其发育速率,干扰正常发育,推迟蜕皮时间,最终导致死亡,从而为椴树在森保研究领域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12.
光肩星天牛的人工饲养(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人工饲料的合理营养成分及其配置比例.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各个虫态的人工饲养,总结出了较理想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光肩星天牛发育历期缩短,成虫羽化率可达到50 % 以上. 相似文献
13.
光肩星天牛成虫交配行为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弄清光肩星天牛成虫在繁殖交配过程中如何判断和寻找配偶,该文进行了雌、雄成虫对两性个体气味、味迹的感应趋性和行为反应,成虫的自然交配行为表现等研究.认为光肩星天牛成虫在配偶寻找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的交配行为一般是在雌虫对雄虫的视觉刺激作用下起动的;雌性成虫的性信息素为接触性信息素,雄虫依靠触角、下唇须和下颚须上化感器的接触感应来接收这种信号的刺激. 相似文献
14.
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早期抗性鉴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人工接虫技术能早期鉴定林木抗虫性,缩短林木育种周期.作者于1997 年进行早期鉴定方法的探讨,1998 年在1997 年的基础上采用网室接种天牛成虫、树干套笼接种成虫、接种幼虫3种方法进行接种试验.3 种接种试验结果比较一致.接种成虫的产卵数、孵化幼虫数( 虫口密度) 在糖槭、合作杨、中林34 上多,林木受害严重;在新疆杨、毛白杨、河北杨上少,林木受害较轻;刺槐、臭椿基本免受危害.接种幼虫试验,幼虫成活率在糖槭、合作杨上高,在毛白杨、河北杨、新疆杨上比较低,在刺槐、臭椿上最低.试验结果与宁夏地区光肩星天牛危害调查的各树种对天牛的抗性相吻合.3 种方法进行早期鉴定都是可行、有效、简便的. 相似文献
15.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杂交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野外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成虫相互交配进行了调查 ,同时于野外铁纱笼内进行了两种天牛成虫之间的交配试验 .结果表明 ,野外自然条件下两种天牛成虫间都可相互交配 ,其中光肩星天牛♀×♂的比率占34 4 % ,黄斑星天牛♀×♂占 1 3 3% ,淡黄型♀×♂占 1 0 6 % ,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占 1 6 7% ,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占 1 0 6 % ,其它类型间的相互交配占 1 4 4 % .铁纱笼内黄斑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交配 ,产生的后代成虫 ,鞘翅表现为白斑、黄斑和淡黄斑 3种类型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交配后代毛斑为黄斑和淡黄斑 ,黄斑星天牛♀♂交配的后代为淡黄斑和黄斑 .利用这些后代成虫进行再交配试验 ,已得到后代幼虫 1 31头 .根据这些结果及有关两者的生物学、行为学和形态特征观察 ,我们认为它们很可能是一种的不同型 相似文献
16.
17.
光肩星天牛在杨树上产卵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光肩星天牛危害杨树的调查表明,光肩星天牛产卵处的高度与杨树胸径呈正线性相关.以往认为光肩星天牛喜在树干分枝处的观点只适用于胸径大于15cm的情况,而在胸径小于15cm的情况下,光肩星天牛主要产在主干基部或中部无分枝处.进一步调查的数据表明,光肩星天牛产卵时对树干直径、树皮厚度有严格的选择.对鲁伊莎杨测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树干直径与树皮厚度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光肩星天牛只要对两因子之一进行选择,另一因子也就同时确定了.据林间观察和分析,树皮厚度在光肩星天牛产卵部位的选择中可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16S rDNA of a Strain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arva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Study o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16S rDNA and insecticid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BH-1 isolated from diseased larva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Method]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routine method and inoculated onto healthy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for observing insecticidal effect, further 16S DNA was amplified by the specific primers for sequencing and homology analysis. [Result] The mortality of second instar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 reached 72.7% 8 d after 1010 cfu/ml BH-1 was inoculated. The homology of 16S DNA se- quences between BH-1 and Serratia marcescens accessed in GenBank reached 99.5%.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routine identification, BH-1 was identi-fied as S. marcescens. [Conclusion] BH-1 could be used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Anoplophora glabripenais (Motsc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