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塘的淤泥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的生物及流入泥沙沉积于池底形成的。一般来说,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底质,不仅可提供养分,稳定水质,而且有益于底栖生物及鱼类的生长繁殖。但是,淤泥过厚会给养殖水体带来极大危害:其一是使池水变浅,减少鱼类活动空间;其二是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其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大量溶氧,使池底始终处于缺氧状态,除了易引起“泛塘”外,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还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引起水质恶化,厌氧菌大量繁殖。对养殖池塘淤泥过厚应采取如下综合措施治理:  相似文献   

2.
现在有些地方的养鱼户把鱼塘进行掠夺性生产,致使鱼塘底部的淤泥逐年增多生产条件每况愈下。养鱼塘中的淤泥过多过厚对养鱼非常不利,有以下三点。一是淤泥中有机质分解,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严重者造成鱼池缺氧,造成大量鱼死亡。二是淤泥中隐藏着大量细菌和寄生虫易使鱼类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3.
鱼塘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经常沉积一些残剩饵料、肥料、死亡生物、鱼类粪便及其他有机质,加上泥沙的混合,使池底逐渐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淤泥。当淤泥厚度超过20厘米后,便会对塘鱼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精养高产池塘由于鱼(虾等)的粪便、残剩饲料、有机肥料等的不断积累,加上泥沙,在池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细菌。有机物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中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在淤泥中厌气性细菌占绝对优势,对有机物进行发酵作用,产  相似文献   

5.
<正>一、清塘消毒由于河蟹养殖塘口会因投饵施肥及养殖动物排泄物而使池底沉积大量的残饵、粪便、尸体和有机碎屑等,养殖周期结束后,应对塘口进行清整。3年以上的养殖户可以用挖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清除池底表层淤泥后晒塘,使池塘彻底暴露在阳光下,通过冰冻和暴晒,使池底晒至龟裂,有机质分解变成养分,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挥发,从而减少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生物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技术》2007,(12):55-55
池塘由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粪便、排泄物、遗体、残饵和施肥的不断积累,以及地表冲积物等不断沉积,沉积有机物经微生物发酵分解,形成大量腐殖质,与池底表面浸润土壤混合在一起,在池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过多有三大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种类越来越多,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许多养殖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现将主要病害的预防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鱼塘清整消毒1.鱼塘清淤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淡水养殖病害的种类越来越多,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给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许多养殖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现将主要病害的预防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鱼塘清整消毒1.鱼塘清淤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  相似文献   

9.
<正>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养殖对象的生活环境、病原体孳生和生物体自身的抵抗力密切相关。开展水产病害防治,要在改良养殖环境、消灭病原体和增强养殖对象的自身免疫力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一、鱼塘清整与消毒1、鱼塘清淤使用多年的养殖池塘,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的出血病、草鱼的三大病害以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水产养殖病害的种类越来越多,爆发的频率越来越快,给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使许多养殖企业和个人丧失信心。现将主要病害的预防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鱼塘清整消毒1.鱼塘清淤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  相似文献   

11.
刘山乔 《农家致富》2014,(14):39-39
养殖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易导致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也是造成养殖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清除养殖池塘过多淤泥是池塘改造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一、淤泥的危害1.导致水体缺氧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机物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使水体下层本来就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极易造成鱼类等养殖动物浮头,甚至泛塘死亡。  相似文献   

12.
生石灰是养鱼必备的药物之一,渔农称之为“渔家之宝”。它具有强碱性,能消毒、杀菌、灭虫、杀灭水域中各种鱼类的病原体,切断传染或侵袭的途径;它能改变水质,使悬浮胶状有机物质等胶结沉淀,澄清水体,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有利于池底肥料分解,并能释放被淤泥吸附的氮、磷、钾等营养盐类,使池水变肥;它还能调节酸碱度,保持水域的PH值稳定,有利于鱼类生活。为提高和发挥生石灰在渔业生产上的作用,现将生石灰的使用方法简介如下:全池泼洒法。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菌性鱼病和打粉病。间隔一天,再用一次,对鱼出血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农新 《当代农业》2014,(21):41-41
一是清除池底淤泥淤泥的主要成分是大量残饵、有机物、死亡的机体和生物排泄物。过多的淤泥容易引发水质恶化,还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硫化氢、氨等,使池水吸附值下降、抑制和危害河蟹的生长和生存,特别是有害的病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存在于淤泥中。一旦条件适宜,各种病原体即泛滥成灾。二是冰冻和照晒池底蟹池清理后,理清水沟,用机械定期抽水,尽量使池底经过严寒冰冻和阳光照射1个月左右,以改善池底的土质状况,让一些病原体经冰冻和在日光的照射下被杀死.为日后蟹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贵州省海拔2,200公尺的威宁草海边,蕴藏有丰富的草炭(泥炭)。威宁草炭是古代地层变动时,海中的水生植物(木贼,莎草科植物)为淤泥所淹埋后在压气状态下形成的。共分三层:30~50厘米为黄灰色粉沙粘土所复盖;50—150厘米为分解完全的呈深黑色的腐植质层,农民称为"海土盖子"或"黑海土";150—350厘米为半分解的呈黄褐色的有机质层,植物残体尚清晰可见,农民称为"黄海土"。草炭虽然是很好的有机质肥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秸秆在经过预处理后还田,研究其对作物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检测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研究显示,大量的秸秆在经过预处理后还田,不仅可以完全替代化肥实现作物高产,还能显著增加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改良土壤,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除了秸秆分解释放出大量营养物质可供给作物生长需求外,大量分解秸秆的微生物活动,还能固定、利用环境中的矿质元素,最终转化为作物可利用的形式。大量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泥对农田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以前上海市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入河道,致使流经的河道水质受到污染,同时使大量污染物质沉入河底,积累在淤泥中。这些受污染的河道淤泥就是本文所指的污泥。水利上清理河道淤泥所采取疏浚的办法,往往又把环境问题转移到农业上。农业上利用河道淤泥,一是通过管道,将疏浚的淤泥吹入低洼地,或围圩造地,形成较大面积连片的吹泥地;二是将淤泥作肥料,大量施入农田。  相似文献   

17.
施用西湖淤泥对菜地土壤及蔬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西湖淤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容重下降,土壤结构系数提高。蔬菜增产效果明显,与不施淤泥的对照相比,蔬菜增产4.1~13.5%,并能提高品质,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啬硝酸盐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杉木连栽林地土壤酚类物质降解受阻的内外因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杉木林地土壤酚类物质的逐代积累达一定浓度,可以使林木生长受抑制直至死亡。土壤酚类物质分解消除主要依赖土壤中异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生长,故土壤有机质的激发效应和氮,磷的养分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土壤微生物(细菌)将由初生代谢转向次生代谢,并积累次生代谢产物,致使土壤微生物无力分解土壤酚类物质。杉木林凋落的激发作用小是不能促进土壤酚类物质消除的关键,必须有其他来源的有机质的协同作用以补充有效能源。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河道清淤产生大量淤泥面临处理处置的难题,根据绿化结构土用土的技术要求,分析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内5条典型河道淤泥用作结构土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除航城路个别样点的盐分含量和钠吸附比超标外,其余河道淤泥的pH、盐分、阳离子交换量、质地、有机质、主要养分、可溶性硼、重金属和多氯联苯含量均满足绿化种植土壤相关标准要求;而且大部分淤泥的基本理化指标、主要养分含量和重金属清洁度优于上海园林绿化土壤。用淤泥替代园林绿化土壤生产绿化结构土,既可缓解上海土壤资源紧缺,也为淤泥资源化利用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土壤对甘薯淀粉加工废水的降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淀粉加工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水中含有可溶性糖、蛋白质、有机酸及矿物质等,长时间存放有机质会分解,产酸、产气,污染环境.可通过将废水排入冬闲田,让土壤颗粒吸收废水,增大有机质和氧气的接触面,在土壤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下加速分解.试验结果表明,冬季将废水排入土壤30 d左右可使绝大部分有机酸分解,80 d左右有机质也几乎完全被分解.冬麦灌溉试验结果显示麦苗长势良好,说明废水用于浇地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