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工为挣钱,天经地义,可江西省上饶县有个叫林远泉的农民,到福建漳州百花村无偿打工,目的却是学习技术。百花村是全国有名的花卉苗木生产地,他在这里一边起早贪黑地干活,一边眼明手快地学习育苗、管理、嫁接等技术。  相似文献   

2.
山东滕州市钱包沟镇郝寨村青年郝长江,利用在北京某养殖场打工时学到的肉鸽养鸡殖技术,回到家乡养鸽致富。他在打工期间,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肉鸽养殖技术,还多次请教有关专家,3年  相似文献   

3.
<正>樊玉川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于大别山脚下的湖北英山县杨柳镇三门河村。高中毕业后,因家贫没能上大学的樊玉川只好选择了出门打工。他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学习技术。他先后进过砖厂、搞过搬运、蹲过车间,后来进入一家养殖场当一名水产养殖工。由于他肯吃苦,人灵活,师傅们愿意把技术传授给他。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师傅们谈论养殖鲟鱼市场前景看好,并且他在网上也了解到离家乡不远的麻城市有人鲟鱼养  相似文献   

4.
“打了八年工,没有挣下什么钱,还不如种葡萄。”5月7日,在第五师八十九团园艺场张新友的葡萄园里,他正和妻子在地里一边查看葡萄的长势,一边除去多余的葡萄枝芽。提起他为何种葡萄树时,张新友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16岁那年,张新友辍学来到兵团帮助姐姐种地,主要是种棉花和玉米。当时棉花粮食都不值钱,让他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于是他选择去外面打工。  相似文献   

5.
周秀梅是江苏省灌南县百禄镇周彭村人,中学毕业后,曾经在广东等地打工,她发现珠江三角地区,人们对鸡肉情有独钟,“发展养鸡市场前景广阔”,一个念头在周秀梅头脑中出现。前年3月初,周秀梅带着打工积攒的资金,回到家乡创办肉鸡养殖场。没有技术,周秀梅先后到响水、涟水、沭阳等地养鸡场考察学习,通过帮养殖户义务打工,学会了养鸡技术,与此同时,周秀梅还花费1000多元,购买10多套肉鸡养殖资料,并到扬州农业大学请教专家。光是学习养鸡技术,周秀梅就花费了1万多元。  相似文献   

6.
兴国县城岗乡石浒村有个37岁的农民姜万响,他充分发挥村里种桂花树的传统优势,扩种繁育,贩运桂花树苗、大树,经过两三年的拼搏,办起了村级园林公司,他也由原来的贫困户变成了桂花树产销大户。1997年,姜万响来到广东东莞园林公司打工。打工期间,他认真学习施肥、整枝、防病、防虫技术,并想尽办法打探苗木来源、销路、价格。经过三年打工学习,他对园林方面的管理知识了如指掌,特别是对桂花等园林树木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他惊栽种桂花树;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城市的扩建美化也急需桂花树。他马上想到自己的家乡素有栽桂花…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广丰县塘墀乡黄家淤村农民徐忠山,外出打工回家乡后承包山场放养本地纯种土鸡———三黄白耳鸡。几年来,年均销售仔鸡5万多只,销售收入50多万元,年均纯收入5万元以上,成了全县闻名的养鸡“状元”。现年40岁的徐忠山,十年前在外打工,走南闯北,汗水流了不少,钱却没挣几个。倔强好胜的徐忠山,不甘心默默无闻贫穷一辈子,他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回到家乡后,他一边耕种自家一亩多责任田,一边购来500只本地纯种土鸡———三黄白耳鸡鸡苗在自己家的空屋和庭院里饲养。为了养好鸡,他买来许多科学养鸡的书刊…  相似文献   

8.
<正>在四川省南部县永庆乡骑凤院村一大片小米椒地里,一位村民穿梭其间,忙于采摘鲜红的小米椒。他叫何正波,是该县宏观乡梨花村返乡创业村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何正波曾是一位身家上千万的建筑商。北漂积累资金1986年,19岁的何正波外出打工,他先后学过修理钟表、绘油漆彩画等技术。后到北京一边打工一边参加函授学习。毕业后,何正波组建了一支施工队伍当起了包工  相似文献   

9.
高中毕业后,江国平回到贫瘠的故乡江西兴国县梅窖镇。家里田少人多,是外出打工?还是在家种田?打工吃的是青春饭,人老了,终究要回家乡。几经思虑,江国平决定留在家乡发展。在父亲的帮助下,江国平购买了雏鸭200羽,这是他创业的本钱,也是全家的希望。江国平白天精心饲养,晚上细心看护。60天后,眼看鸭子快要出笼上市,谁知一场鸭瘟,200羽鸭子死了170余羽。望着一大堆死鸭,江国平无奈地跑到山上悄悄流泪。这时,年关已到,人人忙着备年货,江国平却打点行装,一人悄然前往千里之外的临川市学习养鸭技术。他暗下决心,不…  相似文献   

10.
人民网 《新农村(黑龙江)》2013,(14):I0007-I0007
“养一圈猪,就足够污染全村;而养10万只兔,则足以让全村致富。”7月1日,武平县武东乡炉炕村刘启标的兔舍,又迎来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户。刘启标一边热心地传授养兔技术,一边讲述用“绿色兔”替代生猪养殖,实现全村致富梦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没有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我肯定不敢发展这么大规模的稻虾种养,更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益阳市南县华阁镇天然村养虾大户李志高一边在虾田忙活,一边满怀谢意地对笔者说。已愈不惑之年的李志高曾在南方打工多年。2016年1月李志高回乡过年时,村干部发现他颇具经营头脑,又具有一定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俺在家门口打工,一月挣千把块,手里的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在洛阳长益农林开发公司打工的宜阳县柳泉镇草坪村农民张科辉一边给群众传授种植技术一边说。  相似文献   

13.
增城李姓农户问:外出打工前要做哪些相关准备? 答: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许多农民工进城务工,这其中不乏初离家乡的“新人”,外出打工前要做好以下准备:(1)要带齐相关证件,包括本人身份证件、在户籍地所办理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及学历证明、技术等级证明(资格证书、特殊工种操作证)等能证明本人技能和上岗资格的相关材料。(2)要出去打工,最好先在家乡或在打工城市参加一些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学到一定技术,这样才有打工资本,好找工作,多挣钱。(3)要准备一定的资金、简单的生活用品、必要的衣物和常用的生产工具。要有吃苦拼搏、战胜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嵩明县麦冲村地处山区,耕地贫瘠,过去一直以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烤烟为主,2002年人均产粮279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50元。职高毕业的蒲长文以每月300元的工资受聘于一个公司打工,学习蔬菜栽种技术。通过6年的艰苦磨练,他系统掌握了全套生菜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5.
陈博君 《今日农村》2002,(12):38-39
为创业辞职去打工月薪万元不是梦吴龙高1985年从浙江林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浙江省林业厅工作,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国家干部。然而不安分的他并不满足安逸的公务员生活,1989年6月,他被派往上海花卉良种实验场学习康乃馨的繁殖和栽培技术。在学习期间,上海异常火爆的鲜花生产和交易场面令吴龙高大开眼界。他激动地想,杭州人的消费水平已经很高,但是鲜花消费却还那么的落后,这背后一定蕴藏着巨大的市场,自己何不抓住机遇,抢吃“头口水”呢?于是,吴龙高就琢磨着要自己开一家鲜花经营公司。然而,当时的他根本没有经济富裕的…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茶亭镇洪开桥村村民谭耀庚,别人“下海”他下田.帮助外出打工农户耕种责任田,为外出打工农户打工,成为另类打工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家住湖南省石门县磨市镇深山里的陈建贤,高考落榜后,就一直在广东、浙江等地打工。打工10年,陈建贤处处留心学技术,处处勤于留意适合自己发展的商机。  相似文献   

18.
“现在农民的生活好多了!”河南调查组与虞城县利民镇薛小楼村村民付秀云在地里聊天时,她一边做着农活,一边高兴地聊起自家情况。付秀云家有6口人,分了6亩地。丈夫和儿子在河北打工,一年至少能有4万一5万元的收入。她将离家较远的2亩多地以每年12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了村里合作社,她和儿媳种剩下的3亩地,还能去合作社的加工厂打工赚点工钱。  相似文献   

19.
现年27岁的卢星伟,是五台县北打贤村一名青年。1997年,在他18岁时,就怀揣着100元学费,前往忻州投师学习栽培香菇。他10天后回到村里,试种了200袋发酵菌种,但半年辛苦换来的却是分文未得。面对失败,卢星伟没有泄气,便又拿了300元学费,到了河北保定继续学习。一个月后,他回村再次试种,结果年底收入4800元。第二年,卢星伟又以打工的方式,先后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食用菌生产基地当技术员。到了2003年回到家乡后,他一次性投资2万余元,建起4个大棚进行小田实验双孢蘑菇培植,当年喜荻丰收。  相似文献   

20.
因为大量重复的思维活动,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而要想抓住机遇,首先就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在深圳市最初创建的时候,建筑业大发展,泥瓦工人供不应求。一个来自湖南的小伙子是个技术高超的泥瓦工,当时也跑到深圳打工。按说他应该马上去应聘,但是他没有去,那他做什么呢?他在城乡结合部租了一间民房及其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