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主要对高速公路纵坡上中型车自由流运行速度特性和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不同高速公路的不同坡度、坡长纵坡的坡顶和坡底的自由流运行速度,获取了大量的实测数据,并对其进行了运行规律分析,建立了功率重量比与运行速度、坡长、坡度的函数关系模型。同时,利用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另外,还对误差进行了分析。模型总体拟合良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林业部颁发的“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关于拖拉机集材道最大坡度和最大坡长的规定进行了讨论。并以集材-50拖拉机为例对空车上坡、满载下坡、满载上坡等工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论是:规范关于集材坡道最大坡度的规定,主要由空车上坡时附着力、重载下坡时利用发动机制动且变速器挂低档控制拖拉机下滑速度及保证发动机可靠润滑等因素决定。重载逆坡最大坡度,冬季决定于附着力,夏季决定于发动机扭矩。作者认为,该规范关于最大坡度的规定较合理,但对最大坡长进行限制缺乏充分根据,因此对最大坡长一般没有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不同坡度(3°,5°,7°,9°,12°,15°)、不同降雨强度(70,100,120mm/h)条件下,黑土坡地产流和产沙特性随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小,产流时间长且坡度对产流时间影响小。降雨强度大,产流时间短且坡度对产流时间的影响明显;在坡度较小的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较小,较大坡度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较大;在同一降雨强度下随坡度的增加,侵蚀产沙率基本呈现增大的趋势;坡度对侵蚀产沙率的影响程度与降雨强度有一定关系;在12°~15°之间存在本试验条件下的临界坡度,超过临界坡度12°后侵蚀产沙率和总产沙量都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GIS栅格数据计算最优道路路线问题的算法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本算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主要是根据坡度分级费用、最大坡长、最大纵坡和选线范围等限制条件,运用费用栅格矩阵法计算最优道路路线.本文最后给出一个示例,以验证道路选线模型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王媛媛 《农学学报》2022,12(5):17-23
水文要素是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为揭示陕北黄土高原水文地形要素之间的相关规律。基于90 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提取陕北黄土高原相关水文地形因子,包括坡度坡长因子(slope length and slope gradient factor, LS)、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TWI)及沟壑密度,并对三类水文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地形湿度指数与坡度值采用指数拟效果最好,R2值为0.8168,坡度坡长因子与坡度值采用线性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993,沟壑密度与坡度值采用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0604。地形湿度指数与坡度坡长因子采用指数拟效果最好,R2值为0.8385,坡度坡长因子与沟壑密度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2077,地形湿度指数与沟壑密度采用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2801。坡度坡长因子、地形湿度指数、沟壑密度均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出实际地貌。坡度坡长指数与坡度存在线性显著相关关系。坡度越大地形湿度指数越小。沟壑密度随汇流阈值设置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黄土坡面定雨强入渗产流物理基础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具有物理基础的坡面降雨入渗产流模型,为降雨有效性和产流特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根据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理论,分析降雨条件下土壤入渗的特征,建立入渗产流模型,并在室内进行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情况下黄土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确定模型参数。【结果】在分析积水入渗条件下Philip入渗公式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长历时Philip积水入渗公式的降雨产流模型。该模型显示,地表积水时刻与雨强、吸湿率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相关。【结论】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资料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了评估,表明其可以反映坡面降雨入渗产流的基本特征,可用于黄土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过程的分析,为坡面降雨径流过程的描述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USLE模型的重庆仙鱼小流域土壤流失减少比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仙鱼小流域为例,通过对各项措施图斑的平均坡度、坡长、保土措施、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方式等调查,采用USLE方程的各参数因子,计算土壤流失减少比例.仙鱼小流域通过治理后,水土流失减少比例为28.19%,水土流失防治达到目标要求;通过对不同措施图斑水土流失减少比例分析,水土流失减少比例随着坡度或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以25°坡度、70 m坡长作为变化的分界点,当坡度在25°以下或坡长小于70 m时土壤流失减少比例变化趋势较缓,当坡度在25°以上或坡长大于70 m时土壤流失减少比例增长趋势较快;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中,以石坎坡改梯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最好,坡面水系工程措施可有效提高坡耕地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仙鱼小流域为例,通过对各项措施图斑的平均坡度、坡长、保土措施、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方式等调查,采用USLE方程的各参数因子,计算土壤流失减少比例.仙鱼小流域通过治理后,水土流失减少比例为28.19%,水土流失防治达到目标要求;通过对不同措施图斑水土流失减少比例分析,水土流失减少比例随着坡度或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以25.坡度、70 m坡长作为变化的分界点,当坡度在25.以下或坡长小于70 m时土壤流失减少比例变化趋势较缓,当坡度在25.以上或坡长大于70 m时土壤流失减少比例增长趋势较快;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中,以石坎坡改梯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最好,坡面水系工程措施可有效提高坡耕地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土壤侵蚀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淳化县泥河沟流域不同坡度、不同坡长、不同耕作措施下的表层土壤,通过控制其雨量、雨强进行了多次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测量了多组降雨前、降雨后表层土壤的机械组成、有机质含量和抗剪强度的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表层土壤抗剪强度与抗蚀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赣南地区侵蚀地形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地区的土壤侵蚀地形因子,旨在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赣南地区为典型样区,将该地区1∶10万图幅及其周边的16个1∶5万图幅拼接,然后用1∶10万图幅向外扩展5km后重新切割的范围作为数据处理的单元,基于Hc-DEM提取地形因子,用50m×50m的邻域窗口对坡度进行均值滤波,将赣南地区划分为平原(包括盆地及周边缓坡丘陵)、典型丘陵、山地3种地貌类型区,对这3种地貌类型区的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Length-Slope factor,LS)的宏观和微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结果】在宏观尺度上,平原的坡度和LS因子均最小,典型丘陵次之,山地最大;平原和典型丘陵区坡长较小,而在山地较大。在微观格局上,坡度表现出与地形连续变化相适应的特性;坡长在典型丘陵和山地反映出与提取算法有关的、类似流域单元的图式;LS受坡度和坡长的共同影响,整体上与坡度的分布一致。地形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表现为,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坡度、坡长和LS因子均呈增加趋势。【结论】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地区,地形属性(坡度、坡长)和LS对土壤侵蚀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植物"柔性坝"在不同底坡下水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水槽模型试验,较系统地分析了植物“柔性坝”在交错布置方式下,3种不同底坡对水流的影响.由试验得出,植树后底坡越大,流量对植物坝的壅水影响越不明显,即底坡对植物坝壅水的影响要比流量的影响大.同时通过对相同底坡不同流量下植树前后断面平均流速的分析,说明了植物坝能较好的减小坝前和坝内的水流平均流速,并将流速峰值均匀化.最后从理论上分析了植树前后糙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Arc GIS、Geoway等软件为数据平台,以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安徽省休宁县岭南林场5幅1:10000地形图进行等高线地形数据和林地小班矢量化,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和优势树种(组)专题图层,进行地形分析及地形与优势树种(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岭南林场海拔主要在300~800 m范围内,坡度主要是陡坡和急坡,坡向面积最大的是南坡。林场总体造林作业难度较大,生态脆弱性等级较高;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300~800 m的区域内,天然黄山松林、栎类林主要分布在800 m以上,硬阔天然林主要分布在800 m以下;松类和栎类主要分布在25°以上的坡度范围内,天然枫香林主要分布在陡坡和急坡;松类集中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天然硬阔、栎类、枫香林主要分布在阴坡和半阴坡。  相似文献   

13.
于泳  林洪  蓝雪春  朱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21-19923
分析了海岛地区开挖边坡生态重建存在的限制性因素,提出了灌、草、藤立体配置模式,选择了常绿与落叶、冷季型与暖季型、固氮与非固氮、深根与浅根、上繁与下繁、开花与结果植物相结合。指出在辅助工程措施的保障下,采用喷混植生技术对工程山体开挖边坡进行生态重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人工林是我国北方林区主要用材林之一,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为试点,采用4种不同的采集作业模式,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作业成本、作业效率、保留木损伤、土壤干扰以及木材消耗5个指标,定量地计算了平缓坡和陡坡条件下不同采集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计算结果表明,择伐—畜力集材作业模式是该类型伐区的最适宜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层状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提出了适合此类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水平条分法.通过改进进化过程中的选择和复制机制以及交叉和变异操作,提高了进化算法的搜索效率和全局收敛性能,并据此提出了层状边坡稳定性分析和临界滑动面搜索改进进化算法.实例验证及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方法与常用方法如Bishop法和Chen-Morgenstern法的计算结果的误差在5%以内,适合于非均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且能快速搜索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和“样地编年序列法”,探讨山地云南松种群的结构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种群演替方向和动态特征与其所处坡位密切相关,山脊种群密度呈先升后降再回升的趋势.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和衰退之后恢复为增长型,种群生物量保持缓慢增长;山坡中部种群密度经过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但种群密度和生物量维持在一定水平;山坡下部种群密度经过增长之后迅速下降,种群结构经过增长和稳定之后转变为衰退型,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保持在很低水平。故山脊种群将保持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山坡中部形成针阔混交林,山坡下部云南松种群被常绿阔叶林所替代。但云南松种群在不同演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也有一定差异,总体趋势是随着演替进展由集群型向随机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鲁中山区土壤的水文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研究了鲁中山区4种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结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修复措施对土壤水文物理性状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中细粒物质平均提高了9.44%,砂粒降低了9.45%;孔隙数量平均增多1.7%,土壤密度平均减小0.63g.cm-3;土壤储水量平均增加了6.8 mm;土壤稳渗速率平均提高了1.32 mm.min-1。②4种修复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程度不同,改良作用最大的是荒坡造林,其次是疏林补植和梯田封育,最小的是荒坡封禁。③霍顿(Horton)入渗模型和通用经验入渗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内4种生态修复措施前后的土壤入渗过程,但霍顿(Horton)入渗模型的结果比通用经验模型的更接近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阴山北麓后山地区处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这一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急需治理。本区地形以缓坡丘陵为主,坡耕地占很大比重,因此加强坡耕地的治理显得十分必要。根据研究区的自然条件及生产特征,建立了光、温、水和土壤条件对丘陵坡耕地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分析模型和综合模型,表明制约阴山北麓缓坡丘陵坡耕地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风蚀引起的土壤肥力的变化,其次是地势造成的土壤水分的不同,再次是光、热、水配制结构不平衡。通过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分析,得出丘陵顶部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最低,其次是北坡,最高是南坡,因此,要加大对坡顶和北坡的综合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9.
根据假定的边坡破坏面的几何形状,以拟静力法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边坡对数螺旋线破坏模式下的地震稳定性,整个计算过程采用极限分析的动力学理论。推导出的表达式能够容易地计算出地震荷载作用下为阻止边坡破坏所必需的加筋力和屈服加速度系数,可方便地用于Newmark滑块法计算地震导致的永久性位移的参数确定和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