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岳雄 《中国蜂业》2006,57(9):13-13
近期来(从2005年年底到现在),广东省从化的良口、大岭、吕田等地,在中蜂工蜂的体内发现了寄生虫,据初步调查,发病的蜂场几乎有100%的蜂群都出现寄生虫,病蜂群的工蜂发病率可达到14%以上。病区现有中蜂万群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蜂是我国的优良蜂种,它能利用零星蜜源,省饲料,但中囊病一直威胁着中蜂的生存与发展。在蜂群发病症状表现出的前10~20天,有时会更长,病蜂蜂群就表现出工蜂背板处光泽度开始消失,工蜂数量减少。蜂群开始患病时,如无有效防治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蜂群会出现对蜜源的拒绝现象,进而工蜂衰退加速,最后工蜂光泽度消失,颜色加深,病虫开始出现,有时巢脾会泛白,光泽油润状消失。在非工作期间,工蜂曾出现静止状态,横梁蜂路间,工蜂头朝上结团,病群无光泽油润,排列慌乱,有失王感,有时蜂场会出现没有病虫但见子不见蜂的现象,这是过渡状态,是蜂群患病的…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地意蜂、中蜂混杂饲养,不仅因盗蜜毁掉中蜂群,而且蜂病交叉感染致使中蜂患病率提高。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来势较猛,虽比中蜂囊状幼虫病致死率低,稍不注意损失也不轻。一、观察诊断欧洲幼虫腐臭病是蜜蜂幼虫在封盖前被细菌感染死在巢房中。发病蜂群数量多,走近蜂场会闻到一股怪味,老式桶养中蜂如果群势下降许多,见不到死蜂死幼  相似文献   

4.
1闯三关饲养中蜂,必须闯过3道难关:囊幼病关、巢虫关、西方蜜蜂作盗关。否则,蜂群将有可能毁于一旦。1.1囊幼病关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囊幼病)是中蜂的头号敌人,病原为囊状幼虫病毒[1]。患囊幼病的蜂群:工蜂黝黑,劳力下降,寿命缩短;封盖大幼虫及初期蛹死亡,房盖下陷,有穿孔;挑开房盖,可以看到死幼虫头部上翘,像龙舟,故又名“龙船病”。用镊子挑起幼虫尸体,呈“水滴”状。老蜂不断死亡,无新蜂补充,群势迅速下降;幼虫大量死亡,工蜂无力清除尸体,在巢内腐烂发臭。一群蜂患病后,会迅速向四周传染,若不及时抢救,有可能导致整个蜂场毁灭。1976年,…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我省首次从凤县发现寄生于中蜂体内的寄生蜂--中华绒茧蜂,该寄生蜂属于膜翅目,茧蜂科,绒茧蜂属的一种寄生蜂.一般蜂场患病蜂群多达60%,工蜂被寄生率达20%左右.据蜂场主介绍,约在4年前,他的蜂场就发现有中华绒茧蜂发生,但尚未形成大的危害,故没有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1解除分蜂热现在饲养中蜂的蜂场大都利用自然王台培育新蜂王,蜂群越冬后经过2个多月的春繁,群势壮大,蜂群内拥挤,工蜂在巢脾下部边角造出大片雄蜂房和数个王台,蜂王产子减少,工蜂采集力下降,促成分蜂热。此时正是产蜜和蜂群繁殖的黄金季节,如果让蜂群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蜂蜜减产,蜂群增殖停滞不前。笔者近年来采取以下措施:在分蜂季节首先选一两群有分蜂热的强群,把群内的老王带2脾蜂提出另放1只空箱内饲养,接着把全场有分蜂热的蜂群中造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入准备好的无王群内,待新王出房再提出组织交尾群。这样处理可立即解除分蜂…  相似文献   

7.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俗称"勾勾病"、"倒驱病"、"蜂瘟"、"烂子病"等,严重的可致规模化中蜂场的中蜂全部死亡,该病发病快,涉及面广,给蜂农造成极大损失。2014年3-4月,正安县境内安场镇、碧峰乡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据抽查几个蜂场统计显示,发病蜂群占饲养蜂群总数的81。5%。笔者采取控制中蜂场转移流动,加强饲养管理,清巢消毒,控制蜂王产卵,清除传染源,选育抗病蜂王繁育,结合中草药防治等方法,有效控制了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和蔓延,使中蜂资源得以保存、恢复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本所中蜂试验示范蜂场分出10群中蜂和建水普雄及蒙自冷泉19群土法饲养蜂群过箱蜂群的稳定性进行测试。发现新分出蜂群的稳定性为80%,土法饲养蜂群白天过箱,傍晚运回蜂群的稳定性只为53%。说明为了能使中蜂蜂群稳定,必须摸索出一套育王分蜂的办法及对山区土法饲养蜂群过箱蜂群在山区的稳定时间作出判断,这样才能稳定蜂群,减少开支,达到蜂群稳定且又快又好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补充饲喂云南本地产橡胶蜜对中蜂蜂群春繁的影响,以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国家蜂产业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示范蜂场为试验点,选取滇南中蜂蜂群10群,以橡胶蜜和蔗糖为食物,进行补充饲喂试验。5 cm×5 cm方格网框统计的方法,每21 d测定1次蜂群内卵、幼虫和蛹及工蜂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橡胶蜜组蜂群内卵、幼虫和蛹的数量多于饲喂蔗糖溶液组的蜂群,且饲喂橡胶蜜组蜂群内工蜂数量一直为正增长。在缺少蜜粉源的春繁期,给滇南中蜂蜂群补充饲喂橡胶蜜更有利于促进蜂群繁殖。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中蜂和意蜂混合群内工蜂对异种蜂卵和幼虫的清理行为,研究中蜂工蜂和意蜂工蜂的亲属辨识能力。混合蜂群稳定一周后开始第一次实验,再隔一周进行第二次实验。每次实验连续进行5天。结果表明:混合群刚稳定时,中蜂工蜂和意蜂工蜂对异种蜂卵和幼虫均有较强的亲属辨识能力,意蜂工蜂对中蜂幼虫的清理率明显高于中蜂工蜂对意蜂幼虫的清理率。随着混合群稳定3周后,中蜂工蜂和意蜂工蜂对异种蜂的卵和幼虫的清理积极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蜂业》2017,(12):24-25
<正>上世纪50年代前我国蜜蜂基本上不患病,后来逐步出现螨害和幼虫腐臭病,蜂病越来越严重,近些年来一个正常的蜂群在数周甚至更短时间内消失,引发空巢,这种"空巢病"击垮了许多蜂群和蜂场。我国养蜂场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方式经营,流动性大、分散,蜂农发现蜜蜂得病后不知如何对付,只有乱用药,蜂群即使消失也不知何故。一、病因剖析一群蜂在数周甚至更短时间内消失,最后只剩下数十只工蜂和1只蜂王在巢内活动,把这种病称  相似文献   

12.
徐祖荫 《蜜蜂杂志》2001,(12):22-22
中蜂仍是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主要蜂种 ,特别在野桂花等优质蜂蜜生产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中蜂易感中囊病 ,该病严重影响了中蜂群的正常生产。我省中蜂的主要分布区锦屏、天柱一带 ,中囊病每隔数年就要爆发一次 ,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疾病流行时 ,蜂群损失巨大。等蜂群经过数年恢复、发展 ,形成一定饲养规模后 (2 0~ 6 0群左右 ) ,又会再次爆发 ,造成巨大损失。如此的恶性循环 ,严重挫伤了蜂农饲养中蜂的积极性。有些蜂场甚至就此一蹶不振 ,给进一步发展中蜂饲养带来重重困难。近几年我们在抓中蜂生产的过程中 ,经认真调查、分析认为 ,…  相似文献   

13.
正1越冬蜜蜂死亡现象近年来,在浙江、江苏、安徽等省较大范围出现蜜蜂越冬期间大量死亡的现象。不少蜂场全场蜂群死光,有的地区零星发生,也有的地区成片出现。自2013年以来,这一问题逐年凸显,已经严重影响江浙地区蜂农经济效益和养蜂积极性。例如,2014年12月,浙江金华调查的53家蜂场,死亡蜂群数50%以上的蜂场达53%,死亡蜂群数30%以上的蜂场达19%。2015年12月,浙江淳安一合作社20家蜂场,总共蜂群2 556群,发病蜂群1 165群,全部死亡群736群。2014年12月,笔者实地走访了浙江金华的  相似文献   

14.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0,30(8):29-29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囊状幼虫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蜂群感染后,群势下降快,严重时,中蜂常常飞逃,给蜂场造成损失。对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平时的蜂  相似文献   

15.
张河勇 《中国蜂业》2014,(10):29-29
<正>饲养中蜂的蜂友常会碰到一些十分棘手的问题,每年时值秋季,有一些弱小的中蜂群飞向正常的强群中,自动来窜群合并,此类蜂群多半是从别的蜂场迁飞而来的,偶尔也有自己蜂场的弱群。一场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搏战后,蜂场周围敌我双方两败俱伤,蜂尸遍地,比起蜂群间盗蜜现象更加惨烈,让蜂农惨不忍睹,窜混群以如此惨重的代价刺杀了原群的"君主"和大批"子民"后,最后终于混群成功,却让蜂农得不偿失,而有的入侵蜂群虽经齐心协力,前赴  相似文献   

16.
延安中蜂不攻王我业余饲养中蜂22年,无论人工分蜂群、失王群、工蜂产卵群,都是将王台、处女王、产卵王直接放入,流蜜期、缺蜜期都不发生围王。人工分蜂群:白天分蜂、傍晚放入,失王群:工蜂产生失王征候时放入;工蜂产卵群随时都可。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峰如下生物学现...  相似文献   

17.
自1973年,中蜂囊状幼虫病暴发,规模化中蜂场几乎全部垮掉,损失惨重,而改养西蜂。农民散养的中蜂桶桶发病,户户受损,死亡90%以上,真是毁灭性灾难。当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检疫,控制中蜂场的转移流动,加强蜂群管理,清巢消毒,控制蜂王产卵,中断传染源,选抗病蜂群育王,并结合药物防治,控制了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蔓延,使我县中蜂资源得以保存、恢复和发展。现将防治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介绍如下,供蜂友防治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夏季,闽南地区的中蜂发病率较高。发病蜂群的症状是:蜂巢内只有卵没有幼虫,或者仅有少数幼虫,继之差不多群群断子。有的蜂群,还伴有幼蜂午后飞出巢门乱爬而死亡,病群蜜蜂情绪不安,群势迅速下降,蜂群多、排放较集中的蜂场,则可能形成全场性三、五十群蜂飞出结成乱蜂团。蜂群普遍由强变弱直至垮完。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采取了一定防治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促进了蜂群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蜂友抱怨:一箱中蜂蜂王产卵多而工蜂越养越少,问我什么原因?我让他用手机传来图片。观察后,发现工蜂身体上的小螨长了不少,认定为螨害,他按我提供的策略施治后,蜂群很快就复壮了。先看图1,我来说说中蜂身上的螨虫是怎么回事?养殖中蜂,小蜂螨是弱群中最常见的虫害之一。小蜂螨是寄生于蜜蜂体内的一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20.
在养蜂生产中 ,自然分蜂是经常发生的 ,一箱两箱 ,检查容易 ,十箱八箱也不算难 ;对于 1个一两百群蜂的蜂场 ,若不知分蜂群是从哪群飞出的 ,查找起来就麻烦一些。众所周知 ,虽然蜂群分蜂的时间和结成蜂团的地方是由工蜂所决定 ,但结团后必须以蜂王为核心。如果蜂王不在 ,工蜂即使结成团 ,一段时间后还会散开各自飞回原群。根据这一特性 ,可在收捕回的分蜂群中寻找蜂王 ,找到后装入笼中 ,十几分钟后工蜂发现无王 ,便纷纷飞回原群 ,并有部分工蜂在巢门口发出信号。这时我们可根据工蜂飞去的方向观察 ,即可找到是哪群发生的自然分蜂怎样查找分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