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长期以来,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已有研究来看,人们对土地政策宏观调控内在机制的认识尚不统一,从而影响了调控的绩效。为此,本研究综合考虑了各调控目标,构建了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宋红梅  李杰  靳晓艳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85-286,290
在宏观经济模型IS—LM的基础上,引入土地的供应量变量,建立了土地宏观调控的IS—LM模型,分析土地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土地供应量越大,均衡收入水平也越大;较大的土地边际投资倾向、较高的土地自发性支出都对均衡收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凌翔  刘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445-7447,7499
基于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目标,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对我国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方面调控总体绩效较好,但保障性住房和中小户型用地问题较大;物价稳定方面调控总体绩效较好,房价高企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土地政策对就业效应调控绩效较差。并从调整土地供应量与供应方式、遏制房地产的投机、促进充分就业与拓宽财政收入的渠道几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土地政策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土地政策一直承担着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只是这种作用往往隐身于传统的调控手段之中。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必须具有内在的基础和自身的调控机制,也就是土地本身必须具有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内在能力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土地政策宏观调控功能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工具,不仅可以增强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而且可以丰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县域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传统的定性与定量方法难以有效地解决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系统分析和建模的主要方法,通过对县域人口、经济、环境与土地资源4者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分析,建立了土地资源利用系统主要因果关系图和土地资源利用动态流程图,并且构建丁DYNAMO动态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系统的政策分析和动态模拟,得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陈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50-4952
阐述土地宏观调控通过完善保护耕地、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运用土地出让收益支持“三农”发展等手段,确保了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土地系统内部结构的系统分析,应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在杭州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进行了土地利用动态规划。通过调整模型中的人口、经济发展指标等调控参数,得出了在未来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5种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并展望到2050年。  相似文献   

8.
宏观调控及其政策不仅是调节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而且它本身也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选择恰当的宏观调控方式及经济政策,对于稳定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应用系统动力学(SD)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土地-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分别得出了2000年和2010年余姚市适应于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三种用地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非均衡理论与生存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了重庆、江西、湖南、安徽、湖北、陕西以及海南等省市土地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状态。结果表明,1994~2005年,研究区域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处于非均衡状态,但土地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度Z处于[-0.1,0.1]的适度非均衡区域内,市场机制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图像结合GIS技术得到的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资料,根据1990—2000年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TELLA对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并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模拟和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未来10年广州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表现为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和未利用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的趋势,但其变动幅度将逐渐趋向平稳.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下国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硕  冯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48-6350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形态,其实质是生态经济。而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扩张、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国土资源已经不堪重负,故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倡是实现国土资源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的必然选择。探讨了循环经济与国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香蕉种植收益最大时的定植期,笔者尝试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式,对香蕉定植期进行选择。该模型通过模拟海南岛西部采用较多的一年一造种植方式,考虑香蕉价格和果串钟随季节的波动。模型只需输入逐周气温数据既可以输出该轮种植期内的总收益。模型的准确性经过2007—2008年东方地区香蕉发育情况拟合与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第22~25周(即5月下旬~六月中上旬)定植香蕉可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与其他定植期相比可以增加经济受益40%。该模型的建立为下一步估算气候变化对香蕉种植的经济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以郑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模拟和调控等有关问题,并对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土地评价专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首先讨论了土地评价的内容、特点和理论依据,进而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土地评价专家模型。该文从设计原则、环境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及程序、结构和功能等几个方面对土地评价专家模型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宁夏白林流域的土地评价对系统进行了检验,证明了模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该模型的突破点是运行结果自动生成土地评价图和结果数据库。  相似文献   

16.
农地利用政策的目的主要在于合理利用农地资源、提升农地利用效率。该文对大陆与台湾农地利用政策异同点进行梳理,认为两岸在政策制定的最初目标、发展核心、近年关注焦点等方面较为类似,而在农地权益演变、制度变迁方式、政策侧重点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就大陆农地政策发展趋势提出农地利用政策变革应逐步趋向"上下互动"方式,要"以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为目标,农地利用要趋向组织化、规模化及要加强农地分级利用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铜仁地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及空间管制措施和土地利用中耕地、生态用地、建设用地规模,提出了以"粮-经-牧-鱼的高效生态农业"、"立体型土地利用"、"城市立体绿化型土地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多种经营"4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效应密切相关。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县域土地利用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以及城市化政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系统动力学ithink软件,构建了以粮食供给安全、经济增长、环境容量等为动力机制的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案例的模型仿真表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宝鸡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灰色系统模型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宝鸡2002—2007年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宝鸡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总人口因素的相关性最大;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预测模型,预测了2010和2020年宝鸡建设用地的变化情况,为宝鸡市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耕地面积实施监测,遥感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分析相应时相的TM和中巴遥感影像的波谱特征,采用波段比值法,结合野外调查,对北京地区30年来耕地的变更情况进行了监测。监测分析表明,北京市耕地面积从30年前的614941hm2减少到现在的388902hm2,呈较严重的递减趋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北京市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