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总结了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和运行机制,分析了当前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要从宏观管理、追溯体系运行、参与主体激励等层面出台完善该体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超高频RFID的生猪屠宰数据采集方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中国生猪屠宰加工具有流水作业、环境恶劣和信息自动采集难度大等问题,该研究采用超高频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即902 MHz RFID标签并配合超高频天线系统,结合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 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环境,设计了适合生猪胴体的RFID标签,开发了电子标签在线读写系统,实现了生猪屠宰流水线上猪只胴体的RFID标识和远距离自动识读。通过生猪溯源耳标信息采集、RFID胴体标签信息与屠宰厂Intranet溯源数据记录系统的自动关联,实现了生猪屠宰过程中溯源关键点的生猪屠宰标识信息的可靠采集、传输与处理等,同时拓展解决了进入超市的胴体RFID标签与终端零售产品分割标签的标识转换与打印的衔接。研究获得的系统与技术已经在天津市某屠宰加工厂和猪肉零售超市进行了示范应用,示范猪只累计达1万头以上,RFID标签读写正确率在99.9%以上,读写速度不影响流水线作业,从技术到应用环节探索了超高频RFID技术在猪肉质量溯源体系建设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65,自引:12,他引:65  
阐述了构建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对于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构成和特点,比较不同类型的畜体标识方法,归纳可追溯系统所涉及的信息网络等技术,回顾发达国家和地区可追溯制度建设和可追溯系统的实施情况,指出制约可追溯系统应用的主要问题。以及介绍中国进行可追溯系统试点研究的进展,提出家畜标识制作的新工艺与新方法,指出可追溯系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促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增强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概述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并从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标识管理的关键技术(GS1系统、条形码技术和RFID技术)出发,对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推进和优化相关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RFID技术在活猪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建立动物源性食品的高效溯源追踪体系,该文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建立了一个活猪检验检疫监督管理电子化系统,并对RFID系统的技术参数和设备进行了筛选确定,同时对试点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对活猪饲养、出栏检疫、运输及屠宰加工等全过程溯源追踪管理,电子耳标为养猪业及相关养殖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信息化标识途径,完全可以取代目前的供港活猪针印标识,并大幅提高供港活猪安全卫生质量的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促进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提高,增强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概述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并从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标识管理的关键技术(GS1系统、条形码技术和RFID技术)出发,对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推进和优化相关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NET构架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   总被引:31,自引:16,他引:31  
可追溯系统是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内外可追溯系统研究的现状、个体标识和系统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的阐述,运用二维条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识)技术和组件技术,构建了肉用猪及其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实现了基于.NET构架的猪肉安全生产的追溯系统。  相似文献   

8.
家畜生产链中的转基因技术作为改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是21世纪不可回避的并需要积极应对的技术领域。鉴于转基因食品、动物饲料及其动物产品的安全与风险并存,本文阐述了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内涵,总结了世界各国及其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接受态度,其中欧盟对于GM食品、饲料及GM动物的开发持谨慎的态度,在相关标识及立法上起步早,并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完善立法。对于食品和饲料的GM的标识阈值欧盟为0.9%,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为1%,日本与韩国则对此标识未作要求,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则对GM产品标识采取自愿的方法,而我国目前的相关立法着重于对转基因产品安全审批,但对终端产品管理和标识尚无界定。其次,本文总结了中国在转基因动物溯源技术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一是基本构建了基于基因改良的转基因动物数据库及溯源网络平台(www.gmanimal.com.cn);二是提出了转基因动物产品溯源的全程标识技术路线;三是使用Net及网络数据库技术开发了转基因动物(猪)及其产品全程溯源模式系统,可实现从是否使用转基因饲料和(或)使用转基因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正向跟踪及方向溯源,为满足政府的监管及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技术上做好了储备。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研究与应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也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生产与消费者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我国食品及原料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日益迫切,RFI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根据RFID技术的特点,结合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可追溯的因素,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策略、共性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实施方案、信息采集的范围与方法等,并指出了此项技术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网络化管理的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让消费者购买牛肉后可以追溯到牛肉生产的全过程,实现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智能、快捷、实用的目标,引入“RFID+条码”技术,对肉牛及生产的牛肉进行标识,跟踪牛肉全生产过程。并设计开发了网络化牛肉可追溯系统,系统采用JSP设计面向对象的动态网页,采用My SQL设计数据库,运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将管理系统放在互联网上,实现了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网络化管理,使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网络化、普及化。  相似文献   

11.
有机RFID标签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线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高成本一直制约着RFID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机RFID标签因其成本较低而备受各国关注。该文对新型有机RFID标签在动物食品溯源过程应用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条码、无机RFID标签进行比较。对动物性食品溯源系统的各主要环节特点及其对标签技术的需求进行论证,并对3种标签技术在各环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在溯源过程中引进有机RFID标签降低成本,以促进动物性食品追溯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质量溯源RFID标签批量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农产品质量溯源中采用批量标签识别可极大提高系统效率。然而,基于成本和使用寿命的考虑,目前在溯源系统中使用射频标签通常选择无源标签,标签之间缺乏协作通道,不可避免会发生标签碰撞。该研究设计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农产品追溯系统,针对所设计的追溯系统应用环境,提出一种可自适应动态调整帧长度的动态帧时隙Aloha标签防碰撞方法。只需在第一帧识别后,利用统计得到的首帧成功时隙、空闲时隙和碰撞时隙数对初始标签规模进行估计,并据此优化调整后续帧长度,实现最优识别。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防碰撞算法应用于所设计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识别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国际标准相比,全局吞吐量性能提高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基于射频识别中间件的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鹏  屠康  侯月鹏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145-150
为建立快速、全面、精确的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研究了射频识别(RFID)中间件技术应用在粮食质量追溯中的业务流程及使用方式,结合江苏省粮食流通特点完成了基于射频识别中间件技术的粮食供应链的系统流程分析,进而确定了符合粮食质量安全中间件的软硬件配置。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SM)进行粮食质量安全追溯RFID中间件应用体系的系统架构。最后分别应用VC++方法和AutoRunner工具对系统进行集成和测试。单标签和动态应用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识别准确率、识读工作周期和系统连续正常运行时间分别达到95.3%、8.6 s和1 000 h。该系统具有应用于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RFID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读取率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ID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应用的瓶颈之一是读取率问题.采用粗糙集理论渐进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对影响RFID系统读取率及读卡数的距离、偏离高度、速度、行数和列数等5个因素进行渐进正交试验优化,探索低成本RFID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读取率及读卡数的优化策略.根据粗糙集理论的依赖度找出对读取率影响大的因素,重点搜索这些因素的水平值区间,反复调整水平值并进行正交试验,使结果逐渐逼近最优正交试验的水平组合.研究表明:粗糙集渐进优化正交试验方法能有效解决RFID系统读取率及读卡数的优化问题,读取率达到了99.3%以上.该成果为RFID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猪肉工厂化生产的全程监控与可溯源系统研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实现猪肉生产和消费的网络化管理,使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网络化、普及化,分析了国内工厂化猪肉生产过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综合应用RFID射频电子标识、二维条形码标签技术,将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肉用猪和猪肉安全质量监控的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可对猪肉工厂化安全生产进行全程信息的跟踪,特别是提供了从生猪养殖到猪肉流通的可溯源软硬件平台;为了控制养殖环境和提高养殖效益,提出了基于现场总线的生猪生长环境的小气候监控系统和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人机界面友好,性能价格比高.系统的实施提高了猪肉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