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为在小蚕期集中饲养一定数量蚕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在便于管理、节省能源、节省劳动成本等方面均有着优异表现。基于此,简要介绍家蚕小蚕共育技术及其技术要点,并探究了家蚕小蚕共育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造血器官机能障碍后家蚕免疫机能的变化,用重离子射线局部照射家蚕幼虫的造血器官,调查了造血器官机能障碍后不同饲料饲养条件下家蚕的体重、血淋巴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添食苏云金杆菌后的生存率及大肠杆菌注射后在体内诱导产生的应急蛋白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造血器官机能障碍后,血淋巴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减弱,大肠杆菌注射后在体内诱导产生的应急蛋白质量显著减少,添食苏云金杆菌后的家蚕生存率明显下降;用桑叶饲养时5龄的体重几乎没有增加,而用无菌的人工饲料饲养时体重增加与对照蚕的差异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家蚕造血器官受到破坏后,引起由血球参与的细胞性反应和体内抗菌蛋白质参与的液性反应减弱,最终导致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而通过清洁饲养可以改善由造血器官机能障碍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两年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家蚕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分析该区家蚕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养蚕环境设施、加强消毒防病、加强桑园管护、提高小蚕质量和普及科学养蚕技术等对策,为该地区蚕桑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梁年贵 《南方农业》2015,(3):144-145
首先简要概括了家蚕省力化养蚕技术的优势,然后叙述了家蚕省力养蚕技术发展前景,最后对家蚕省力养蚕的技术要点进行论述,希望对我国的家蚕省力化养蚕技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采用添加环境激素壬基酚(Nonylphenol,NP)人工饲料饲养家蚕(Bombyx mori)的验方法,观察了家蚕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变态、生命力情况。结果表明,连续取食0.500mmol·L^-1以上浓度壬基酚的饲料,家蚕幼虫和蛹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发育整齐度、生命力等都明显下降,在发育后期和蜕皮、化蛹、羽化等变态时期更加明显。同时,NP在蚕体内可能有累积作用。2.000mmol·L^-1浓度的NP能使家蚕幼虫很快死亡。NP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家蚕的雌雄大小开差缩小,并且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是环境激素效应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6.
家蚕育种个体、蛾区自动称量与选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家蚕育种效率,满足家蚕育种工作者要求,利用Visual Basic 6.0 for Windows开发设计了家蚕育种个体、蛾区自动称量与选择系统。该系统通过串行接口采用零Modem连接方式将两台电子天平与计算机相连接,通过MSComm通讯控件实现对蚕茧个体、蛾区称量数据的自动采集,采用Bayes判别函数和聚类分析法自动根据称量结果对蚕茧个体作雌雄识别,采用基于数量遗传理论设计的综合选择指数进行个体选择,并方便地实现称量数据的查询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结合Flash先进的动画技术开发基于C#语言的WinForm应用程序,能使程序更加生动美观,交互能力更强。在“县域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信息系统(SNMAIS)”中巧妙地应用了这一技术,实现了“地图向导”功能,从而更加方便直观地引导用户使用系统。本文在阐述C#WinForm与Flash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地图向导”功能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BmCPV)是家蚕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往往给养蚕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我们以前的研究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在感染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家蚕中肠中鉴定出一个差异表达的3-羟酰辅酶A脱氢酶蛋白基因(Bombyx mori3-hydroxyacyl-CoA dehyrogenase protein gene-Bm3HAD)。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了该基因,其全长cDNA序列为1168bp,包含一个83bp5'端非翻译区序列(5'-UTR)、一个930bp的开放阅读框(ORF)和一个155bp的3'端非翻译区序列(3'-UTR);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该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家蚕中肠、脂肪体、血液、丝腺及生殖体中均有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BmCPV感染初期为上调表达,随着病毒感染的进展,该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并转变为下调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mCPV对家蚕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家蚕耐氟中毒分子机理,本文采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家蚕对氟化物耐性品系441和感性品系440添氟后的基因表达的差异,获得差异表达cDNA片段A14-6,数据库分析为编码抗凋亡基因bcl-2 (AB008449)。BmBCL-2编码9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08.800 kD,等电点为6.370。结构分析无C末端疏水跨膜结构,含有19个外显子和18个内含子,剪切信号符合GT/AG规则。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BmBCL-2与BCL-2家族蛋白一样均有BH1、BH2、BH3和BH4功能域,用ClustalX1.83、MEGA3.1等软件分析氨基酸序列和得到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BmBCL-2与其它物种BCL-2蛋白保守性较低。RT-PCR结果表明,bcl-2在家蚕耐氟品系441和感性品系440五龄第48h五个组织均有表达,在441DZ(耐氟品系)中表达丰度明显高于440DZ(敏感品系),并且在脂肪体表达量相对较高。200mg•L-1氟化钠和清水对照处理家蚕后48h,bcl-2在41DZ和440DZ中肠的转录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但在添氟后,耐氟品系441F表达水平相对高于440F品系。以上结果暗示该基因可能与家蚕的耐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应用PCR技术进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广东株的敏感性检验以及探讨不同地理株系的基因水平的相互关系,本文通过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广东株的人工繁殖与纯化,引用了一对根据多角体蛋白基因设计的引物phy35/phy36,对BmNPV的基因组模板DNA进行了PCR扩增,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CR技术均可扩增检测出3×10^8个/mL至3×10^2个/mL不同浓度的BmNPV模板DNA,特异目标片段大小约为680bp,且扩增带的亮度随着病毒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弱,说明应用引物phy35/Dhy36进行PCR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检测BmNPV病毒感染的家蚕。同时,测序获得了BmNPV广东株多角体蛋白pof佩edrin基因674bp大小的片段,GC含量为46.4%。经过BLAST比对分析,与BmNPV泰国株的相似性为99%,暗示家蚕BmNPV广东株与泰国株的BmNPV(登录号AY779044)亲缘关系非常相近,两者可能属于BmNPV的不同地理株系。通过系统发育树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广东株polyhedrin基因部分序列与家蚕NPV分离株s9多角体蛋白基因(DQ231336)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通过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可靠真实的相关信息,帮助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追踪、溯源并及时解决。在介绍RF1D技术原理及其主要特点的同时,提出了RFID技术在动物的饲养和屠宰中的应用设想,并对RFID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中的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直观展示农业立体污染现状、污染循环链图、污染过程、治理情况、监测基地建设等情况.特研发完成了基于Flash农业立体污染模拟演示系统。系统采用Flash动画制作,同时插入动画、画外音、文字、照片、图片、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动画模拟农业立体污染循环链过程和基于整体循环链的八个关键触发点,直观演示8个监测基地和8个示范基地条件建设情况,以及农业立体污染防治的科研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3.
奶牛养殖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当前奶牛养殖的特点,借助计算机互联网强大的功能,利用:Dream weaver,Fireworks,Flash,FrontPage等工具软件研制开发了奶牛养殖专家咨询系统,目的是推广普及奶牛养殖的科技成果,为本地奶牛养殖企业提供方便可靠的技术决策和咨询服务,从而促进本市乃至全国奶牛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家蚕品种间对浓核病毒(镇江株)具有不同的感染性,为了进一步探明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本文运用蛋白质电泳和质谱技术比较分析了两个对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和抗性的近等基因系家蚕品种JS和NIL的血液和围食膜组织蛋白。结果表明:这两个家蚕品种的血液和围食膜组织蛋白组成差异很小。在血液组织蛋白中发现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家蚕品种JS血液中有两个差异蛋白,可能分别为酪蛋白激酶和新型组织蛋白;在NIL血液组织中发现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两个可能分别为线粒体延伸因子和类丝氨酸蛋白酶,另外1个的含量极显著高于JS,为血淋巴蛋白。在围食膜蛋白中共发现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JS围食膜中有1个差异蛋白可能为新型组织蛋白;其余3个蛋白点在含量上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根据组织差异蛋白的功能初步推测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差异与血液蛋白差异无显著相关,与围食膜蛋白差异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多年对重庆主要蝶类的生物学繁殖特性研究和多种类的大量饲养繁殖实践,总结提出适合重庆主要观赏蝴蝶的饲养繁殖技术和规程,为蝴蝶这个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分层分格式大量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昆虫辐射技术或F-1不育防治棉铃虫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人工饲养,提供释放不育早源。由于棉铃虫幼虫在一定发育时期内存在严重的自相残杀行为,所以饲养技术非常复杂,产量低,成本高。本文记述了一种适于大量人工饲养棉铃虫的技术,这一饲养系统充分考虑了简化操作和降低成本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环境激素对鳞翅目昆虫的影响,用添加2,4-二氯苯酚(2,4-DCP)的人工饲料饲养家蚕,调查2,4-DCP对家蚕生殖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60 mmol.kg^-1以下浓度的2,4-DCP,对幼虫和蛹的卵巢生长有促进作用(P〈0.05);1.60 mmol.kg-1的2,4-DCP对5龄后期快速生长阶段的卵巢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在蛹期卵巢的生长获得补偿。高浓度的2,4-DCP对幼虫期、蛹期卵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1)。2,4-DCP对家蚕雄性生殖腺的生长、特别是5龄后期精巢的快速生长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蛹期抑制作用表现十分强烈,1.60 mmol.kg^-1的2,4-DCP使雄蛾蚕的精巢几乎完全退化。2,4-DCP使5龄幼虫的精细胞数量微弱减少,至蛹期精细胞和蛾期精子的数量则显著少于对照(P〈0.01)。1.60 mmol.kg^-1的2,4-DCP使雌蛾的产卵数下降到对照的20%,但造卵数比对照高1.3倍,0.80 mmol.kg^-1以上浓度的2,4-DCP使不受精卵率显著增高(P〈0.05)。2,4-DCP主要通过强烈抑制家蚕雄性生殖腺和生殖细胞的发育以表现出很强的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用鸡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饲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林下养鸡是一种新型饲养模式,其利用林、果地之间的空间来饲养肉鸡,达到了环保、节约空间、节省成本、提升肉鸡质量的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态养殖,也为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带来了保障。基于此,全面分析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便更进一步完善饲养管理技术,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国奶牛业的现状及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在全面分析和比较各种饲养方式的基础上,肯定了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奶牛饲养方式的必要性、可行性,指出精确饲养奶牛业是今后奶牛饲养的主要方向。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奶牛生产,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奶牛的遗传潜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