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古树趣事     
我们在安徽省太和县境内普查古树名木过程中.获得了许多轶闻趣事,现采撷二三,以飨读者。 子孙树 太和县原墙镇东二公里处有个王大槐树庄,此庄因有株古槐而得名。相传明洪武三年三月初一,有一王姓村民在庄边植槐一株。年复一年,该槐树已长到五六  相似文献   

2.
树劫     
栖身于庄稼地旁那株不知何人栽种的槐,终于在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痛楚地趴在了田间小路上。那虬劲的枝权被摔得七零八落,那斑驳的树于横亘于小路上,兀自显示着昨日火燎、斧所的痕迹。饱受劫难的槐,愤愤不平地呻吟着。我不经意间走近被风“刮倒”的槐,颤栗的心痛苦地收缩着。在槐的根部,那火烧火燎的“酷刑”,早已使质地坚硬的年轮朽烂,熨贴在L面的黑色污疤犹如蓬勃的血凝固的痴。槐,还没断气。回光返照的意念,掠过惨痛的生命之旅。在一个春风拂煦的早晨,我曾光顾这里。在碧茵茵的禾苗竞长之时,这株树在不曾被任何人关注的角落…  相似文献   

3.
凤翔县城东约4公里处,有一个叫马村堡子的村庄,被誉为“森林村庄”。 马村堡子呈正方形,四周是宽50米,深30米的沟壕,沟壕里树木高大茂密,冒出沟壕,环抱村庄,并与村庄内的一行行、一株株绿树连为一体,成为一片森林。村庄里一百多户人家的房舍就点缀在绿树之间的空隙里。村庄正中间,有一株约有1400多年的大槐  相似文献   

4.
永靖县最东边与兰州市西固区相邻的龙虎燕子山 ,也叫关山。这里山势雄伟 ,层峦叠嶂 ,巍峨俊秀。在群峰之中有一处叫“神树岘”或“松树岘”的地方 ,花岗岩的山体上 ,绝妙地挺立着一株枝干纵横的老树——油松 ,也许“神树岘”、“松树岘”就由此而得名。多少年来 ,传说着不少美妙神奇的佳话 ,如“神栽树”、“仙护松”云云。相传 :明朝成化年间 ,金城井儿街有一名叫金应龙的老翁 ,其妻方氏生一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的“千金”,取名金花。金花生来不荤不帛 ,四岁开始纫捻麻线 ,年方婚龄 ,许配给南山一富豪王姓人家 ,金花执意不去。嫁娶期临近 ,…  相似文献   

5.
国槐     
中国槐(Sophorajaponical),又叫“槐角子”、“守宫槐”、“巨槐”、“细叶槐”等,它是豆科槐属的落叶乔木。树高15~20米,树冠球形或倒卵形。树干黑色,有粗糙纵裂,树皮有一种臭味。小枝平滑,绿色,长有黄褐色的皮孔,并有尖刺。叶互生,系奇数的羽状复叶,叶柄无毛。夏季6~9月开花,花冠象蝴蝶,乳白色,所以也叫“白槐”,花瓣上有紫色的脉纹,故又名“紫槐”。开花时发出清馥气息,10月结成肉质无毛的荚果,称“槐角”。果皮在种子与种子连接处突然收缩,形成念珠状,内藏肾脏形的种子1~6粒,种子嫩…  相似文献   

6.
一、栽培历史悠久槐树《尔雅》称槐,因古时多栽于宫庭,唐时称宫槐,后来多见于城乡的家前院后,又称家槐。为别从国外引入的刺槐(洋槐),近代称中槐、国槐、本地槐。槐原生于温带,在我国华北最常见,为人工栽培,天然林已罕见。槐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周礼·秋官》:“面三槐,三公位焉”。古时又作社树,《尚书》:“北社唯槐”,以后多植于道旁庭院。  相似文献   

7.
香港回归话紫荆紫荆自古就是庭院种植的观赏花卉,杜甫就曾吟咏过“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的诗句。紫荆在香港更是被人推崇信至,是香港的市花,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主图案都是紫荆花图案。关于紫荆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汉朝长安城里有一个田姓人家,兄弟三人在...  相似文献   

8.
国槐系豆科槐属植物,为我国特有树种。国槐浑身是宝,花、叶、槐豆(槐实)都可入药。汉代古药书《神农本草经》早有记载:“槐实,气味苦,寒,无毒,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治五痔瘘,以七月七日取之,揭汁铜器盛之。日煎令可,丸如鼠屎,纳窍中,日三易乃愈。”《图经本草》上说:“枝,烧灰,沐头长发。”《本草纲目》上介绍:“槐实,主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火疮,妇人乳瘕,子藏急病。槐花,主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皮肤风热,肠风泻血,赤白痢,并炒研服。槐叶,煎汤,治小儿惊痛壮热,疥癣及丁肿。皮茎同用…  相似文献   

9.
国子监在安定门内的国子监街,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它是元大德十年(1306年)修建的,其东边与孔庙毗临,体现着古代“左庙右学”的规制。国子监里古槐成片,自周代时,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说,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人们就把国槐视为“公卿大夫之树”,因此在历代的国子监里广植槐树。据史料载,元明时,国子监内有国槐古柏二百余株,随着年代的推移,现存古槐古柏仅四十余株。  相似文献   

10.
喝彩     
某林场场长刚一到家,妻子就问:“你怎么现在才回来?”场长:“报告刚作完。”妻子:“你少罗嗦几句行不行?”场长:“不!我越讲来得人越多。”妻子:“人家那是为了来看电影。”场长:“不对!我讲完后大家还热烈鼓掌呢。”妻子:“唉!人家那是欢送你快点走哩!”喝彩@张世和  相似文献   

11.
以长春地区三种豆科树种为试材探索其光合特性差异,为高产栽培应用提供依据。用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光合指标,分光光度计测叶绿素含量。三种豆科树种的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午休”现象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刺槐、香花槐的PAR与Pn、Gs与Pn、PAR与Gs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刺槐的Tr和Ci呈显著正相关(P<0.01),香花槐的Tr和Ci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同的PAR水平下,Pn表现:刺槐>香花槐>青皮槐,光的利用能力:青皮槐>香花槐>刺槐。  相似文献   

12.
槐树(中槐)、椿树(臭椿)为我省重要乡土树种。群众中有“家有寸槐,不可作柴”,“白椿耐槐木”,“椿木是王木”,“椿、榆、楸、槐是关中的四大金钢”的说法,充分说明椿、槐木材质地优良,用途广泛,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3.
一种园林绿化珍稀树种西班牙香花槐,最近在宁明县种植和组培成功。宁明建起了面积20亩的广西首家香花槐育苗基地。香花槐又称富贵树,我国近年从南韩引进。它适应性强,南北均可种植,北方一年两季花,南方春、夏、秋三季,花期60天,花多而艳丽,花形妩媚动人,姿色典雅,芳香别致。香花槐最具有观赏价值的是红色花朵,可同时盛开200~500朵红花,壮观美丽,可谓“初秋园林赏美景,香槐盛开别样红”。香花槐最具有推广价值的是耐寒耐旱,适应性强,从海滨至海拔2100米山区均能生长,是稀有的耐寒园林绿化树种,被誉为21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林副特产)1992年第3期发表的“山槐资源潜在危机”一文中谈到了“次生资源多,优质资源少的供不应求的矛盾”。笔者在参加1997年、1998年山槐采伐生产中发现;优质山槐与次生山槐比差悬殊。在万宝山经营所25休班采山槐同时,与采槐农工陈德学共同对几个山槐生息小区进行勘查证实:由于自然枯枝导致山槐变为次质的占山槐蓄存总量的80%,弯曲度超标的占40%,病腐和人为造成机械伤的各占10%,伐后发现根部腐朽和轮裂超标的占15%。达到出口标准山槐商品材只占05%~1%。找山槐如同放山参,难度越来越大。如到响河林场老采槐区,合…  相似文献   

15.
湘桂铁路旁,蜿蜒、美丽的“洛清江”冲涮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洲”,洲的左边有一个叫“翁村”的村子,有边是一个叫“被寨”的山寨,寨子的南头有一户门前有个大“沙塘”的人家,每逢阳春三月,这户人家周围便开满了鲜艳的映山红,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林业》2008,(6):39-39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道教对养生者提出的基本要求。节的含义有三:(一)节制之意。就是要节制食欲。嵇康《养生论》说:“饮食不节,以生百病。”权贵人家整天吃着大鱼大肉却没有食欲,这是因为美味佳肴吃得太多。肠胃饱满,使人感到腹中闷胀,体内的“真气”就不能畅通地运行,日积月累,就会滋生百病。所以,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说:“饮食不节.杀人顷刻。:”清人曹庭栋《老老恒言·饮食》中解释“饮食有节”说:“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就是要少食多餐。  相似文献   

17.
《绿色大世界》2010,(3):8-8
香花槐,又名富贵树。是集绿化、造林、保持生态和畜用饲料等多功能综合利用价值于一体的黄金树种。 目前市场售出的假香花槐苗木大致有以下三种: (1)用红花洋槐替代香花槐。红花洋槐与香花槐花冠同是蝶形紫红色,红花洋槐每年开一次花,结荚果,用刺槐作砧木嫁接而成。香花槐每年开两次花,不结荚果,用根段繁殖。  相似文献   

18.
香花槐     
香花槐,蝶形花科,落叶小乔木,高12米左右,生长迅速,萌蘖性强,根系发达,具根瘤,适应性广。从西班牙引入我国后,很快就得到了河北、辽宁等省林业工作者的认可和重视,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是2008年奥运会美化的主栽树种。从发展势头来看,香花槐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一个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9.
云南古山茶     
云南古山茶山茶,云南俗称茶花,系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古有“山茶甲天下”的美誉,在世界花卉榜上亦负盛名。云南是世界山茶科植物的分布和变异中心,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南诏初期,山茶在宫庭和寺庙中就已普遍栽植。在《南诏图传》中即有展示奇王家的两株茶花大树的图...  相似文献   

20.
天下第一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夏时节,慕名来到河北省涉县固新村,现场采访和考察了“天下第一槐”。 此树生长在该村内海拔420米处,其树高29米,胸围1.7米,冠幅直径19米,树龄的2000年左右。“天下第一槐”名不虚传,但它显得十分苍老了,树干、主枝已大部分枯朽,仅东南方向有约占全树1/5的上部保留一个主枝及部分侧枝仍继续生长延伸,形成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