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控制蝗害生物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研究了粉红椋鸟在繁殖季节的迁徒、求偶、筑巢、产卵、孵化、育雏、食性和分布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鸟在新疆境内为繁殖鸟,其分布区与蝗虫发生区密切相关,每年迁飞来的时间与当地蝗虫孵化期相一致,粉红椋鸟在繁殖期和育雏期均以蝗虫为食。喜集群营巢,巢多选在山坡乱石堆缝隙内,每平方米2~3巢,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主要以蝗虫为食,日食量达120~180头/只。粉红椋鸟可在距巢区5~8km范围内捕食蝗虫,经捕食过地带,蝗虫密度可从每平方米30~40头下降至每平方米1头以下,控制效果异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塔城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草原辽阔、资源丰富,是新疆农牧业资源大区,把尔陆克山区冬牧场约占1万hm2以上,历来是新疆蝗虫高发区于之一. 本文阐述了粉红椋鸟作为蝗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在控制新疆草原蝗虫灾害中的作用,分析了新疆实施"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理蝗虫"生态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学系统地研究了粉红椋鸟在繁殖季节的迁徒、求偶、筑巢、产卵、孵化、育雏、食性和分布规律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建设人工招引巢招引粉红椋鸟控制草原蝗虫,是探讨综合治理草原蝗虫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最早始建于1988年,在阿勒泰青河县喀拉乔拉蝗害区,建设人工招引石堆巢300m^3,通过观察每年都有不同数量的椋鸟在此坐窝,试验成功后,相继在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椋鸟分布区实施建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伊犁河北岸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带为基础,自西向东选取气候条件、海拔高度、纬度、草原类型、植被种类、植被盖度、蝗虫密度等都相近的4座砖巢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4座椋鸟巢的长期跟踪调查,并各选取10个有效鸟窝作为粉红椋鸟产卵数、孵化率和幼鸟成活率的监测目标。结果显示:一是椋鸟产卵的数量与椋鸟迁入和迁出时间的早晚关系密切,尤其是自西向东至尼勒克县库勒则克人工鸟巢,入住时间推迟8d,迁出提前6d,导致单窝鸟巢产卵数量较最大值减少近一倍,对鸟群数量、防控效率影响较大,尤其是幼鸟孵化后;二是粉红椋鸟孵化率、幼鸟成活率和入住早晚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2002年天津动物园东方白鹳自然孵化与育雏首次获得成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1对笼养条件下东方白鹳繁殖期筑巢、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等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的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环境安静的早晨和傍晚;亲鸟自然孵化时,每天凉卵次数、时间并不固定,根据外界气温而随时改变;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哺育、护理幼雏的责任,但2个亲鸟不同时喂食,以雌鸟为主;整个孵化期和育雏期亲鸟都有护巢、恋巢和补巢的行为,但补巢以雄鸟为主。  相似文献   

6.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萨孜蝗害区开展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生态工程已有15年,如今累计控制蝗虫面积达25.33万hm^2,我区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生物治蝗可持续性和生态效益日趋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哈萨克斯坦,绯椋鸟是意大利蝗的主要天敌。研究结果表明,成年的绯椋鸟每天取食200克蝗虫,面雏鸟要消耗180克。一龄蝻的平均体重为0.012,一只成年的椋鸟一天可取食16700头蝗虫。在营巢期间(50天)每只成年椋鸟要取食10公斤蝗虫,以及雏鸟在19天内消耗3.4公斤,共13.4公斤。即能消灭120米~2林间草地上的蝗虫。  相似文献   

8.
《新疆畜牧业》2012,(5):20-20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监测分析,去冬今春,新疆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丰沛,对于蝗虫虫卵越冬有利,预计今年新疆草原蝗虫灾害将偏重发生,危害面积可达227.27万hm^2,将波及60多个县市。为此,新疆各地提早动手招引喜食蝗虫的粉红椋鸟成群栖息,以严防蝗虫成灾。  相似文献   

9.
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是蛇岛自然保护区主要繁殖鸟之一。在蛇岛,黑尾鸥从4月中旬开始筑巢,5月初开始产卵,每巢产卵1至3枚,以2枚的居多,5月下旬开始出雏,育雏期约为一个月。本文对黑尾鸥在繁殖期的活动习性,孵卵,育雏过程,雏鸟生长发育做了观察及测量统计,据结果作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0.
黑鹳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993年对黑鹳先后组成4对配偶,共产卵32枚,受精卵14枚,受精率43.75%,出雏8只,出雏率57.4%,成活5只,成活率62.5%。黑雏在笼养条件下,3岁龄性成熟。齐齐哈尔地区4-6月份产卵,一般窝产卵4枚,年最多产卵16枚,孵化期31天。黑鹳为晚成鸟。自然育雏在雏鸟出壳后3-4小时开食,人工育雏24小时开食,15日龄雏鸟开始生长初级飞羽羽鞘,20-25日龄能站立,30-35日龄  相似文献   

11.
大型猛禽行为研究难度大,方法落后,国内尚处在摸索阶段.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是中亚及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对其繁殖行为研究几乎空白.2012 ~ 2014年,在新疆天山中段采用路线调查法和行为扫描法,结合访问,探寻高山兀鹫的繁殖巢区及观察育雏过程.同时通过实地观测、迷你自动相机拍摄等方法,开展了栖息地调查、巢数统计、巢结构分析、孵化过程及雏鸟生长发育观察、繁殖周期及食物组成分析等.对天山7个地点的14个巢区及上百个巢穴统计,结果发现高山兀鹫喜欢在朝南的崖壁上集群营巢(约占78.6%),窝卵数为1枚(n=21),最长的一个繁殖区(A区)绵延7.3 km,相距另外一个较近的巢区(B区)约47 km.其巢的结构特殊,均以细禾草铺垫.随着幼鸟长大,亲鸟的护幼强度逐渐减弱.为了错开产卵时间,其种群的整个繁殖周期长达8 ~10个月(1~10月),超出其他大型猛禽平均繁殖周期1倍的时间.因为食物缺乏,其育雏期可能被迫延迟.对高山兀鹫的主要威胁来自人类的过度放牧、采矿、药物滥用、捡蛋与捉幼鸟等.加强猛禽保护,迫在眉睫.还讨论了兀鹫与狼、雪豹及天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研究山斑鸠人工养殖及繁育技术,2017年11月~2018年7月笔者以一对山斑鸠(1♀、1♂)进行人工驯养和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山斑鸠繁殖期从每年4月上旬开始产卵,卵重在3.2~10.4g之间;斑鸠卵人工孵化时温度控制在37.8~38.2℃,前高后低,相对湿度控制在50%~75%,前低后高,孵化期约为17天;用信鸽子代哺乳山斑鸠雏鸟试养成功;斑鸠的自然孵化雌雄斑鸠不间断轮流孵卵,孵化期约18天,雌雄斑鸠一起哺乳雏鸠,育雏期约为29天左右,后幼鸟才能独立活动、取食等与成年斑鸠食性相似。试验结果显示,由信鸽代亲鸟育雏或由斑鸠亲鸟孵化育雏的养殖方法可行,幼雏育成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求更好的有效防治蝗虫方法,在自治区蝗虫鼠害预测预报防治中心站的指导下,木垒县开展了人工招引粉红椋鸟防治蝗虫的实验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饲养条件下丹顶鹤的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有关人工饲养丹顶鹤的繁殖生态已有一些研究,但关于丹顶鹤孵化期、育雏期仍继续产卵,以及一年孵化二巢等,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六年来我园饲养的三对丹顶鹤繁殖情况总结报道如下。饲养概况我园饲养的三对丹顶鹤(下称 A、B、C 对),其中两对来自哈尔滨,一对来自齐齐哈尔。A、B 对分别独笼饲养,C 对鹤与狮头鹅等饲养在一个笼内,笼内约一半面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灰眶雀鹛在鼎湖山的种群生态分布情况,并对其繁殖习性作了报导。灰眶雀鹛的种群繁殖期为4—6月,每年只繁殖一次。巢为杯形,一般筑于林下灌丛中,窝卵数2—4枚,在繁殖期内各月份无明显变化;孵卵和育雏都由双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11—13天,雏鸟一般于11—12日龄离巢;种群孵化率为83.3%,雏鸟成活率为91.4%。文中还报导了雏鸟的生长发育情况及食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总结了新源县利用牧鸡、牧鸭和粉红椋鸟等生物方法防治草原蝗虫的技术,并对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就生物防治草原蝗虫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总结了利用微生物、牧鸡牧鸭和粉红椋鸟等生物方法防治草原蝗虫的技术,并对我国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就生物防治草原蝗虫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以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08~2010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啄木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采用常规路线统计法,统计其种群密度,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本地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区针阔混交林中,种群密度最大为0.417只/km,平均种群密度为0.261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种群密度增长了32%。繁殖期为4~6月,营巢期9~10 d,窝卵数为4~5枚,平均卵重12.1 g,大小为36.1 mm×24.3 mm。卵为椭圆形,白色光滑无斑。孵化期为13~15 d,雏鸟晚成性,24~25 d离巢,孵化率为86.36%,繁殖成功率为84.21%。主要以昆虫为食,且多为农林害虫,为森林益鸟,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谢智 《中国草地》2005,27(4):9-9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新疆各地在春、秋草场大规模堆石筑巢,给粉红椋鸟这个灭蝗能手营造良好的栖息场所。此举源于三年前位于伊犁河谷的伊宁县采取绿色生态治蝗的办法,每年招引粉红椋鸟近20万只,治蝗控制面积达2万hm^2之多,其效果不逊于化学防治,还不污染草场。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始,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续观测到东方白鹤.2006年一些东方白鹤个体开始在保护区内繁殖,但至今仅2010年繁殖成功.为了解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种群繁殖特征,2010年2~6月,对繁殖期东方白鹳亲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巢和巢址参数,结果如下:东方白鹳的2个巢都筑在刺槐树上,巢材为附近植物的条枝,巢内有内垫物.巢周围生境为狼尾草,巢区面积7.2 hm2.繁殖不同时期,在巢、翻卵、育雏3种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飞翔、交配、取材、其他行为差异显著(0.01<P<0.05);而理羽、警戒、觅食、行走、击喙、整巢、视野外行为则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