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金萍  张辉  侯金星  彭延 《中国棉花》2010,37(10):20-2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期调查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情况下宁南霉素对中长绒棉新陆早39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宁南霉素可以有效防治新陆早39的枯、黄萎病,用宁南霉素拌种结合土壤消毒的方式防治枯黄萎病的效果最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2%宁南霉素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疆特早熟棉区又有强致病类型和落叶型黄萎病病原菌侵入,使棉花的安全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为此,2006年在石河子农八师农场棉田进行了2%宁南霉素生物农药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试验。1材料和方法小区试验在147团种子站棉花黄萎病重病田进行,供试品种为耐病品系02-71,试验设6个处理:(1)宁南霉素(简称宁)1?70倍拌种。(2)宁拌种 宁喷雾(300倍液,3片真叶期1次、6月1次、7月2次。下同。)(3)福多甲种衣剂拌种。(4)福多甲拌种 宁喷雾。(5)CK。(6)宁喷雾。每处理一膜四行,行长5m,处理株数130株,随机排列,重复3次。大田防病试验:1)147团对照(…  相似文献   

3.
夏志明  陈蓬勃 《中国棉花》2007,34(11):18-19
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棉花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呈现出逐年加重蔓延扩大的趋势,成为新形势下影响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据调查,2004年以来大荔县连续3年发病面积每年都在0.8万公顷以上,占全县植棉总面积的35%左右,全县年平均减产皮棉105kg.hm-2,三年累计损失皮棉1.6万t。为了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2005-2006年进行了棉花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旨在为指导棉农防治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大荔县农业科技示范园连续多年种植棉花,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都发生较重的棉田进行。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供试…  相似文献   

4.
以冀棉11和鲁棉研21为供试材料,以枯草芽孢杆菌拌种为药剂对照,并设空白对照,分别于温室和田间进行药效试验,评估种子处理剂"入田"拌种处理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个拌种剂量均可以显著减轻枯黄萎病发生,拌种用药制剂量为10 m L·kg~(-1)(以种子质量计,下同)时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较好,播种后20 d为55.4%,显著高于药剂对照(50.2%);拌种用药制剂量为20 m L·kg~(-1)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播种后90 d时对黄萎病的防效为47.4%,显著高于药剂对照(31.4%)。推荐"入田"种子处理剂用于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使用剂量为10~20 m L·kg~(-1)。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宪辉  余渝  陈红 《中国棉花》2003,30(8):38-39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危害新疆棉花最严重的两种病害 ,曾被棉农认为是棉花的“癌症”,随着新疆植棉面积的不断扩大 ,重茬面积的不断增加和连作年限延长 ,棉花枯、黄萎病危害迅猛扩大并日益加重。据调查 ,自 1 995年以来 ,枯萎病危害 ,每年绝产面积在 3330公顷左右 ;发病面积已占播种面积的 2 0 %~ 30 %。摸清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情况、流行特点以及病原物的致病性分化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是新疆棉花生产的迫切需要。1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流行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流行受着多种因素影响 ,最主要的是寄生病原菌和生态条件。正确地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棉花的多年连作,棉花黄萎病发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影响棉花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为探讨棉花黄萎病的有效防治方法,提高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2006年在寒亭区南孙乡进行了武夷菌素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研究,探讨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佳药剂和使用方法,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科学依据。试验方法供试药剂:1%武夷菌素水剂(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0%多菌灵胶悬剂(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氰氨化钙(石灰氮)(山东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供试品种为鲁棉研28,于4月16日大小行播种,行距分别为60cm和50m,株距为35cm。棉花生长期…  相似文献   

7.
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病圃法测定了氨基寡糖素喷施后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表现及相关防御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乙蒜素处理),氨基寡糖素诱导后棉花对枯黄萎病抗性表现与乙蒜素存在极显著差异,喷施3次后诱导棉花对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效果分别是73.39%和41.19%,诱导对枯萎病抗性效果高于黄萎病;且随着喷洒次数增加,诱导抗枯黄萎病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抗性相关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处理3次,棉叶中的POD、PPO和PAL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说明氨基寡糖素能够诱导棉叶中POD、PPO和PAL的活性。在小区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抗枯黄萎病的田间示范,调查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诱导棉花对枯、黄萎病防治效果最高分别可达80%和70%。  相似文献   

8.
一、试验概况1985~1986年为全国组建的黄河流域棉花品种第13轮区域试验。试验单位19处。供试品种8个,对照为冀棉8号。纤维品质测试由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协作进行。枯、黄萎病抗性鉴定由陕西省棉花所负责。  相似文献   

9.
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施药方法--茎部划伤注射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4-2005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供试品种为中棉所41。供试药剂:2004年选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402抗菌剂、2%农抗120;2005年选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的宁南霉素水剂。试验处理:2004年设3个处理。(1)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500倍灌根、10倍茎部划伤注射;(2)80%402抗菌剂500倍喷雾、500倍灌根、50倍茎部划伤注射;(3)2%农抗120为800倍喷雾、800倍灌根、原液茎部划伤注射。2005年设2个处理。(1)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500倍灌根、10倍茎部划伤注射;8%宁南霉素水剂800倍喷雾、800…  相似文献   

10.
南阳棉区是河南省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区 ,区内有 5个国家级优质棉基地县 ,常年植棉面积 1 4万公顷左右 ,单产水平一直处于全省前列 ,总产占到全省的 2 0 %以上。近年来 ,棉花枯、黄萎病呈逐年加重趋势 ,病区面积迅速扩大 ,由此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 ,威胁着本市的棉花生产 ,这也是近年来棉花产量和品质徘徊不前、难以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棉花枯、黄萎病发生现状南阳棉区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棉花枯、黄萎病的无病区 ,受到严格保护。最早关于棉花枯、黄萎病的报导始见于 2 0世纪 70年代初 ,此后零星病区逐渐增多 ,但由于植物保…  相似文献   

11.
生物源农药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菌丝抑制法和生长速率法,用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进行了抑制率和毒力测定,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宁南霉素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倍的宁南霉素对3种病菌菌丝的抑制率最高,接种后第7d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4.9%,65.9%和69.6%;EC5。为34.49~111.39mg/L;随着宁南霉素用量增加,对立枯病防效提高,以12.5~25g/m2效果较优;宁南霉素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棉花抗枯萎病试管鉴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枯黄萎病是危害最大的两种病害。在我国枯黄萎病混生地区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达60%以上。目前对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措施中,最主要的是培育棉花抗病品种,而棉花抗病种质资源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原始亲本,因此鉴别棉花种质资源材料和抗病品种的抗性程度十分重要。当前常用的苗期鉴定和人工病圃成株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两大土传病害 ,对棉花产量威胁很大。近几年由于当地大量的从外地调进来带病的棉种 ,使枯、黄萎病逐年加重 ,致病类型也逐年加强 ,发病面积也逐年扩大。据2 0 0 1年 8月份在全省主产棉区 65个点的调查 ,发病面积占到 5 2 .3%。轻者减产 1 0 %~ 2 0 % ,重者减产 30 %~ 40 % ,个别严重的地块减产在 5 0 %以上 ,给棉农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也给山西棉区高产、优质、高效的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障碍。目前在防治上 ,利用抗病品种 ,能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 ,但抗黄萎病的品种非常紧缺 ,到棉花中期黄萎病发生时还是…  相似文献   

14.
 比较分析了2006-2011年山东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抗枯、黄萎病鉴定结果的病情指数和不同抗性品种(系)所占年度总样的比例。从鉴定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参加山东省棉花新品种区试的品种(系)对棉花枯萎病的抗性水平显著提高,尤其近两年来参加区试的新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均达抗或高抗水平;对黄萎病的抗性也明显增强,2010年和2011年达到抗和高抗棉花黄萎病的品种样次占全年的60%。  相似文献   

15.
棉花枯黄萎病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发华 《中国棉花》2006,33(4):31-32
棉花枯、黄萎病属于半知菌类,主要侵染棉株的维管束,使棉花维管束变成灰色,重则变成深褐色,导致棉花输导组织受阻,使棉花叶片变黄、枯萎,蕾铃脱落,造成棉花死亡,大面积减产。本团现有耕地面积4733hm2,属于老棉区,大部分棉田连作10~15年,最长的超过20年。据团生产科近3年对棉田枯、黄萎病发生情况普查统计,全团11个生产连队,317个条田。2003年,发病条田89个,发病面积126.7hm2,占棉田总面积的2.67%;2004年,发病条田103个,发病面积143.8hm2,占棉田总面积3.03%;2005年发病条田175个,发病面积733.33hm2,占棉田总面积15.49%。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棉花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且药剂防治难于有效的两种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经济有效途径,而抗性鉴定则是选育抗枯、黄萎病品种不可缺少的环节。育种者根据抗性鉴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育品种,以达到所育品种抗病增产的目的。“十五”以来,改进了抗性鉴定评判方法,采用校正病情指数来划分抗性反应型,对四川省棉花育种攻关协作单位培育的新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以期为棉花育种工作提供抗病性能依据。1材料和方法1.1鉴定材料。供试棉花品种(含品系、组合、材料等,下同)共251个。其中,四川省区域试验87个,四川省农…  相似文献   

17.
由于 2 0 0 3年售棉价格不断攀升 ,2 0 0 4年德州市植棉面积增加到 2 5 .33万公顷 ,创历史新高。据调查 ,2 0 0 4年全市 2 0万公顷棉田普遍发生棉花枯黄萎病 ,近 1 /3棉田病株率在 2 0 %以上。如武城、夏津、平原、陵县等老棉区的部分棉田 ,因棉花枯、黄萎病危害 ,减产达 3成以上。据不完全统计 ,2 0 0 4年仅棉花枯、黄萎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棉花枯黄、萎病暴发的原因如下。1气象条件诱发棉花枯黄萎病暴发德州市常年 4— 1 0月份降水 5 30 mm左右 ,7、8月份是多雨季节 ,降水量近 30 0 mm;而 2 0 0 4年 4—1 0月份仅 396.9mm,且集中…  相似文献   

18.
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抗枯黄萎病鉴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工作始于1957年,已经有50年的历史,经过试验最终通过审定的品种已达110个。抗枯、黄萎病性是新品种审定推广的重要指标,随着区试工作的日臻完善,新品种的抗枯、黄萎病鉴定也逐步达到了统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2006年全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总结会上,该方法通过了与会专家的讨论,确定为我国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抗枯、黄萎病鉴定的统一方法,现通报如下。1试验目的受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及各区试汇总单位的委托,对参加国家级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品系、组合,下同)进行抗枯萎病、黄萎…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缘起棉花枯黄萎病是发展棉花生产的大敌。枯黄萎病的扩展面积与年俱增。60年代以来,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近几年则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1982年全省普查,枯萎病  相似文献   

20.
枯黄萎病是制约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自治区植保站等单位的调查显示,1995年全区枯萎病面积达4万~4.6万hm2,其中绝产面积2666.7hm2以上;目前全疆80%以上的棉田受枯黄萎病危害,枯黄萎病蔓延后导致本区自育丰产、优质、不抗病棉花品种难以推广。研究枯黄萎病对棉花产量性状和品质的影响,对于提高新疆自育棉花新品种的抗病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2年在新疆的库车县齐满镇枯黄萎混生重病田和无病田进行。参试材料14份,分别为自育品系抗虫2000和5,自育中长绒棉品系25、29、30、32、9-2065号;美棉99B、33B;SGK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