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郝家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根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水土资源,发展生产,消除危害朝阳市城区的洪患灾害,郝家流域于1986年被朝阳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治理流域。经过5年治理,圆满地完成了预定治理任务,于1991年10月通过验收和技术鉴定,其治理规模、措施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
延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蚀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延河流域35个雨量站50多年的日降雨、数字高程模型、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图和植被覆盖图、水土保持措施调查数据,结合黄土高原的区域特征,运用CSLE,在ArcGIS的支持下分别计算研究区1986、1997和2006年土壤侵蚀量,以1986年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作为基期水平,模拟1997、2006年在水土保持基期水平情景下的土壤侵蚀量,对比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变化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986年作为基期,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在1997年减少土壤侵蚀量96万t,在2006年减少土壤侵蚀量628万t;考虑2006年降雨特征不同于研究区多年降雨特征,按照2006年降雨特征计算,则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在2006年减少土壤侵蚀量140万t。研究结果可为延河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延河流域水土保持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和Pettitt系列显著性突变点的无参数识别方法分析延河流域径流和泥沙演变趋势及突变点,基于流量历时曲线分析延河流域突变点前后径流和泥沙变化特征,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径流和输沙量均呈减少趋势,输沙量在1971和1996年有2个显著性的突变点,对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河川径流量和输沙量。随着突变点后期水土保持措施力度的加大,水土保持措施拦蓄径流和泥沙的作用逐渐增强。水土保持措施使径流高流量部分减少,常流量和低流量部分增加,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可削减汛期流量,增补枯季流量。突变点后期输沙量较之变化前期整体呈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潮河流域2005年的水土流失状况,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目标以及保证粮食生产区域自给和增加植被覆盖率两项原则,建立了粮食保障方案、生态优先方案、综合水保方案3种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方案.基于不同降水水平年潮河流域水平梯田和林地的减水定额,模拟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方案下流域年径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全部造林,丰、平、枯水平年减水量分别占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8.27%,8.28%和11.13%,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较大;若按综合水保方案,丰、平、枯水平年减水量分别占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1.42%,8.38%和13.21%,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最大;粮食保障方案下,丰、平、枯水平年减水量分别占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7.59%,6.03%及9.11%,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土壤通报》2015,(3):539-543
区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涉及因素多、信息量大,科学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C/S体系,以延河流域为实验区,建立了区域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利用Oracle+Arc SDE+Arc Engine构架、采用元数据表、基于树结构实现了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类型分层、按矢量和栅格数据分类来管理数据;实时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空间插值以减少因栅格数据大带来的数据冗余和存储困难;基于栅格数据缩略图和网络实现栅格数据快速查询;在网络环境下多用户能够协同操作,实现对各因子及土壤侵蚀量的模拟运算,并能对水土流失进行定量评价和专题统计分析。该方式可大大提升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效率、并为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密云水库以上的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对流域1961—2005年的还原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水土保持措施(水平梯田和造林)面积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基于降水—水土保持—径流之间关系的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该区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模型评估结果表明,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05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水效应分别为2.54%,3.52%,28.71%,6.87%和48.02%;1981—2005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水效应比较显著为22.96%。2001—2005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最大,1981—1990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次之,1991—2000年的年均减水效应最小。水土保持措施对枯水时段的减水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持续发展下的流域治理规划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流域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提出了持续发展下的流域治理规划的程序和模型,该模型包括资源开发模型、人口模型和环境治理与保护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往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均为水文法和水保法。由于这2种方法都不能系统地揭示水土保持对水循环影响的物理机制,并且采用的水资源评价口径只是单一的狭义水资源,使得研究成果不能真实反映水土保持的水文水资源效应。以狭义水资源和广义水资源为评价口径的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则能克服水文法和水保法的严重弊端。评述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应用基于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以黄河流域的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为例,对水土保持的水文水资源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使广义水资源量增加72.6亿m3,增幅27.1%;使狭义水资源量减少9.0亿m3,减幅14.4%;使狭义水资源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即地表水资源量减小、不重复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基于WEPP模型的水土保持措施因子与侵蚀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以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径流小区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WEPP模型模拟了坡面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侵蚀量,结果表明:(1)植被盖度与侵蚀量呈负相关关系,植被盖度越高侵蚀量越少,当盖度50%时侵蚀量会显著减少,且植被有效盖度的阈值为70%;(2)梯田的土壤侵蚀过程主要发生在田坎处,水平田面几乎没有水土流失,侵蚀量与田坎高成正比,与田面宽成反比。在北方土石山区,水平梯田田坎高度不宜超过2.5 m,田面宽不宜小于5 m;(3)粮—草间作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量,且草带所占比例越大减蚀效益越好。在水土保持为主的坡耕地上适合推广粮:草比为2:4的间作配置模式。研究结果对于北方土石山区的土壤侵蚀研究以及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TOPMODEL模型进行改进,在地形指数中引入了植被覆盖的影响,提出了植被地形指数的概念,通过流域网格划分实现了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效应模拟。以江西修河流域清江站以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为研究区,根据1992—1996年的逐日流量资料,进行了梯田、经果林、人工草地及水保林4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效应模拟。结论认为:基于改进的TOPMODEL模型模拟水土保持措施的水文效应是可行的,模拟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1.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河流域为例,研究水利水保措施对流域侵蚀、泥沙输移、沉积过程的影响.水利水保措施能改变流域的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过程,影响流域的泥沙收支平衡.分析表明:(1)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的大规模水土保持建设工程,使得延河流域的泥沙输移比显著下降,最小值为0.26;到80年代末,泥沙输移比有所回升,介于0.50~0.71之间;(2)泥沙输移比变化的主要原因,系流域内淤地坝、水库等沟道工程措施的拦沙作用所致,其波动变化主要受库坝质量及拦蓄库容变化的影响;(3)沟道措施的拦沙作用远大于坡面措施的减蚀作用,前者约相当于后者的1.68~16.98倍,因而坡面治理及相应措施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皇甫川流域近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皇甫川流域降雨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以及皇甫川把口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法及水土保持分析法计算近期(1997—2006年)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计算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1997—2006年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量为657.9万t,经与前期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论证了水土保持分析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同时,对减沙效益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目前水文分析法存在的理论缺陷,并建议改进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措施对罗玉沟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罗玉沟流域1986—2010年降水、径流、泥沙观测数据,分析1986—2010年观测期,以及1986—1999、2000—2010年的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内年径流量、输沙量与降水量之间均表现为较好的幂函数关系,而年输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则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受流域内梯田、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以及坡耕地面积减少影响,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探讨降雨量与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关系的影响,对流域水土流失预报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但在紫色土区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以鹤鸣观小流域Ⅱ号支沟实测降雨径流泥沙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泥沙及水沙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治理后期,降雨产流量变化率、降雨产沙量变化率均减小,随着降雨的增多,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产沙的影响效应增强;暴雨强度愈小,降雨量愈少,水土保持径流拦蓄作用愈显著;但降雨量愈大,泥沙拦蓄作用愈显著;流域减水量一般在30%~70%,而减沙量都高于90%,减沙量明显高于减水量;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作用,1989年后的多年平均径流量较1989年前减少33.11%,多年平均产沙量减少90.50%。  相似文献   

15.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门头沟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栋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4):107-110
[目的]评价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为区域水土保持措施的环境效益评估和土壤侵蚀预报参数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5—2009年北京市门头沟区龙凤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内8个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数据,对不同水保措施的蓄水减沙效益进行分析。[结果]坡长不同的径流小区年径流深和土壤侵蚀模数差异显著;梯田和树盘都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其减水效益分别达到77.6%和81.0%,减沙效益分别达到84.3%和77.4%;梯田和树盘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17和0.23,玉米、大豆和京白梨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97,0.35和0.85。[结论]研究区内工程措施较植物措施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益,且两者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7.
海河流域地处京畿要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正在成为制的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头号环境问题。随着新世纪的来临,流域上下必须把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搞好水土保持,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建设山区高效生态农业,建立京津水源工程上游生态与水质保护区,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无定河流域不同时段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入手,以减沙效益为研究目标,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问题。分析认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减沙效益是密切相关的,淤地坝在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中应占有合理比例,无定河流域坝地配置比例应大于3%;坡面治理措施配置中需进一步加大封禁治理比例。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三川河流域所对应的不同降水条件、不同措施质量等级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指标,计算分析了流域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结果表明,70年代以来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效益较为显著。尤其是80、90年代,其拦沙效益平均较70年代提高20%以上,而80、90年代的蓄水效益分别较70年代增大1倍和3倍左右。并且与以往研究成果相比,本次计算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结果还是相对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